信息与情绪:事故灾难中公众责任归因的类型学分析r——以无锡高架桥坍塌为例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危机事件为中心展开的网络场域,呈现出公众的差异化认知,反映了公众责任归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然而,目前学界对公众责任归因的议题还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有必要对其进行类型学研究.从归因的概念本源出发,梳理客观信息资源与情绪扩散对归因方向和强度的影响,以信息资源占有量和情绪扩散程度为划分维度,事故灾难中的多重归因可被划分为:信息资源占有量多、情绪扩散程度高的显性表达型归因;信息资源占有量少、情绪扩散程度高的惯性偏差型归因;信息资源占有量少、情绪扩散程度低的慎重延迟型归因;信息资源占有量多、情绪扩散程度低的隐性间接型归因.同时,结合无锡高架桥坍塌事故,整理公众评论及其话语指向,强调四种归因类型的外在表征,以弥补当前公众责任归因研究的不足,进而为政府舆情治理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面对复合型城市危机,复合空间视角可为超大城市韧性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以风险发生的可能场所为标准,复合空间可划分为物理、虚拟、经济、社会与规范空间.基于系统理论,通过分析国内七个超大城市韧性建设现状与困境,借鉴域外超大城市韧性建设经验可知:只有明确复合空间系统结构、充分剖析各子空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才能实现空间潜力的最优配置与整体效益最大化.研究发现,不同空间组成的“三生空间”可以基本涵盖超大城市韧性需求,未来须保障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推动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形成超大城市韧性建设的支撑系统
当前算法研究中,“算法权力”这一概念还存在着一些争论.算法是不是一种权力?如果是,算法为什么是一种权力?这既是认识上的问题,也是现实中的问题.学界基于本体论视角和系统视角分别产生了“算法不是权力”和“算法是权力”这两种在形式上对立的观点.理论上,从支配力视角出发可以证成算法权力,支配力是权力的核心要素,那么拥有支配力的算法是权力;实际上,算法具有重要的社会性,它以技术集合的支撑、私人资本的嵌入与公权力的嵌入为基础,生成了算法权力.算法权力生成基础的糅合将产生多种算法权力形式,主要包括算法操纵、算法合格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