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芦苇笔到鹅毛笔——外国笔的发明故事

来源 :初中生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lpk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00多年前,古代埃及人用尼罗河畔生长的纸莎草当纸来使用时,书写工具有的是用纸莎草的茎。他们将草茎斜着切断当笔,蘸上用矿物颜料和水调成的“墨水”写字。但纸莎草名为草,实则是种高大的草本植物,它的茎也很粗,像竹管一样。这种“笔”握起来当然不会使人感到舒服,所以,后来埃及人就改用芦苇管作笔了。埃及人在芦苇丛中采集芦苇管,然后把这些芦苇管埋在畜粪堆里,几个月后, More than 5,000 years ago, when ancient Egyptians used paper-based papyrus growing along the Nile as paper, the writing instruments used stems of papyrus. They cut the straw stem obliquely off the pen, dipped in “ink” written with mineral pigments and water. But papyrus grass, in fact, is a kind of tall herbs, its stem is also very thick, like bamboo. Of course, this type of “pen” does not feel comfortable, so later Egyptians changed their pen to reed pipe. The Egyptians collected reeds in the reeds and buried them in the dung. A few months later,
其他文献
女儿以前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可自从上了初中,她变得喜欢较真了。  那天,女儿一进家门就气呼呼的,仔细一问才知道,她和数学老师因为一道题起了争执。女儿几天前曾问过数学老师一道函数题,老师详细向她说明了一种解法。那天的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讲解同一道函数题时,却用了另一种解法。其实两种解题方法殊途同归,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女儿却较真起来,一个劲追着老师问,为什么当初给自己讲另外一种解法。老师大概忘了那件事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参数范围的求解问题,它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成为高考和竞赛试题中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屡屡出现,由于学生对此类问题求解方法的领会还不够透彻,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把握,因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较繁还极易产生错解,为此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总结,给出解决问题一般方法,指明此种问题的一般求解策略,以飨读者.  一、数形结合,结合函数图象求范围  例1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