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大学生教育校园支持系统构建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残疾人权利保障的日益完善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为残疾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机会。但当前我国高校针对残疾大学生教育支持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包括制度欠完善、组织机构不够协调、服务多样化、特殊化程度较低等等。从建立制度与资金的服务保障、贯彻平等、多元和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完善校内外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等多维度研究构建残疾大学生教育校园支持系统,为残疾大学生高等教育提供有力保障,维护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校园学习生活,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整体内涵的提升,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
  [关 键 词] 残疾大学生;校园支持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2-0072-02
  一、前言
  近年来,残疾人权利保障的日益完善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为残疾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机会。在我国,高等教育对象还是处于大众阶段的,其将慢慢过渡到普及性的阶段,将极大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残疾人群的巨大,相比数量较少的专业化特殊教育机构,二者供需比例失调,所以,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只能采用随班就读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分离模式。为残疾人群接受高等教育并为其社会生活提供准备场所的高校,应当实现履行为参加大学生提供完善教育服务体系的义务。但是,目前我国针对残疾人大学生的教育校园支持系统还存在诸多不足,亟待完善。
  二、当前我国高校残疾大学生校园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法规体系不健全
  整体而言,我国在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法律立法上是不完善不健全的,而且没有一部专门的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法律,很难为残疾人接受高校教育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
  (二)支持机构不够系统协调
  残疾大学生高等教育工作是一项整体的工作,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才能在高校更好地致力于让残疾学生享受到与普通学生一样的教育和生活。当前,我国具有高效性或学院级的残疾人服务机构的高校寥寥无几,此外,为残疾大学生教育提供必要服务支持是一项高校组织机构的重要任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和学院级的残疾人服务办公室。其必要服务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学生住行、毕业工作、生活支持、学习协助、事务的管理、专业技术的辅助、建议意见等等。
  (三)特殊专门化、多样性的服务不足
  残疾学生需要的支持服务具有多样性,同时又是专门特殊性的,比如,特殊的让残疾学生通行无障碍的校园设施设备、学术方面支持、现代通用信息的辅助技术等方面。这一切都需要高校残疾人教育系统的支持,然而,目前显然还难以尽善尽美。
  三、残疾大学生教育校园支持系统构建
  (一)建立制度与资金的保障
  1.制度的保障
  高校在建立和完善自身关于残疾人体制的基础上,应当寻求方式,积极主动推进我国立法机关开展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法律建设,达到双赢的效果,既能保障残疾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就读权利,又达到了残疾学生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目的。
  2.政府、学校、社会相应的资金保障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目前仅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而高等教育不在义务范畴之列,其学生就没有了免费接受教育的政策优惠。但是,往往越是残疾学生,其家庭越是比较贫穷,他们连日常生活都无法保障,更不用说缴纳高额的高等教育学杂费。为实现残疾人高等教育有效的开展,政府在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应设专项财务拨款支持。高校也应该积极寻求方式,如社会爱心基金、提供校园工作岗位、设立专项奖学金或助学金,给残疾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生存机会,享受与普通大学生一样的高等教育和大学校园生活。
  (二)秉持平等、多元和个性的服务理念
  由于传统及个人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无法理解残疾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做法,认为他们除了加重学校的建设负担,还会带来许多工作上的麻烦,会影响到普通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实际上,这些学校的考虑相对比较片面,残疾大学生身残志坚,无论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都有着比普通学生更为坚强的意志力和抗压的能力,要是能够充分发挥好残疾人服务的互动效果,对于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高校应当正确看待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高校更应该把残疾看做一种差异,根据残疾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在生活、学习、康复、就业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认真落实平等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残疾大学生教育理念。还要发掘残疾大学生的潜在价值,增加高校在残疾大学生教育方面的投入,以及其理念的提升,更好地教书育人。
  (三)学校和社会教育服务体系的完善
  1.身体康复和训练的结合
  作为残疾大学生生理健康发展保证的康复和医疗训练,其教学的好坏关乎着残疾人大学生高等教育的质量。所以,各大高校应当加大对残疾学生相关辅助技术的教育力度及对其的科研力度,将最新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应用在不同类型残疾大学生的康复和医疗训练中。
  2.加强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
  由于自身特殊情况,残疾大学生普遍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高校应加大对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的力度,创造条件促进其心理的良好疏导。比如,开设专门的残疾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等。特别在创业教育上,鼓励他们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凭借国家的优惠政策来实现创业。
  3.高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
  残疾人的服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高校有限资源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例如,残疾人联合会、民间公益组织、中华残疾人服务网等社会机构,为参加人提供更多的服务资源。通过合作,高校资源和社会机构资源得以有效整合,使得社会资源在残疾大学生教育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又能让残疾大学生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这是一种双赢。
  (四)样式多的教育服务支持
  1.建设校园无障碍便利的设施
  无障碍设施是残疾大学生人生的重要部分,在校园总体规划中,高校应尊重残疾大学生的权益,把无障碍设施建设添加到规划蓝图中,还要注意聆听和收集残疾大学生的意见,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2.学术支持
  为方便残疾学生开展学术研究,高校图书馆应当关注并为其提供体贴、人性化的服务。同时,为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高校应该开设特殊的课程和教学,并根据实际的课堂需求,购买并提供残疾学生上课便捷的辅助设备。为残疾大学生建设专门的学习资源库,和相关的学习课程,他们可以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应对生活的能力。在残疾学生的课程评价方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额外增加考试时间、录音试卷、盲文试卷的提供等评价方式,实现原则上的公平教育。
  3.现代通用信息技术的支持
  现代通用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举足轻重,特别是在实现高等教育方式多样化、入学机会增加、成本降低、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都有其功劳。高校凭借现代通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教学,除了提升残疾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种方式还可以增加教育的机会、降低成本。所以,高校更应加大投入,促进远程教学的开发以及远程教学软件及资源的科研,实现高科技信息准入,方便残疾大学生使用电脑,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作为文化、教育、科研的集合体,高校更应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中站在前头,努力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校园支持系统,为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一份有力保障,维护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校园学习生活,同时也有利于校园整体内涵的提升,为社会和谐进步作出积极的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马宇.我国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 要] 主要研究了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情况,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某高校462名大学生进行生活满意度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男生较女生的生活满意度强;(2)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生源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农村生源的大学生;(3)在年级方面,大三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大四学生。  [关 键 词] 生活满意度;大学生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