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文化背景,相似的悲剧命运——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和曹禺的《雷雨》之比较(英文)

来源 :语文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ing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和中国戏剧家曹禺的作品《雷雨》进行了比较。虽然两部戏剧发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但其主题?人物创造和戏剧舞台技艺却极其相似。 This article compares Eugene O’Neill’s “Desire Under the Elms” with American drama master Cao Yu’s “Thunderstorm”. Although the two plays took place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themes of the two plays were very similar to the theater stage arts.
其他文献
1999年,Maniotis等[1]首次提出了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的概念,认为视网膜黑色素瘤内部可形成无内皮细胞参与的营养性管道,目前这种营养性管道对于肿瘤的价值也越来越被众多的研究所证实[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