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熵法和遗传算法的SMSP干扰对抗方法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性调频(LFM)信号是现代雷达常用的发射信号,可以有效提高雷达的检测性能,然而频谱弥散(SMSP)干扰应用于主瓣自卫式干扰时,干扰信号强度远大于目标回波信号,能够对目标回波信号形成遮盖,是一种有效对抗LFM信号的干扰样式.利用干扰信号与目标回波信号时频特征的不同,通过广义S变换(GST)凸显时频特征差异.运用最大熵法和遗传算法(GA)求取时频滤波器的分割阈值.通过构造的时频滤波器达到干扰抑制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当干信比(JSR)大于10 dB、信噪比(SNR)大于0 dB时,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干扰抑制效果,其中最大信干噪比(SJNR)增益接近25 dB.
其他文献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以苯乙烯(St)为单体,碳酸氢钠作离子调节剂,过硫酸铵(APS)作引发剂,制备粒径范围在纳米级的均匀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粒径及形貌与单体、丙烯酸(AA)及APS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所得PS微球粒径范围在221~610 nm,分散指数PDI均小于0.05;单体用量增大时,PS微球粒径增大;AA含量增加,微球表面趋于粗糙且粒径减小,不使用AA时微球表面光滑且球形规整;当St用量大时(35 mmol),粒径随APS用量增加而增大,但微球单分散性变差;当St用量小时(9 mmol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2种亲水性聚合物聚丙烯酸(PAA)与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复合纳米纤维膜,同时在纺丝溶液中添加无机盐氯化锂(LiCl)以提高纳米纤维膜的吸湿性能.利用扫描电镜、水接触角等方法对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亲疏水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采用恒温恒湿系统对复合膜的吸湿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PAA、PVA混合质量比为5:5时,纳米纤维的形态与吸湿性能最优;掺杂的LiCl质量分数为3.5%时,纤维膜吸湿性能最好,吸湿率可达到1.32 g/g.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过程中,攻击者可以利用电路版图中的空白区域植入硬件木马.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2-RO电路版图填充的硬件木马抗植入方法,以减小电路版图中的空白区域为防护目标,设计了能够动态监测稀有节点翻转情况的功耗表征结构A2-RO,并提出了迭代填充算法及路径构建算法,通过在电路版图的空白区域中智能化地构建A2-RO电路,提高了电路的安全防护水平.基于SMIC 180 nm工艺,以ISCAS\'85和ISCAS\'89中的基准电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版图填充后,芯片的面积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