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内镜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临床消化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u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内镜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疗效.[方法]根据家族史并经结肠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合内镜治疗组(A组)、单纯内镜治疗组(B组)、塞来昔布联合内镜治疗组(C组),每组15例.对3组患者全肠道直径>1 cm的息肉以及距肛缘15 cm区域内的所有息肉行内镜下切除,并记录腺瘤的数目、大小.A组患者行内镜下息肉切除后即口服二甲双胍500mg,2次/d;B组患者只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C组患者行内镜下息肉切除后即口服塞来昔布200mg,2次/d.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各返院复查结肠镜1次,观察腺瘤的数目、大小并检测其病理类型.[结果]3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直径>1 cm全肠道息肉数目均较前下降(A组中位数:治疗前、治疗6月后、治疗12个月后分别为16.00、8.00、5.00;B组中位数:治疗前、治疗6月后、治疗12个月后分别为13.00、10.00、10.00;C组中位数:治疗前、治疗6月后、治疗12个月后分别为13.50、8.50、6.00),A组、C组下降更为显著,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在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后距肛缘15 cm区域息肉数目均有所下降(A组中位数: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分别为17.00、8.00、6.00,治疗后与治疗前P<0.01;B组中位数: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分别为17.00、12.00、8.00,治疗后与治疗前P<0.05;C组中位数: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分别为13.50、5.50、5.00,治疗后与治疗前P<0.05),A组较治疗前减少更为显著.[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内镜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疗效优于单纯内镜治疗,且安全性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内皮功能、炎症反应、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01-2018-12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
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是一种累及中小动脉的坏死性血管炎,不累及微动脉、毛细血管以及静脉,无肾小球肾炎改变,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无关[1].PAN
[目的]评估术后3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急性胰腺炎(PE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5例行ERCP患者的术后3h及24 h血常规、淀粉酶及
期刊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治疗组)51例、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雷贝拉唑胶
过敏性紫癜也称为Schonlein-Henoch综合征,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根据累及器官不同,分为单纯型、关节型、肾型、腹型及混合型.腹型过敏性紫癜最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