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的艺术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86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生气时,是否想过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情绪这么不堪一击,如何做才能浇灭心中的烦躁?
  尊敬的徐大夫:
  您好!冒昧给您写信,我现在很苦恼,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今年62岁,是属于“胆汁质”型的性格,容易激动,发怒,不可抑制。碰到任何不顺自己心意的事情,哪怕是很正常的事情也会大吼大叫,显得十分紧张,全身紧绷,脸部表情纠结,常常将错误归咎于他人。对于家人的不同意见,不能像常人一样思考,而是大发雷霆。此种状况已经持续十几年了,想向您请教一下,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是否需要治疗?
  文忠
  文忠:
  你好!
  情绪是每一个人,甚至是生物都会具有的表现。我们经常表现出来的就是喜、怒、哀、惊、恐、爱等,同时也会有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表现。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除了精神病,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常”的理由。
  事件回放:
  大妈报仇,二十年不晚
  不久前,湖北黄冈某银行退休女工王某散步时被几名戴口罩的男子持钢管打伤。警方调查发现,这几名男子是某福利院一名大妈花8万元雇来的。而雇凶伤人的原因,竟是因她20年前拿着前夫的存折到银行取钱未果,一直记恨当时的营业员王某,她在散步时遇到王某,念及其当年的事情,决心报复……
  坐公共汽车俩老年乘客动了手,光天化日下老人当众掌掴少年,地铁上老人咬掉他人的耳朵……诸如此类的动怒动粗的新闻,忍不住想问,老年人是怎么了?气愤的话语、暴戾的行为越来越多地侵占着我们的情绪,生气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的功能减退,心理调适能力也有所下降,易发生心理障碍及身心疾病。上海和成都的调查资料表明,不少老年人处于消极状态,有27%至40%的老人有抑郁及焦虑情绪,许多躯体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等。
  有些老年人自觉得被社会抛弃了,成了一群毫无用处的人,在家里是子女的负担,在社会上也容易遭受歧视,备感孤独,对社会群体也持有敌意,非常容易被激怒。上文中这位大妈很可能是因为以上原因而无法自我调节心态,平时可能还有很多负面情绪。
  别和自己过不去
  情绪是人们在生活中由一定的客观情景引起的心理反应,是与人体的生理机制密切相联系的一种内心体验。人到老年,由于生活压力及身体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变化,确实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医学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是维持人的生理机能正常的前提。美国有位哲学家说过:“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因痛苦而降。”
  年轻时候的我个性直率好恶分明,这样的个性常让我不小心得罪人,也吃了不少苦头。直到有一次我因为心情不好,到海边散步,却发现和我闹不愉快的友人,同时间也在海边散步。不同于我的郁郁寡欢,友人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正和其他朋友开心地聊天吃饭。撞见这样的情景,对我而言简直是当头棒喝。
  想想怒火中烧的这个画面,当内心的一把怒火开始燃烧,也许点燃火苗的是别人,最先烧到烫到却是自己,搞不好最后伤痕累累的也是自己。原来,很多痛苦和负面情绪都是自己揽在身上,就算错误是在别人身上,我们却常常用别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哪知对方可能不以为意或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心理学家说:紧紧抓着旧伤痛不放,你就只是给那些伤害你的人力量,让他们控制你;可是当你原谅他们,你就切断了跟这些人的连结,他们就再也不能打击你。千万不要以为宽恕他们是放他们一马,你这样做不为别的,是为了你自己。
  避免把自己当“受害人”
  那么如何避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呢?首先,对一切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不做非分之想。要留一席心理空间,这样,对事后的结局容易接受。
  我们常把问题归咎于别人,却不知道问题的产生往往是自己引发的。为什么你会受伤?是识人不明?还是不够警觉?在处理沟通的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要如何做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或者要如何善待自己,才会让自己好过一点?
  其次,每天睡觉前,我会回想一天来发生的点滴。如果有什么事让我有遗憾或处理得不够完美,我就改用能让我觉得好过的方式,在心中重播一次。每次发完脾气后,就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记下来,做出客观的分析,就能发现自己冲动时的不足,逐步从思想上开始改变乱发脾气的不良习惯。
  第三,要经常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宽容些,大度些,多理解他人,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事物总是相对的。苛求别人或过分要求自己,都是不理智的。“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太盛防断肠”。把事情看开了,心胸就能开阔,情绪自然就能保持稳定。
  当我意识到自己是痛苦与快乐的创造者,并且下决心成为一个美好的人时,我发现我生气的次数变少了,也变得比以前还快乐。真的!我们可以少生一点气,少一点怨怼,这样做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自己。
  适当赞美自己
  想要有愉快的心情,还要树立乐观的态度,适当地赞美自己,是克服不良消极情绪的制胜法宝。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去设想和创造一个心情愉快的环境。情绪虽有外界因素,但人是可以控制情绪的。困难面前不气馁,委屈面前不怨人,知足者常乐。
  在不利的环境面前,要学会疏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以积极的态度称赞自己,这样会对你的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遇到失意时要学会自我解脱。可找几个知心朋友,发泄内心的苦闷和不满,正当的宣泄,有利于心理沉淀的释放。苏轼当年同弟弟分别七年未晤,心情忧郁,写下了有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月亮盈虚变化得到启示,最后想开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可以作为老年人摆脱烦恼的借鉴。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黎雄才是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领域中的重要一员,他的山水画兼具传统与创新,开辟了新的审美空间,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黎雄才在美术教育领域也投注了很大的心血
摘要:刑法立法阻却事由是针对已立刑法进行评判,如果所立的刑法满足四个方面的因素,则刑法建立有效,如果其中一条存在问题,即存在刑法立法阻却事由,需要根据所建立的刑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满足刑法建立要求。刑法必须满足的四方面因素包含人权原则、比例原则、效益原则、明确性原则,刑法的建立与立法者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需要立法者拥有专业知识并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导向制定刑法内容,使人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新课程背景下,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情智发展,着力于语文实践活动,着重于语言的内化进程.
近年来,我急救中心有78例AMI病人经过院前急救。78例中男为46例,女32例,男女之比约为1.44:1,年龄43~90岁,平均66.5岁,其中80岁以上者6例(占7.7%),50岁以下者5例(占6.4%)。有6
微信的普及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但也带来了很多潜在风险,尤其是对高校学生而言,其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鉴于此,基于对微信主要特点的分析,深入阐述微信
我是在国内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拿到了杜兰大学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由于杜兰大学商学院是有夏季学期的,开学时间比其他学校早了将近一个月,所以在国内毕业一个月之后
期刊
上海电信近几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质量效益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01年度,上海市
盲道是由日本人三宅精一在1965年为失明的友人发明的.rn我国第一条盲道在1991年始建于北京的蓝靛厂.“盲道热”始于2005年,在当年开始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评选项目中,盲道
期刊
“西藏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悲惨.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劳动人民才享受到当家做主的权利.从那时起到现在,西藏社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西藏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