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一大批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自主学习模式”“活动式教学模式”“小组完成任务型教学模式”等。纵观其核心都是围绕新课程改革的主题——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众多一线教师也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对话与交流,创设能引导学生愿意参加、积极参加的教学情境,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对话、沟通、探索的平台。但是实践越多困惑越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往往存在于形式与表面,不能使“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落到实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营造动态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师生互动;动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40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愉快的状态,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敢于在课堂上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过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有重要意义。
  一、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注重互动环节
  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备课,因此,教师重视备课环节,对于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师生互动是必要的。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就充分准备,才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升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发现教材中那些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表演活动来展现教学的内容,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示出来。如在上《网上交友新时空》时,笔者课前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准备了的小品,把针对网友的邀请见面后可能出现的情景让学生展示出来,让大家真正懂得了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目标。这种方式把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实现了快乐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一过程包括:一方面是重新组合那些原来的经验知识,另一方面是要形成新信息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很多因素如性别、喜好、空间位置等都会对生生互动产生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别如果是相同的,或者是位置靠得比较近,就会有更大的可能有互动行为。对此,我们教师应该运用这些互动规律,让学生有合适的健康的积极的互动。如《男生与女生》这一课中讲到优势互补时,我们可以把全班同学分为男生和女生两个小组讨论,男生组讨论在日常班级生活中女生可以为男生做什么,女生组讨论男生可以为女生做什么?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起来了。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懂得,男生女生各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对方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促进自我完善和共同发展。当然课堂讨论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既有小组讨论,又有自由讨论,也有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互动参与的同学要多些,广泛的人际交往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所以,教师应该经常设计人数较多的课堂讨论小组,人数界定在10-12人最好。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
  道德与法治课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的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 “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强化师爱的作用,建立对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把教师当朋友,学生才能真正参与教学互动。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权威,学生是服从者和接受者,要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实际需要的是师和生之间平等、信任。因此,师生互动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師生的交往中,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师观念中走出来,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要由不对等的权威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者。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争论辩,讨论,各抒己见。在课堂学习中,要尽力营造轻松、愉快、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心情会舒畅,学习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起来了,才能多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论学什么知识,都会变得有趣。我们要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充分调动师生互动的作用,才会让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
  三、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增加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趣味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这样既避免道德与法治陷入枯燥、乏味,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无意识心理,调动他们的认知潜能,从而高速掌握和消化所教的学科知识。教师应设计和营造教学情境,用情景结合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了解上课的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每次上课前,笔者都会准备一些与当堂课相关的电视电影、歌曲、小品、新闻材料等。比如,在上《少年有梦》这一课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列举一些因为有梦想而成功的例子,比如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成功的那一段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张海迪的故事等,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有梦想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内心世界里有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他们带着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和好奇,迅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为师生互动的展开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互动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对师生互动的理论探索日益完善,而实践操作层面也在不断做细做实。但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这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和教育智慧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从最基本的教学能力、情感、心理、专业素养等各个方面,来促使师生互动的实现,要把握好互动的时机和方式;要正确處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教学设计时要善于留“白”,为课堂的精彩生成打好铺垫。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龙岗中学 675300)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核心。科学思维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最终制约学生的发展水平。科学思维方法有很多种,本文着重探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思维方法;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34  科学思维就是主体创造性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高效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學科,实验是推动物理学发展的根本源泉。《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探究尤其是物理实验的要求是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替
海峡两岸有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妈祖庙(也称“天后宫”),在妈祖庙里,可以看到妈祖神像左右或宫庙里多陪祀有“千里眼”与“顺风耳”两尊塑像。  “千里眼”,四肢裸露,散披衣裤,右手持叉,左手“搭凉棚”作远视状。“顺风耳”也是四肢裸露,袒胸露肚,略披袍褂,左手握住一条红蛇,蛇身缠绕手臂,右手持一方天画戟,侧耳作听音状。  顾名思义,“千里眼”的本领是眼睛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事物,“顺风耳”则是耳朵能听到千里之
期刊
摘要:随着音乐课改进一步深入,一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且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实践探索。如何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上好音乐课,使其充满时尚的活力,探索新颖的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促进音乐教育长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關键词:初中音乐课;专业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当前新课标下,教學工作者在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还要十分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论主张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理性与非理性成分的辩证统一,综合和谐地发展。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法的研究中,对非智力因素的探讨,则成为现代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热点课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
2017年十大考古发现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距今4.5万年左右,为当时古人类生活居住之所。它是在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在这里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石制品与大量动物骨骼碎片。专家表示,这些动物骨头说明,生活在这里的人类以狩猎为主;也说明,当时这里应该是草原,这些猎物是他们从其他地方获取后带到洞内的。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海
期刊
在马六甲海峡北岸,有一座独特的小城。这个小城被穿城而过的马六甲河分为东西两部分,河西有灰瓦白墙的中国城,河东则耸立着葡萄牙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各色建筑。这个小城因历史悠久,至今拥有多种族居民,并保留着多元文化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就是马六甲。马六甲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现代马来西亚的起源,还是马来西亚各城市中与我国最有渊源的城市。马六甲如何得名  在梵文中,“马六甲”是“大
期刊
摘要:语文既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笔者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中体会到要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39  语文既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