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博兴县粮食生产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博兴县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建议;山东博兴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0-0299-02
粮食生产关系国计民生,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博兴县作为山东省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近年来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惠农政策,推广农业增产技术,粮食生产取得較好成绩。2012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十连增优胜单位。2013年,山东省政府提出在全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滨州市也启动了吨粮市建设计划,明确了博兴县2017年实现吨粮县,并完成5个2 000 hm2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的建设目标任务。为此,博兴县上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粮食生产重视程度,制定切实计划、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完成建设任务,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1 博兴县粮食生产现状
博兴县隶属于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南岸,地处山东省中北部,下辖 9个镇、3个办事处、448个行政村,总面积900.7 km2,耕地面积4.51万hm2,旱涝保收面积3.60万hm2。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4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1 691元,当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1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4.35亿元。
全县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周年种植为主,兼有极少面积(133.33 hm2左右)的水稻、大豆、谷子、地瓜等作物。近年来粮食生产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面积稳定,单产提高。常年小麦与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6.33万hm2左右,总产量约47万t。其中,小麦单产7 200 kg/hm2、玉米单产约7 650 kg/hm2,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约900 kg/hm2。二是惠农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国家粮食直补与农资综合补贴、小麦玉米良种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的严格落实,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稳定全县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产量起到了政策激励作用。三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加大,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四是科技步伐加快。良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增四改”、适期晚收等技术推广几乎全覆盖,小麦宽幅播种、深耕深松、玉米秸秆还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推广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五是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博兴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成效显著,农户参保积极性高,小麦、玉米承保面积大。2012—2013年的小麦、玉米承保面积占到种植面积的80.7%,连续2年发生农业灾害,农户得到保险公司理赔款1 305.23万元,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的保驾护航作用明显[1-2]。
2 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博兴县粮食生产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受诸多因素制约,要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种粮成本增长快,比较效益降低
随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械成本、农资投入成本增长较快,导致种粮成本增长快,全年粮食生产投入为11 250~12 750元/hm2,其中耕种收机械成本为3 150~3 750元/hm2,种子肥料农药浇水等7 800~9 000元/hm2。近2年来,博兴县农业人工成本和租地成本急剧增长,农忙季节人工费150元/d,平时也需70元/d以上,租地成本多为11 250~14 250元/hm2。如果大规模租地种植粮食,土地纯收入仅在4 500元/hm2左右。如果农户耕种自己的承包地,不计算人工成本,收入在15 750元/hm2左右。比较外出务工收入(每年人均3万元以上)和苗木、蔬菜等高效作物种植收入,种粮收益较低。
2.2 政策性补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减少
尽管国家对种粮农民补贴标准较高,但相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补贴的影响在逐渐降低。2013年,全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面积3.08万hm2,补贴资金1 875元/hm2;小麦、玉米良种补贴资金各150元/hm2,以上2项补贴资金总额6 722.05万元,全县农业人口31.7万人,农民人均212.05元,仅占当年博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1 691元)的1.8%,微乎其微。同时,在严格落实国家这些惠农政策时,存在县、乡、村各级行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的实际问题。
2.3 某些关键环节农机农艺不能结合,难以突破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的瓶颈
一是深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速度慢,实施面积小。由于农田连年旋耕、秸秆焚烧造成土壤耕层变浅,结构恶化,保肥保水能力下降,作物根系生长弱,吸收肥水能力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作物单产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二是受相关农机具缺乏、农机手片面追求作业速度和效率等影响,小麦宽幅播种、播后镇压技术推广面积不足,播种质量差。三是存在部分地片小麦播种过早、播量过大,造成冬前旺长、后期倒伏,玉米收获过早,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的问题。
2.4 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管理粗放
以水利为主的农田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不能很好地整合,资金无法集中使用,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亟需完善,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13年因夏季涝灾,造成博兴县3 946.67 hm2玉米出现灾情,尽管农业保险承保公司进行了理赔,但农业生产损失仍较严重。部分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在进行土地流转种植粮食时,未能充分权衡自身经济实力、机械化装备、劳动力状况等因素,种植土地规模过大,管理粗放,致使粮食单产和种植效益下降。粮食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产业化程度低[3-4]。
3 提高博兴县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议
2013年12月23日,博兴县政府以博政办发〔2013〕36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意见》,明确了到2017年博兴县将完成5个2 000 hm2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并实现吨粮县的宏伟目标。《关于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意见》出台及时、任务清楚、措施明确,将是今后几年指导全县粮食生产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是能否完成建设目标的关键。为此,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严格执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粮食生产和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的调度和考核
县、乡2级都要成立领导及技术组织,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责任到人。定期(每月1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调度情况、解决问题。年终按照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考核验收办法的通知》(鲁农财字〔2014〕3号)文件要求加强考核验收和奖惩工作。
3.2 切实做好项目资金整合工作
各有关部门在项目申报审批及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县里的统一规划,优先集中投向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改善示范方内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旱涝保收保障水平。
3.3 大力支持关键环节的农机与农艺结合
按照“四统一”的技术服务要求,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机耕队、机防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从确定的5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开始,逐步扩展到对全县粮田进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在关键环节上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全面达到“四统一”标准,建议县财政按照600~900元/hm2的标准对秸秆还田、深耕深松、规范化播种、统防统治、机械收获进行补助,真正杜绝秸秆焚烧、土地旋耕现象。
3.4 严格落实惠农政策,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继续严格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特别是将农机补贴范围调整为与实施土壤深耕深松、作物秸秆还田、小麦宽幅播种、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配套的机械,加强对农机手的业务培训和农田作业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加强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搞好对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广大粮农的科技培训,做好生产指导服务,推广实用增产新技术。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工作,扶持培育一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的粮食生产经营。
3.5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粮食生产产业化进程
一是培育和壮大一批市场开拓、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筹资融资能力强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经营规模,使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大力发展粮食产品深加工,有效解决粮食产品销售出路,拉动订单农业的规模生产,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粮食种植的整体效益。三是加快流通业的快速发展,盡快培育有较大购销、贮运能力的流通企业。四是积极探索农农专业合作组织、“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协会 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粮食产品的多项增值。
4 参考文献
[1] 万宝瑞.深化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J].农业经济问题,2008(9):6-10,112.
[2] 李裕瑞,吕爱清,卞新民.江苏省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J].资源科学,2008(3):105-112.
[3] 吴康,韦玉春.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区域发展均衡性的测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1):66-76.
[4] 龙花楼,刘彦随,唐国平,等.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新农村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61-67.
关键词 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建议;山东博兴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0-0299-02
粮食生产关系国计民生,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博兴县作为山东省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近年来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惠农政策,推广农业增产技术,粮食生产取得較好成绩。2012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十连增优胜单位。2013年,山东省政府提出在全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滨州市也启动了吨粮市建设计划,明确了博兴县2017年实现吨粮县,并完成5个2 000 hm2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的建设目标任务。为此,博兴县上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粮食生产重视程度,制定切实计划、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完成建设任务,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1 博兴县粮食生产现状
博兴县隶属于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南岸,地处山东省中北部,下辖 9个镇、3个办事处、448个行政村,总面积900.7 km2,耕地面积4.51万hm2,旱涝保收面积3.60万hm2。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4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1 691元,当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1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4.35亿元。
全县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周年种植为主,兼有极少面积(133.33 hm2左右)的水稻、大豆、谷子、地瓜等作物。近年来粮食生产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面积稳定,单产提高。常年小麦与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6.33万hm2左右,总产量约47万t。其中,小麦单产7 200 kg/hm2、玉米单产约7 650 kg/hm2,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约900 kg/hm2。二是惠农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国家粮食直补与农资综合补贴、小麦玉米良种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的严格落实,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稳定全县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产量起到了政策激励作用。三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加大,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四是科技步伐加快。良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增四改”、适期晚收等技术推广几乎全覆盖,小麦宽幅播种、深耕深松、玉米秸秆还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推广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五是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博兴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成效显著,农户参保积极性高,小麦、玉米承保面积大。2012—2013年的小麦、玉米承保面积占到种植面积的80.7%,连续2年发生农业灾害,农户得到保险公司理赔款1 305.23万元,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的保驾护航作用明显[1-2]。
2 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博兴县粮食生产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受诸多因素制约,要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种粮成本增长快,比较效益降低
随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械成本、农资投入成本增长较快,导致种粮成本增长快,全年粮食生产投入为11 250~12 750元/hm2,其中耕种收机械成本为3 150~3 750元/hm2,种子肥料农药浇水等7 800~9 000元/hm2。近2年来,博兴县农业人工成本和租地成本急剧增长,农忙季节人工费150元/d,平时也需70元/d以上,租地成本多为11 250~14 250元/hm2。如果大规模租地种植粮食,土地纯收入仅在4 500元/hm2左右。如果农户耕种自己的承包地,不计算人工成本,收入在15 750元/hm2左右。比较外出务工收入(每年人均3万元以上)和苗木、蔬菜等高效作物种植收入,种粮收益较低。
2.2 政策性补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减少
尽管国家对种粮农民补贴标准较高,但相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补贴的影响在逐渐降低。2013年,全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面积3.08万hm2,补贴资金1 875元/hm2;小麦、玉米良种补贴资金各150元/hm2,以上2项补贴资金总额6 722.05万元,全县农业人口31.7万人,农民人均212.05元,仅占当年博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1 691元)的1.8%,微乎其微。同时,在严格落实国家这些惠农政策时,存在县、乡、村各级行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的实际问题。
2.3 某些关键环节农机农艺不能结合,难以突破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的瓶颈
一是深耕深翻、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速度慢,实施面积小。由于农田连年旋耕、秸秆焚烧造成土壤耕层变浅,结构恶化,保肥保水能力下降,作物根系生长弱,吸收肥水能力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作物单产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二是受相关农机具缺乏、农机手片面追求作业速度和效率等影响,小麦宽幅播种、播后镇压技术推广面积不足,播种质量差。三是存在部分地片小麦播种过早、播量过大,造成冬前旺长、后期倒伏,玉米收获过早,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的问题。
2.4 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管理粗放
以水利为主的农田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不能很好地整合,资金无法集中使用,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亟需完善,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13年因夏季涝灾,造成博兴县3 946.67 hm2玉米出现灾情,尽管农业保险承保公司进行了理赔,但农业生产损失仍较严重。部分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在进行土地流转种植粮食时,未能充分权衡自身经济实力、机械化装备、劳动力状况等因素,种植土地规模过大,管理粗放,致使粮食单产和种植效益下降。粮食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产业化程度低[3-4]。
3 提高博兴县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议
2013年12月23日,博兴县政府以博政办发〔2013〕36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意见》,明确了到2017年博兴县将完成5个2 000 hm2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并实现吨粮县的宏伟目标。《关于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意见》出台及时、任务清楚、措施明确,将是今后几年指导全县粮食生产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是能否完成建设目标的关键。为此,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严格执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粮食生产和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的调度和考核
县、乡2级都要成立领导及技术组织,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责任到人。定期(每月1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调度情况、解决问题。年终按照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考核验收办法的通知》(鲁农财字〔2014〕3号)文件要求加强考核验收和奖惩工作。
3.2 切实做好项目资金整合工作
各有关部门在项目申报审批及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县里的统一规划,优先集中投向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改善示范方内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旱涝保收保障水平。
3.3 大力支持关键环节的农机与农艺结合
按照“四统一”的技术服务要求,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机耕队、机防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从确定的5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开始,逐步扩展到对全县粮田进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在关键环节上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全面达到“四统一”标准,建议县财政按照600~900元/hm2的标准对秸秆还田、深耕深松、规范化播种、统防统治、机械收获进行补助,真正杜绝秸秆焚烧、土地旋耕现象。
3.4 严格落实惠农政策,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继续严格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特别是将农机补贴范围调整为与实施土壤深耕深松、作物秸秆还田、小麦宽幅播种、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配套的机械,加强对农机手的业务培训和农田作业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加强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搞好对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广大粮农的科技培训,做好生产指导服务,推广实用增产新技术。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工作,扶持培育一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的粮食生产经营。
3.5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粮食生产产业化进程
一是培育和壮大一批市场开拓、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筹资融资能力强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经营规模,使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大力发展粮食产品深加工,有效解决粮食产品销售出路,拉动订单农业的规模生产,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粮食种植的整体效益。三是加快流通业的快速发展,盡快培育有较大购销、贮运能力的流通企业。四是积极探索农农专业合作组织、“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协会 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粮食产品的多项增值。
4 参考文献
[1] 万宝瑞.深化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J].农业经济问题,2008(9):6-10,112.
[2] 李裕瑞,吕爱清,卞新民.江苏省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J].资源科学,2008(3):105-112.
[3] 吴康,韦玉春.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区域发展均衡性的测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1):66-76.
[4] 龙花楼,刘彦随,唐国平,等.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新农村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