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志清出生在奉节县新政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作为家中长子,王志清很小就开始帮父母操持家务,照顾弟弟妹妹。
从12岁开始,王志清就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附近的煤矿挑煤。对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挑煤的生活是非常艰辛的。每次回家,摸着红肿的肩膀,他就默默地告诫自己: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要尽最大的努力减轻他们的负担。挑煤的路,一走就是5年,从最初的每次5公斤,到后来每次30公斤,他的身体在一天天强健,家里也一天天走出困境。
1991年,告别学业的王志清被分配进奉节县机要局工作,因为工作忙,平时很少回乡下的老家。一个周末的下午,他打理完手中的工作,临时决定回去看看父母。回到家里,一个人影也没见到。他急忙跑到地里,看见残阳下父母佝偻而忙碌的背影。“他们老了!”这个七尺男儿,禁不住流下两行热泪。他立刻卷起裤腿,下地和父母一起挑粪、除草。
从那以后,他总会在周末抽空回家,陪老人一起做农活、忙家务。现在两个老人还不时带点家里产的水果、蔬菜进城来看他,他总是尽量抽时间陪他们聊天。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无私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大灾小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父母为养育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王志清说,“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
1993年,王志清认识了丁维凤。年轻、漂亮、要强的丁维凤出生于工人家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给她的第一印象是有一点淡淡的忧伤。尽管经过多方了解和交流,她的父母觉得他老实忠厚,但是她总觉得这个男人不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几次动了分手的念头。
“我只想找一个真心爱我、能接纳我的家庭、愿意和我同甘共苦的人和我踏实过一辈子。”而丁维凤正是王志清心中认可的那个人。下定决心后,他一改平时的矜持,亲手做了一张漂亮的贺卡,买了一大束鲜花送到她办公室,卡片上那些热情洋溢的字句,让丁维凤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他们聊了很多,有关人生、有关父母、有关爱情,让她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那以后,她总会在他值夜班时带上热汤去陪他。同事们都开玩笑说:“小王找了个好媳妇。”
1995年,他们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充实。原来工作的企业破产后,妻子开了一家打字文印店,由于接的单多,经常忙到半夜。好几次,王志清深夜加完班回家看见她还在工作,就会爱怜地给她做好面条,等她吃完后陪她一起工作。
1996年,丁维凤怀孕了,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逐个给亲戚朋友打电话,恨不得把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他买来很多书,一有空就翻,学习各种保健知识,然后想尽办法做各种吃的给妻子补身体。一天晚上10点过,妻子感觉似乎羊水破了,他连忙抓过一本书,开始查是怎么一回事。妻子着急地嚷:“别查了,去找我妈!”他才赶紧出门,走了一里多夜路把丈母娘请来。为这事,到现在她还笑话他是个书呆子。
人们都说王志清是幸福的,因为他找了个好妻子。1997年,王志清从机要局调到县委办公室,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常常很晚才回家。丁维凤总是先烧好一壶热水,以便他回家就有热水泡脚,而他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她都会在前一天晚上熨烫好,放在床头。2004年夏天,丁维凤到重庆主城区学习了4天,他没有时间做饭,接连吃了4天方便面。等到妻子回来时,他早早地去迎接:“老婆,我再也不想吃方便面了!”
2007年5月,王志清被组织上任命为奉节县民政局副局长。工作职务的升迁,代表着责任的加重。从农村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王志清,因为有过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对老百姓的感情更深,对民政工作的体会也很深。
其实,王志清毕业后进入奉节机要局工作,一直没有忘记那些还在老家的乡亲们。如今,老家的亲戚和乡亲一到城里,找的第一个人准是他。谁生病了需要到城里来治疗,他总会主动帮忙联系熟识的医生;谁的子女要读书,他也会帮忙分析学生及相关学校的情况,出主意……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对王志清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志清总是说,小时候没少受他们的照顾。”丁维凤早已经习惯了丈夫为老乡四处奔波,“从他对老乡的照顾中,能看到他重感情的一面。”
今年1月,王志清调任奉节县康平乡党委书记。尽管工作一天比一天繁重,但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幸福生活。
虽然在平淡的生活中,他们也会有摩擦和矛盾,但夫妻俩有一个共识:居家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夫妻俩只要互相有爱,彼此宽容,面对琐碎的生活,不断地研磨各自的性情。这样的磨合,也许需要一生的时间,但他们在不断的磨合中感受着快乐,体会着温情。
从12岁开始,王志清就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附近的煤矿挑煤。对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挑煤的生活是非常艰辛的。每次回家,摸着红肿的肩膀,他就默默地告诫自己: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要尽最大的努力减轻他们的负担。挑煤的路,一走就是5年,从最初的每次5公斤,到后来每次30公斤,他的身体在一天天强健,家里也一天天走出困境。
1991年,告别学业的王志清被分配进奉节县机要局工作,因为工作忙,平时很少回乡下的老家。一个周末的下午,他打理完手中的工作,临时决定回去看看父母。回到家里,一个人影也没见到。他急忙跑到地里,看见残阳下父母佝偻而忙碌的背影。“他们老了!”这个七尺男儿,禁不住流下两行热泪。他立刻卷起裤腿,下地和父母一起挑粪、除草。
从那以后,他总会在周末抽空回家,陪老人一起做农活、忙家务。现在两个老人还不时带点家里产的水果、蔬菜进城来看他,他总是尽量抽时间陪他们聊天。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无私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大灾小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父母为养育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王志清说,“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
1993年,王志清认识了丁维凤。年轻、漂亮、要强的丁维凤出生于工人家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给她的第一印象是有一点淡淡的忧伤。尽管经过多方了解和交流,她的父母觉得他老实忠厚,但是她总觉得这个男人不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几次动了分手的念头。
“我只想找一个真心爱我、能接纳我的家庭、愿意和我同甘共苦的人和我踏实过一辈子。”而丁维凤正是王志清心中认可的那个人。下定决心后,他一改平时的矜持,亲手做了一张漂亮的贺卡,买了一大束鲜花送到她办公室,卡片上那些热情洋溢的字句,让丁维凤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他们聊了很多,有关人生、有关父母、有关爱情,让她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那以后,她总会在他值夜班时带上热汤去陪他。同事们都开玩笑说:“小王找了个好媳妇。”
1995年,他们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充实。原来工作的企业破产后,妻子开了一家打字文印店,由于接的单多,经常忙到半夜。好几次,王志清深夜加完班回家看见她还在工作,就会爱怜地给她做好面条,等她吃完后陪她一起工作。
1996年,丁维凤怀孕了,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逐个给亲戚朋友打电话,恨不得把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他买来很多书,一有空就翻,学习各种保健知识,然后想尽办法做各种吃的给妻子补身体。一天晚上10点过,妻子感觉似乎羊水破了,他连忙抓过一本书,开始查是怎么一回事。妻子着急地嚷:“别查了,去找我妈!”他才赶紧出门,走了一里多夜路把丈母娘请来。为这事,到现在她还笑话他是个书呆子。
人们都说王志清是幸福的,因为他找了个好妻子。1997年,王志清从机要局调到县委办公室,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常常很晚才回家。丁维凤总是先烧好一壶热水,以便他回家就有热水泡脚,而他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她都会在前一天晚上熨烫好,放在床头。2004年夏天,丁维凤到重庆主城区学习了4天,他没有时间做饭,接连吃了4天方便面。等到妻子回来时,他早早地去迎接:“老婆,我再也不想吃方便面了!”
2007年5月,王志清被组织上任命为奉节县民政局副局长。工作职务的升迁,代表着责任的加重。从农村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王志清,因为有过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对老百姓的感情更深,对民政工作的体会也很深。
其实,王志清毕业后进入奉节机要局工作,一直没有忘记那些还在老家的乡亲们。如今,老家的亲戚和乡亲一到城里,找的第一个人准是他。谁生病了需要到城里来治疗,他总会主动帮忙联系熟识的医生;谁的子女要读书,他也会帮忙分析学生及相关学校的情况,出主意……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对王志清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志清总是说,小时候没少受他们的照顾。”丁维凤早已经习惯了丈夫为老乡四处奔波,“从他对老乡的照顾中,能看到他重感情的一面。”
今年1月,王志清调任奉节县康平乡党委书记。尽管工作一天比一天繁重,但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幸福生活。
虽然在平淡的生活中,他们也会有摩擦和矛盾,但夫妻俩有一个共识:居家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夫妻俩只要互相有爱,彼此宽容,面对琐碎的生活,不断地研磨各自的性情。这样的磨合,也许需要一生的时间,但他们在不断的磨合中感受着快乐,体会着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