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职业技术教育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会计岗位工作要求相适应,贯彻能力本位、工学结合、面向岗位、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原则。文章针对企业财务会计的教学现状,以采购项目会计核算为例提出了如何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
[作者简介]郁翔(1973- ),女,浙江金华人,金华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浙江 金华 3210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52-01
目前,会计专业学生走向社会后,大多数在地方的中、小企业就业,从事着基层的会计工作,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当前会计专业毕业生缺乏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差,有将近6成以上的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而更青睐于有工作经验的人才。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对会计课堂的教学进行改革。为此,笔者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力求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
一、项目教学法的价值取向及功能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一种模式,它将企业的工作过程设计为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或团队合作获得的学习成果能够应用于将来的工作实践。
1.实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将企业的工作任务设计为具体的教学项目,通过增强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及学校师生与生产员工的密切结合,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2.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过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从中体验调查考证、小组讨论、设计项目等动手操作环节,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
3.增强教师的创造性。作为一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操作步骤,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为此,教师担当着多种角色,首先是担当信息库的角色,随时补充学生实际操作中需要的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其次是导师的角色,对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督导,遇到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再次是指挥员的角色,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掌握项目的操作技能,以上都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4.吸引企业积极参与。项目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完成企业实际中的工作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工作技能,为日后实际参与岗位工作积累经验,深受企业欢迎,从而可以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
综上,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有助于职业教育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经营需求出发,把教育教学与生产经营密切联系、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训练紧密结合、学校师生与基层工作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财务会计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项目教学法设计单元,要求教师在设计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分化成若干分目标,把学习内容细化成学生容易掌握的小项目,从而通过这些小项目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本文以企业采购过程为例谈财务会计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
1.呈现项目阶段。该阶段要求教师拥有很强的项目整合能力。在项目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项目把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炼出来,在教学场景布置中导入企业文化因素,使教学活动最终在企业模拟环境中完成特定的项目任务。以下是“企业采购材料的会计核算”这一项目的具体描述实例:项目实际成本法下企业采购过程的会计核算。教学目标:掌握企业材料采购过程的会计核算。工作任务:一是审查××公司的采购计划,设计出相应的结算方式;二是根据结算方式,出纳人员填制相关的票据或结算凭证;三是采购员采购回厂后,持发票到仓库办理验收入库手续;采购员持发票、银行结算凭证、入库单等到财务科报账;四是会计人员审核原始凭证后,确定采购成本及相关的会计分录,并填制记账凭证;五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进行原材料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
2.分析项目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相关工作任务作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为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然后对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如在本教学项目中,经过小组讨论、集体整合,确定本教学项目下学生需运用的已具备的相关知识及需探索的相关问题,并由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细化。在此过程中,需运用的已学的相关知识有:一是不同的结算方式下有关票据或结算凭证的填制。如银行转账支票的填制、银行汇票委托书的填制、信汇(或电汇)凭证的填制。二是记账凭证的填制。三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进行原材料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
3.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阶段。通过分析项目确定问题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成员间互助协作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寻找出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让学生带着以上的相关问题查阅、学习相关的资料,然后小组成员间对项目问题进行讨论,并对以上细化的问题进行综合回答,最后由教师对回答进行评判、分析、讲解,从而明确企业采购成本的确定及相关的会计分录的核算方法。
4.项目的具体实施。做了以上准备后,由各小组实施具体任务。以本教学项目为例,小组成员分别完成该项目的具体的会计任务。如支票的填制、企业采购成本的确定,采购过程会计分录的核算,记账凭证的填制,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审核,最终形成该小组的项目成果。
5.学习效果评价阶段。将项目成果在全班以幻灯片等方式进行展示,小组之间互相评判,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各项目小组成果的优、缺点,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项目教学法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设计真实的工作环境。开展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首先应当设计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实现一个特定的工作成效。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需配备各类专用的会计用品,如进账单、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票申请书等银行结算凭证,收、付、转等各类记账凭证,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各种账簿,公司财务专用章、法人代表章、现金收讫章、现金付讫章等各类印章,夹子、印章、大头针、胶水、复写纸等办公用品。
2.学生分组。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方法,分组前教师应对学生的性格、知识水平作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能力强弱进行分组。例如,会计教学可根据会计岗位按项目具体情况安排小组人数,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也可以参照会计师事务所的模式,设置一名项目经理,其余几名学生为组员,通过团队协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组织、决策和协调能力。
3.教师角色转换。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体现为三个中心的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要适应这些,教师应当善当课堂配角或幕后导演。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是设计师,起导演或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环境上讲清原理、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具体实施任务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允许学生多一些自主探索和思考空间,让其“在水中学会游泳”。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还应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项目设计与指导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可以充分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是一种在职业教育实际教学过程中急需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必波.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程有娥.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J].吉利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8).
[4]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5]高民权,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
[作者简介]郁翔(1973- ),女,浙江金华人,金华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浙江 金华 3210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52-01
目前,会计专业学生走向社会后,大多数在地方的中、小企业就业,从事着基层的会计工作,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当前会计专业毕业生缺乏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差,有将近6成以上的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而更青睐于有工作经验的人才。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对会计课堂的教学进行改革。为此,笔者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力求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
一、项目教学法的价值取向及功能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一种模式,它将企业的工作过程设计为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或团队合作获得的学习成果能够应用于将来的工作实践。
1.实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将企业的工作任务设计为具体的教学项目,通过增强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及学校师生与生产员工的密切结合,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2.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过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从中体验调查考证、小组讨论、设计项目等动手操作环节,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
3.增强教师的创造性。作为一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操作步骤,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为此,教师担当着多种角色,首先是担当信息库的角色,随时补充学生实际操作中需要的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其次是导师的角色,对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督导,遇到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再次是指挥员的角色,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掌握项目的操作技能,以上都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4.吸引企业积极参与。项目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完成企业实际中的工作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工作技能,为日后实际参与岗位工作积累经验,深受企业欢迎,从而可以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
综上,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有助于职业教育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经营需求出发,把教育教学与生产经营密切联系、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训练紧密结合、学校师生与基层工作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财务会计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项目教学法设计单元,要求教师在设计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分化成若干分目标,把学习内容细化成学生容易掌握的小项目,从而通过这些小项目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本文以企业采购过程为例谈财务会计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
1.呈现项目阶段。该阶段要求教师拥有很强的项目整合能力。在项目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项目把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炼出来,在教学场景布置中导入企业文化因素,使教学活动最终在企业模拟环境中完成特定的项目任务。以下是“企业采购材料的会计核算”这一项目的具体描述实例:项目实际成本法下企业采购过程的会计核算。教学目标:掌握企业材料采购过程的会计核算。工作任务:一是审查××公司的采购计划,设计出相应的结算方式;二是根据结算方式,出纳人员填制相关的票据或结算凭证;三是采购员采购回厂后,持发票到仓库办理验收入库手续;采购员持发票、银行结算凭证、入库单等到财务科报账;四是会计人员审核原始凭证后,确定采购成本及相关的会计分录,并填制记账凭证;五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进行原材料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
2.分析项目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相关工作任务作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为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然后对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如在本教学项目中,经过小组讨论、集体整合,确定本教学项目下学生需运用的已具备的相关知识及需探索的相关问题,并由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细化。在此过程中,需运用的已学的相关知识有:一是不同的结算方式下有关票据或结算凭证的填制。如银行转账支票的填制、银行汇票委托书的填制、信汇(或电汇)凭证的填制。二是记账凭证的填制。三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进行原材料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
3.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阶段。通过分析项目确定问题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成员间互助协作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寻找出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让学生带着以上的相关问题查阅、学习相关的资料,然后小组成员间对项目问题进行讨论,并对以上细化的问题进行综合回答,最后由教师对回答进行评判、分析、讲解,从而明确企业采购成本的确定及相关的会计分录的核算方法。
4.项目的具体实施。做了以上准备后,由各小组实施具体任务。以本教学项目为例,小组成员分别完成该项目的具体的会计任务。如支票的填制、企业采购成本的确定,采购过程会计分录的核算,记账凭证的填制,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审核,最终形成该小组的项目成果。
5.学习效果评价阶段。将项目成果在全班以幻灯片等方式进行展示,小组之间互相评判,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各项目小组成果的优、缺点,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项目教学法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设计真实的工作环境。开展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首先应当设计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实现一个特定的工作成效。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需配备各类专用的会计用品,如进账单、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票申请书等银行结算凭证,收、付、转等各类记账凭证,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各种账簿,公司财务专用章、法人代表章、现金收讫章、现金付讫章等各类印章,夹子、印章、大头针、胶水、复写纸等办公用品。
2.学生分组。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方法,分组前教师应对学生的性格、知识水平作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能力强弱进行分组。例如,会计教学可根据会计岗位按项目具体情况安排小组人数,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也可以参照会计师事务所的模式,设置一名项目经理,其余几名学生为组员,通过团队协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组织、决策和协调能力。
3.教师角色转换。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体现为三个中心的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要适应这些,教师应当善当课堂配角或幕后导演。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是设计师,起导演或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环境上讲清原理、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具体实施任务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允许学生多一些自主探索和思考空间,让其“在水中学会游泳”。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还应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项目设计与指导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可以充分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是一种在职业教育实际教学过程中急需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必波.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程有娥.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J].吉利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8).
[4]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5]高民权,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