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拧高澜股份毛利率里的水分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的快速推广,新能源领域开始了爆发式增长。除了新能源车持续火爆外,基于光电、风电、水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也成为热门。
  据一部分上市公司披露,光电、风电的度电成本已经降到0.1-0.2元之间,从成本方面已经具备了替代煤电的基础。
  但是,这些新能源发电方式,虽然成本越来越低,但和煤电相比,还多了一个额外的操作:输电。大部分风光水电的发电场所都位于比较偏远的西北、西南等区域,而用电高峰城市大多在东部,这就需要特高压等相关技术将电力资源输送到更需要的城市。
  由此而来,新能源车、储能、输电带来的热管理业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据高澜股份(300499.SZ)财报介绍,公司主要从事面向新能源发电领域和新能源车领域的热管理业务。三季报显示,1-9月公司营收10.63亿元,同比增30%,主要系东莞硅翔新能源汽车(下称“东莞硅翔”)相关业务带动。归母净利润3576万元,同比降19%,但降幅较半年报的38%有明显收窄。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4.23亿元,同比增35%,单季归母净利润1894万元,同比增13%,扭转了半年报的下降态势,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7%。
  从第三季度的表现来看,公司的经营情况有了转机,按照这个趋势,年报净利润有望实现同比增长。
  由于三季报披露的内容较少,根据公司之前披露的详尽半年报,从公司分业务线条的营收情况看,公司大部分业务的营收都在下滑,只有动力电池热管理和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大幅增加。这两部分业务,均来自公司在2019年并购的东莞硅翔。

经过修饰的毛利率


  在高澜股份的全部业务中,增速最大的是东莞硅翔的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但财报显示,该项业务的毛利率从2019年并购时的42%左右下滑到现在的25%左右。
  在毛利率不断下滑的同时,公司三季报的信用减值损失达到1456万元,考虑到季报没有经过审计,那么,在经过审计的年报中,信用减值损失预计会有更高的金额。和公司的净利润相比,坏账的金额具有重大影响。
  从历年财报看,公司的坏账主要出现在东莞硅翔并表之后,因此坏账大概率来自于该子公司的应收款。
  资产负债表显示,高澜股份自并购东莞硅翔以来,应收款项爆发式增长,已经从2018年底的4.76亿元增加到2021年三季报的9.37亿元。
  这意味着东莞硅翔的营收构成中,可能相当一部分是赊销,而这些赊销的回款情况并不尽如意,带来了较高的坏账。
  如果考虑到无法正常回款的情况,公司的真实毛利率其实更低。

资金链周转不佳


  从事新能源行业的企业大多有一个共同点:重资产运营。也就是生产线等固定资产导致资产端较重,同时负债也较重,资金压力很大。带来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为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大部分新能源企业都超出平时的承受能力进行投入。
  虽然新能源未来的行业趋势比较明朗,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行业大发展背后也孕育着产能过剩的风险。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量力而行才有可能规避风险,很显然,高澜股份旗下的东莞硅翔并未如此操作。
  2021年三季报显示,公司长短期借款超过2.58亿元,较2018年并购前增加了4倍多,同时还在2020年发行了1.8亿元的债券,公司的融资成本比较高。2020年年报显示,全年利息支出1197万元,而2021年1-9月份利息支出2216万元。
  相对于公司3576万元的归母净利润来说,利息支出的负担非常重。
  从现金流量表来看,并购的第二年,高澜股份2020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就由正转负,从上年的5240万元极速下降为-7155万元。其中主要降低的金额就是销售商品收回的现金,也佐证了公司并购后,新增的销量中有大额的赊销。而同时,公司的投资性现金流净额也为负数,当年的现金流主要靠借款维持。
  2021年三季报更是雪上加霜,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9162万元,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为-4788万元,公司对借款的依赖进一步增加。
  也就是说,公司并购东莞硅翔虽然带来了短暂的营收增长,但子公司的盈利质量并不高,尤其是较为庞大的赊销额和借款,最终很可能会因为坏账不断积累吞噬掉并不厚实的毛利率。

“巧合”的业绩承诺


  高澜股份并购东莞硅翔产生了1.2亿元的商誉,并购三年来未出现商誉减值。根据并购时的对赌协议,东莞硅翔2019年度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200万元,2020年度不低于4300万元,2021年度不低于5200万元,合计不低于1.27亿元。
  2019年,东莞硅翔完成扣非净利润3661万元,2020年完成扣非净利润4444万元,几乎都是“贴边”完成任务。由于当期的赊销不会立即形成坏账,这意味着公司当年完成的承诺业绩很可能是含水分的,一旦赊销在未来形成坏账,追溯公司的真实净利润其实并未达标。

图:高澜股份应收账款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通常情况下,阅读上市公司财报,只需要关注合并口径,不必关注母公司口径。所谓母公司报表,就是上市公司的本部的报表,合并口径则是将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进行并表后的总额。但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正在完成对赌协议中的上市公司来说,母公司报表是必须要看的。因为母公司和新并购的子公司之间的一些内部交易,并表的时候进行抵消,不体现在合并口径,却会体现在母公司口径报表。
  在半年报中,东莞硅翔完成了3860万元的净利润,距离完成全年5200万元的净利润比较乐观。在母公司报表里,新出现了2600万元的关联方往来款项。虽然没有披露关联方的公司名称,但高澜股份并表子公司中,仅有两家营收规模超过2000万元,一家是岳阳高澜节能,另一家就是东莞硅翔。
  从中可以推测,高澜股份的这笔关联方往来款的对方单位,正是借给了东莞硅翔。
  三季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账面其他应付款从上年同期的2657万元增加到了5193万元,增幅高达95.44%,公司称,这是因为东莞硅翔从少数股东借款导致。
  原来,除了上市公司借钱2600万元给东莞硅翔外,少数股东也借了差不多2500万元左右的款项,合计超过5000万元的周转资金,再结合公司发的1.8亿元的可转债,大幅节约了利息支出,确保子公司东莞硅翔能够顺利完成全年业绩承诺。

内斗疑云


  在公司原有业务下滑,勉强靠新并购的东莞硅翔提升业绩的时候,笔者发现公司大股东中,有一位叫做吴文伟的正在减持和质押股份。
  据同花顺iFind,吴文伟持股数量从2018年年底的1816万股下降到了2021年三季报的689万股,同时还质押了近半股份。
  早在2019年9月29日,高澜股份召开股东大会宣布现金购买东莞硅翔的议案的时候,吴文伟作为当时董事会成员,投了反对票,同时投反对票的还有监事陈德忠。随后,公司在10月8日发布公告,换掉了吴文伟和陈德忠。
  吴文伟投出反对票的原因是,东莞硅翔经营风险偏大,资产评估估价偏高、产品前景不明,技术含量较低,已经出现大量坏账,还曾经存在注册资本未缴足、股权代持、同业竞争、关联公司占用标的公司资金、重大业务合同主要条款缺失、违反社保劳动法规等多項不合规风险等。
  这种情况下,股东进行减持也质押就不难理解了,吴文伟提出的问题,都在随后的财报中得到了印证。
  在东莞硅翔通过各种输血勉强完成业绩承诺后,高澜股份是不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了,但届时谁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其他文献
11月18日,中毅达(600610.SH)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修订稿)》,公司拟以113.25亿元交易对价收购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  与此前重组预案披露的数据相比,重组草案修订稿中,瓮福集团对收入及净利润指标进行了大幅调整。从资产结构看,瓮福集团在关联交易及应收账款占比问题上明显有异于同行。经营数据变化大  根据重组草案修订稿,中毅达本次
期刊
在更新了财务资料后,深交所恢复了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德智能”)的上市发行。只是尚不清楚,在更新的财务资料中,公司与第一大客户苏泊尔(002032.SZ)和其他重要客户之间采销数据的重大差异,是否得到了更新呢?  瑞德智能主要生产小家电用智能控制器,来自前五客户的收入占比在五成左右,而第一大客户苏泊尔就贡献了30%上下,其余诸如富信科技(688662.SH)和新宝股份(002705
期刊
济川药业(600566.SH)是一家中成药上市公司,近日宣布斥资超20亿元进入生长激素领域。市场预期其成为下一个长春高新(000661.SZ),复制后者的高成长故事。预期虽然美好,但是这笔大投资面临的重大不确定性和风险也不容忽视。  同时,此举背后的动机也不单纯,可能是为了帮助定增资金解套,以及可转债顺利转股。豪赌风险大  11月10日晚间,济川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天境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境
期刊
前脚关闭300家左右门店,后脚募资约20亿元用于还债等用途,股价最高跌去近80%……海底捞(6862.HK)为盲目扩张付出了代价。不过,实控人张勇夫妇及联合创始人施永宏夫妇早已套现超80亿港元。开店狂潮中,为海底捞做装修的关联方也连得大单,张勇弟弟张硕轶控制的装修公司无疑成为海底捞开店狂潮中的获益方之一。  资本裹挟也好,管理层个人意志推动也罢,上市后的海底捞在开店上蒙眼狂奔。实际上,早在2019
期刊
首药控股是一家创新药研发型企业,研发管线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点肿瘤适应症以及II型糖尿病等其他重要疾病领域。目前公司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无获批上市销售的药品。  首药控股选用的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然而据公司测算其核心产品峰值销售规模不过几十亿元,并且公司估值也是蹊跷“跳涨”,首药控股是否真的符合上市标准恐怕有待商榷。  在递交申报材料之前
期刊
易成新能(300080.SZ)前身新大新材,曾是中国最早和规模最大的晶硅片切割刃料生产企业之一,2010年5月上市之后业绩大幅下滑。  面对业绩崩盘,公司立马祭出重组大招,大股东也为之后套现走人让位。此后,公司开始了多次重组,虽然每次前景预期不错,但业绩难有大幅提升。重组不断  2013年4月,新大新材收购平顶山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易成新材”)100%股权,本次交易作价8.90亿元,上市公司
期刊
李立峰  优质成长是外资和机构资金增配的方向,亦是中长期配置主线。  海外市场:中美有望加强“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伦敦时间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双方计划在多个领域合作,包括:控制和減少甲烷排放;鼓励有效平衡跨越广阔地域电力供需的输电政策;鼓励整合太阳能、储能和其他更接近电力使用端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分布式发电政策等。11月16日
期刊
2021年双11购物节逐渐落下了帷幕。根据中华网财经百家号,双11期间(11月1日-11日,下同)天猫交易额为5403亿元,同比增长8.5%。总量目标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相反,2021年双11的关注点从数量转向了质量。根据经济观察报百家号,正如天猫事业群副总裁杨光所言,增长质量和社会价值是天猫双11关注的最重要的目标,更看重消费者和商家体验的提升,以及更健康的商业生态。  虽然没有了精确到秒的破纪
期刊
诸建芳  2022年中国经济将延续平稳恢复,下半年CPI有突破3%的可能。国内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财政赤字率将回归至3%,新增专项债将扩大至4万亿元以上。  2022年,随着各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和经济内生性动能的修复,全球经济增长扩张态势有望延续,预计全球實际GDP增速将由2021年的5.7%小幅放缓至4.5%,逐步向趋势增长水平回归。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大,成为推动全球通胀走高的重要因素。
期刊
腾讯控股(00700.HK)三季报略低于我的预期。从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的数据来看,主要是游戏业务尤其是本土游戏收入略低于预期造成的。本次财报新增游戏本土数据及非本土数据分项披露,其中本土游戏同比增长仅5%,受监管政策影响比我预计的略大。非本土游戏部分发展喜人,同比增长20%。如果去掉人民币升值因素影响,第三季度非本土游戏收入同比增长是28%。第三季度非本土游戏收入,已经占到本土游戏收入的1/3。广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