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行岛状皮瓣在肢端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机 构】
:
336500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骨科,336500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骨科,336500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骨科
【出 处】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7年20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6种带血管蒂皮瓣移植进行修复。结果:本组32例,经随访半年~6年,除2例皮瓣部分坏死,其余30例皮瓣成活良好,功能改善。结论:由于足底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血供丰富,有益于足跟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了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为修复跟底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目的:对背阔肌移位治疗三角肌瘫痪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探讨治疗三角肌瘫痪的最佳方法。方法:用带神经血管蒂的背阔肌肌瓣移位代替瘫痪的三角肌,近端固定在锁骨的外1/3、肩峰、肩胛冈,远端固定在三角肌结节的下方。术后肩外展90°,前屈30°位固定。术后1周开始肌肉的主动运动,逐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四周后去除外固定。结果:本组5例术后移位肌肉肌力均达Ⅲ级以上,3例肩关节上举>70°,2例50°~70
目的:介绍髂腰血管蒂髂骨(膜)瓣的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方法:选用27具54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对髂腰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变异及有关毗邻进行观测,对血管外径、长度及末端分布进行测量。手术设计沿髂嵴内缘入路,于髂肌浅层显露达腰大肌外缘,切取血管蒂骨瓣移植。临床应用2例。结果:髂腰血管走行恒定,蒂长7.0±3.9 cm,腰大肌外缘处外径2.0±0.4 mm,分布在髂嵴中段范围7.0±2.2 c
目的:了解膈神经损伤与臂丛神经上干节前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X线、电生理技术及术中观察和电刺激等方法回顾性评价42例臂丛神经损伤合并膈神经损伤患者的膈神经功能状态。结果:42例中26例X线表现为膈肌抬高及活动度下降,术中观察膈神经瘢痕化、质地变硬,电刺激无膈肌反应;14例X线无异常,其中10例术中观察同前,4例见膈神经正常或粘连,电刺激有反应但反应稍差;2例未获资料。电生理检查膈神经有损伤的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