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兰亭

来源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85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闻到沁人心脾的竹香,听见蜿蜒的小溪发出“叮咚”的声响,看到那通向林中的幽深小径,就会让我想起我印象中的兰亭。
  离开王羲之故里,我们来到了几十公里以外的兰亭。漫步园中,放眼望去是一片接连一片的竹林,竹梢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斑驳的竹影投射在林中小径上;伴着跳动的光影,我踏上了林中小路。
  两旁,深绿的竹子密密匝匝,直到竹林稍稍稀疏,才可见阳光奋力地挤进林中。向上看去,竹子的颜色由深绿过渡到浅绿,最上方的几片甚至镶上了金边,这柔和的景色不禁使我心情愉悦。
  穿过竹林,一条静静流淌着的小溪映入眼帘。那是一条十分曲折的小溪,水从此岸撞到彼岸,使整条小溪泛着鱼鳞般的金光,也映出了那破碎的竹影。这就是叫作“曲水流觞”的地方,透过岸旁摆放的草席,我仿佛看到那时的情景,在那样漫长艰苦的岁月后还能与朋友举杯共饮,在这幽静的小竹林里吟诗作对,这样的一杯酒又怎能不一饮而尽呢?又怎能不写下那千古流传的《兰亭序》呢?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心胸,一种柔情中隐隐的豪情!
  来到写有“兰亭”的碑前,碑上断裂的痕迹清晰可见,那是后人的“杰作”!是对文化的轻蔑!我身后静静流淌着的小溪,是否正在为它哭泣?阳光柔和地照在竹上,竹影在碑上一闪一闪,那斑驳的光斑照在那无法抹去的裂痕上,那是柔情中的坚强,在用钢铁般的事实诉说着历史给它带来的累累痕迹。
  竹林、流水、阳光本该给人带来和谐、美好、柔和的印象,却在后人的不尊重文化中慢慢改变。柔和中的不屈,那才是留在我深深印象中的兰亭!
  沈宜梦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点 评
  文章角度新颖,内容发人深省,结构严谨巧妙,详略得当。在未看到刻有“兰亭”的碑时,兰亭带给作者的印象是美好的、柔和的,欢快的溪水和斑驳的竹影交相呼应,景致柔美。但“兰亭”碑上斑驳的印记,将作者的印象彻底地改变了,美好柔和的景象背后,是不屈的铮铮铁骨,向人们述说着背后的故事。
  (指导老师:尤磊)
其他文献
摘 要:纸质材料制作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制作前学生的预习交流,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教学中学生的分组合作、展示提升;学生作品的效果评议,教师的课后反思,都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纸质材料;美术教学;展示  任何艺术都是创造者不断积累生活的提炼,一张白纸也能塑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纸质材料制作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其不可取代的位置,如何上好这堂课,展示非常重要。一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