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往事痴心系故国 梦繁华名士品荣枯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i680296168029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晚明時期,小品文兴盛,概以其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意境幽远而胜,小品文之集大成者,首推张岱。现存张岱散文集有三种,为《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前者更似真散文,后二者则类随笔。
  【关键词】儒家济世情怀;道家自由理想;佛家持守本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陶庵者,张岱之自号也;梦忆者,思旧朝之往事也;《陶庵梦 忆》,先生之念故园、抒挚情也。《陶庵梦忆》一书,真可谓读解张岱人生之镜像。市井田园、霜雪山川、禽鸟风月、画师优伶,无不入于陶庵先生之笔下,其所以意美而含情者,先生之所历丰而才思足也,读书但觉其中滋味甚美,令人不由叹赏,字词里自剖,段落中真情,篇章内深悟,非仔细品味则不得也。从书序观,先生乃追怀往事,并叙胸中之情,而此情与书中具体篇目所述之情有不同,不乏儒、道、佛三家思想。先生生于世代簪缨之家,自幼聪颖多才,又涉猎甚广,自云“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还喜游历,更广交友人,遂眼界与思想极为宽广而深厚。欲剖析先生之文化心态,不得不将书序一文与儒、道、佛三家思想联系来看。
  一、志存“补天”:儒家济世情怀
  先生开篇即言“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心中余悲,环境艰险,索性过上野人生活,先生之旷达超然,可见一斑。然又仿陶潜作《自挽诗》,真欲引决?抑或自嘲?先生自知耳。其实不然,先生之愿,还在“雕虫”,著书以传后世,实为“名心”一点,此似太史公之“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其中之意,著者自能明矣。
  既生于簪缨之家,必熟读儒经,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之终极价值。先生虽不似孔孟之崇德慎独,追寻君子之道,相反,或求甘旨轻暖,或慕声色繁华,若为孔老夫子所见,岂不哀叹连连?然此并非先生之真性情。看似与儒家相去甚远,实则借此抚慰现实世界所见之疮痍,于内心深处,仍以儒家价值标准要求自己。历朝历代文人,由于长期受到封建正统文化熏染,大都秉承着儒家的价值追求与人格理想。纵外在诸事不利于己,但自思尚有未成之业,遂排除艰险,于困顿劳苦之中著书以记旧朝事,此所以《石匮书》传世也,此书不似正史完备记述朝代历史,但实为观览崇祯朝与南明小朝廷不可或缺之书。之所以著书,欲将家国离散之悲与朝代兴废之理注于其中,既给予后人启迪,又能立言以流传后世,先生之儒家情怀,于此可见也。
  二、逍遥任真:道家自由理想
  不同于儒家之热烈积极,道家崇尚清静无为、恬淡自持、淡然无争,进而达“心斋”“坐忘”之境。《陶庵梦忆序》一文,虽为已对儒家理想追求内化于心的张岱所作,但其中潜藏之道家精神,未尝不可见。如“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之句,与其说此乃先生为现实困境所迫而不得不披发入山,倒不如说为先生对世俗羁绊之摒弃与傲视,“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即便断炊,仍旧坚持生活。而至“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则故旧之鄙俗与委蛇便跃然纸上,以先生之性情,恐其不复与故旧交也。先生叙隐遁山林之字并不多,但仍可想象其栖隐生活,或与山林禽鸟对话,或纵酒而歌,抑或端坐而思著书之事,此中自由,亦只先生能自得。昔日生活固然繁华,终只能得到物质层面之享受,多为感官之乐所囿,心中仍是空空无一物,思想极不自由,直至亲历山河破碎和江山易主,与不可预知的人生变节,才如梦初醒。尽管如此,陶庵先生并未自甘沉沦,乃是择“佳处”自由而居,保持心静,与世无争,所乐者,游历山水,餐饮自然之精华。
  三、梦幻泡影:佛家持守本真
  自佛教传入中国,流传之广与影响之大甚为惊人,其所重者,以精明要义剖析人生诸象,遂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无常无我之说。读罢《陶庵梦忆序》全文,可知陶庵先生对佛理精研颇深,对人生诸事皆能彻悟,荣辱得失,旧朝新主,一言蔽之,无常而已。
  作为序文,自然要交代著书缘由,先生已明言著书之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可见,先生书写往事乃为“忏悔”,即在佛前检视种种罪案。忆生平,总似黄粱美梦,梦中便好,然梦醒后终于无奈,更无法消受。先生喜用梦,概以梦恰能观照此人此生,于是还有西陵脚夫破瓮而想“得是梦便好”,寒士中式而自啮其臂“莫是梦否”,一恐其是梦,一恐其非梦,先生如此这般执着于梦,梦真能给予人以无穷之力乎?于他而言,梦便是人生,梦便是生命。书之所以能传,在先生之“慧业”与“名心”也,将著书说成慧业,可见著书之重要。回望人生,纵然似大梦一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如醉似幻。而在清醒之余,还应有所作为,将诸种感受心理诉诸笔端,揭开幻梦之幕,还原本真自我,当行则行,不当行则止,亦不失为佛家对先生之馈赠。
  黍离之悲,兴亡之叹,历来都为文人贤士咏叹之主题,纵然年代已远,而今读之,尚存其悠远意味与细腻深情。《陶庵梦忆序》一文,真能写陶庵先生之真性情与真精神也。
  参考文献
  [1]李灿朝.论张岱的风俗小品[J].文学教育(上),2011(11).
  作者简介:谭文静,女,1994年生,重庆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套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赏析叙述类文本的模式鉴赏高中古诗词,本文对此以人教版必修3、4中的古诗词为例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叙事学;意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的意图是将古诗词神秘而尊贵的面纱揭去,试图与普通中学生一道学习回答大纲、考纲下所设题目的本事,在这个层面上,对诗词抒情灵魂的虔诚必然要被搁置在象牙塔中了。限于篇幅,只对涉及问题粗浅而谈,在课题结
【摘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营造“书香”环境,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指导,保持  阅读兴趣;开展读书活动,巩固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方法;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摘要】近年来分层教学成为高中新课改中热门的教学方法,而作为分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分层作业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阶段高中的生源中学生的成绩差距较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学习的兴趣、原有知识的基础也有所不同,如果对学生全部布置相同的作业,必定会导致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差异越来越大,甚至压制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所以优化作业设置,是当前分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分层作业的必要性、实施
【摘要】“课改”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呼唤充满灵性的课堂教学语言。作为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入手,结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就“如何立足课堂,训练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语言;课堂教学;实效性;激励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
【摘要】本文从外在形式、内在精神两大板块对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对已学的知识、技能和情意进行整合迁移,把一座座看似孤岛式的作品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快速地提高阅读迁移能力,还能把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底色,并外化为自己的写作。写作与阅读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校园文学创作的水准,绝不可能走闭门造车式的道路,必须要放眼世界,从模仿做起,循序渐进,终将会创作出带有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育,但是新课标要求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育,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语文写作课堂更是如此,要在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进而自由发挥写出好的文章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启发式教学;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时期是学
【摘要】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师资配备不足,教学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等软硬件也比较落后,阻碍了小班教学优势的发挥,导致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如何有效发挥小班化差异性教学的优势,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班化;差异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县级地方“撤乡并镇”“普九”撤点并校、集中办学的发展,加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将小孩
【摘要】在教育部新颁发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一至三年级阶段的识字量较大,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以兴  趣为主。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得小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根据多年的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来看,在立足于新课标的基础上,科学使用形式多样方法,比如通过编顺口溜、建立情境、分析前后缀等富有意味的方法,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巧妙地识字,还可以借助地图和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使单调、乏味的
【摘要】語文学习应重视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并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语文学习成长的过  程,加强教师、文本、学生个体这三者之间的互动。为了改变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习目标的统一性、评价方式的唯一性,近年来,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语文成长个案”做了些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语文成长个案”;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
【摘要】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一般是靠言语交流来实现的。只有坚持互动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课堂,需要众多学生参与进来,产生语言的碰撞、思维的火花,成为“百家讲坛”。因此,口语交际课实际上是发展学生的口才、心理、文化、修养等综合素质。  【关键词】口语交际;“挖”;人文性;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从头到尾、分分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