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是农村群众十分关注的敏感话题,事关农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民主管理和监督等等。
一、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是全体村民,其管理者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好、用好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职责。目前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名存实亡,集体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实际上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的错位,往往出现行政干预过多,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集体资产被少数人侵占,挪用、浪费等问题。
2.加强财务管理认识不够
部分乡村干部通常认为会计工作是会计个人的事,不重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财经法纪、管理制度很难得到贯彻落实。对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不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3.财务管理不规范。
由于制定出的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好,形成了财务臂理的诸多漏洞。个别村干部在集体发包等取得收入时,存在不及时报账现象。有的还存在收支互抵现象。
4.集体资产管理不善
农村集体财产是从农民的共同财富。但有的村不建资产台账,没有如实登记和反应集体资产账内、账外数量、价值及变动情况。没有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被个别村民随意无偿占有,一些村干部擅自出租、出借集体资产,擅自出借或自用资金,造成大量集体资产、借款无法收回,严重侵害了广大村民的利益。
5.财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
财务公开是村民了解村级财务收支的形式,也是村委会应尽的义务。但由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制度往往落实不到位,很多事项不公开、不透明。
6.财政监督滞后,内部牵制弱化
过去对农村各类资金的监督一般都局限在事后监督,等到财政检查监督发现了问题时,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损失已经无法弥补,不仅起不到治本的作用,而且常常采取处罚措施,从而加大了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
二、解决对策
1.积极理顺财务管理体制,理顺管理体制
推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是适应村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建立村会计代理记账中心,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代理记账协议,进行代理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地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2.村级财务公开认真落实到位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农业部、监察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要求,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应以填写财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张榜公布。财务公开栏应建在便于群众阅览的公共场所。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券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作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3.真正做到民主理财
民主理财小组必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小组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组长不得由主要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担任。民主理则、组有权参与制定本村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收支账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有权监督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民主理财小组应当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定期举行民主理财活动,并有完整的活动记录,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努力强化监督职能
农经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要有固定的审计人员,依法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对发包及上缴款、土地补偿费及“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等,应当定期进行专项审计,重点审查筹资和支出的合法性,杜绝非法立项、层剧口码、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发生。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落实处理意见。
一、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是全体村民,其管理者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好、用好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职责。目前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名存实亡,集体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实际上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的错位,往往出现行政干预过多,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集体资产被少数人侵占,挪用、浪费等问题。
2.加强财务管理认识不够
部分乡村干部通常认为会计工作是会计个人的事,不重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财经法纪、管理制度很难得到贯彻落实。对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不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3.财务管理不规范。
由于制定出的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好,形成了财务臂理的诸多漏洞。个别村干部在集体发包等取得收入时,存在不及时报账现象。有的还存在收支互抵现象。
4.集体资产管理不善
农村集体财产是从农民的共同财富。但有的村不建资产台账,没有如实登记和反应集体资产账内、账外数量、价值及变动情况。没有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被个别村民随意无偿占有,一些村干部擅自出租、出借集体资产,擅自出借或自用资金,造成大量集体资产、借款无法收回,严重侵害了广大村民的利益。
5.财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
财务公开是村民了解村级财务收支的形式,也是村委会应尽的义务。但由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制度往往落实不到位,很多事项不公开、不透明。
6.财政监督滞后,内部牵制弱化
过去对农村各类资金的监督一般都局限在事后监督,等到财政检查监督发现了问题时,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损失已经无法弥补,不仅起不到治本的作用,而且常常采取处罚措施,从而加大了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
二、解决对策
1.积极理顺财务管理体制,理顺管理体制
推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是适应村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建立村会计代理记账中心,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代理记账协议,进行代理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地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2.村级财务公开认真落实到位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农业部、监察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要求,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应以填写财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张榜公布。财务公开栏应建在便于群众阅览的公共场所。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券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作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3.真正做到民主理财
民主理财小组必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小组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组长不得由主要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担任。民主理则、组有权参与制定本村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收支账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有权监督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民主理财小组应当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定期举行民主理财活动,并有完整的活动记录,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努力强化监督职能
农经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要有固定的审计人员,依法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对发包及上缴款、土地补偿费及“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等,应当定期进行专项审计,重点审查筹资和支出的合法性,杜绝非法立项、层剧口码、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发生。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落实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