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空视域下的佛教慈悲观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quanw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的慈悲意涵深厚,不仅包涵世间的仁爱、同情等伦理道德,更具有超越性的内涵,这便是与毕竟空相应的大慈大悲.毕竟空可从无性、无相、无我、无常四个维度进行理解,毕竟空的这四个方面本身便蕴含着慈悲的价值取向.无性无相揭示了万物的缘起性与平等性,奠定了慈悲的理论基础;无常无我揭示了人类的生存现状,反应了慈悲的现实需要.而与毕竟空相应的大慈大悲,超越了世间的取相分别与二元对立,实现了慈悲的清净广大.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指引南岳僧道联合抗日.南岳僧众在周恩来"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的理念指导下,打破思想藩篱,组建"南岳佛教救国协会",南岳道教界深受感染参与其中;叶剑英提议将协会名称中的"佛教"改为"佛道","救国"改为"救难",激励僧道更加团结抗日,彰显宗教救难本怀,还为国际佛道教形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消除了疆土界限.南岳僧道的抗日行动受到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严重阻碍,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支持、激励他们智勇抗日,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