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工作素质。本文以“工匠精神”的定义为出发点,着重探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职业学院;物流管理教学;工匠精神;对策
  一、 前言
  随着我国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明显大幅增加,物流總体水平的提高对于该行业的发展极为有利。“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应充分注重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技能的优秀人才,以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二、 “工匠精神”的定义
  “工匠精神”,即指人追逐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注重产品的完美性与精美性,并以对工作的热爱作为重要前提,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工匠精神”也是一种职业素质的体现。要求青年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工作技能,也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坚守在工作岗位中,不畏困难,不怕艰辛,在精神层面上能够有较强的意志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工匠精神”得以有效实现。因此,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应充分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工作技能获得有效提升,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在社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就业的需求。
  三、 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对策
  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从而采取科学的培养对策,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投身于实践之中,才能够真正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获得提升。所以,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更要在实际教学中渗入“工匠精神”,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工匠精神”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充分贯彻“工匠精神”,从而使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获得有效进步。并且,教师自身也要切实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只有教师自身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而实现学生实践水平的有效进步。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和项目化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学习,而后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学生任务完成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任务互换,让学生在进行不同任务时能够对物流管理方案的实施与制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予以学生充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学习有关物流的知识,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在实践结束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与点评,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身在实践中的弱势与优势,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运用情况加以点评,使学生能够深刻领略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最终通过这种有效引导,使学生的“工匠精神”取得切实提升。
  例如,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充分投身于实践当中,促进学生对物流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有所提升。
  (二) 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
  职业认同感,即指学生投入物流行业时能否产生归属感以及依恋感的主要因素,有助于促进学生快速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提升学生对物流工作的忠诚度、向上力以及内心的成就感。所以,在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使学生对物流工作产生热爱的情绪,让学生对物流工作充满着无限向往之情,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愿意投身于社会中进行物流的工作,强化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性,使“工匠精神”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对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很愿意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对利益的追求也更加迫切,更需求他人对其的认同,而物流工作任务极其繁重,社会认同度也不是很高,所以,在此情况下,将“工匠精神”与职业认同感进行有效结合,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首先在心理上对物流工作产生认同感,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发挥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攻破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更好地满足物流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三) 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工匠精神”实践场所
  实践场所,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真实地了解到物流管理中的内容,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并能够在未来的物流工作中更好地践行这一精神。所以,职业学校应充分与企业进行联合,利用真实的实践场所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通过实践能够对“工匠精神”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并且,职业学校邀请企业中经验丰富,工作技能较高的人员到学校中,为学生进行有效培训,也可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例如,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应只是依靠理论知识的指导,而是让学生充分投身于实践当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使学生在实践当中取得专业技能的切实进步,避免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现象的出现,最终使学生的“工匠精神”取得切实提升。
  四、 总结
  总而言之,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就业。所以,在职业学校物理管理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的“工匠精神”得以增强,从而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型的现代人才,以促进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最终实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彭晨,焦爱新,王治雄.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7,48(18):11 13.
  [2] 陈达伟.浅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对策[J/OL].现代交际,2017.
  [3] 田慧.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J].新校园(上旬),2017(2):14.
  作者简介:曹函,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物学与化学学科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寻找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河南大学  摘要:“表现性”是格塔式心理学的一个术语。鲁道夫·阿恩海姆对艺术活动中“表现性”的形成、存在以及在事物中的优先地位等方面进行了独特的阐述。他强调“表现性”是知觉对象的视觉式样在观看者的神经系统中所唤起的力量的传递。  关键词:表现性;象征性;格塔式心理学  格塔式心理学主张,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其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对于表现性,格
自己的水杯--寄语rn第四期出刊,适逢北京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喜庆,这对于已成立五周年的北京出版社青年编辑业务研究会和它的会刊,意味着一个里程碑和新起点,一个通向远大前程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只掌握其语音语法规则、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熟知英语语用规约,这样才能避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产生。本文对语用规约和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进行了
嗨,真难受,真难受哇!我真不该死,我也不能死啊!妻子趴在我的尸体上,哭得没有人声,鼻涕和眼泪连成一片,胶水一样地掉在我的蓝祆上.以前,我总以为她不在乎我,不把我放在心上,常
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摘要:中国古典舞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自80年代以来,已经有了颇多优秀的古典舞作品,因为其特有的审美品格,以及极具中国特色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对中国舞蹈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问题,在分析古典舞对中国舞蹈贡献的基础上,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国古典舞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得出在新世纪,中国古典舞要获得不断的发展,首先要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具备时代
“月亮”与“镜子”是张爱玲在小说中反复使用的两个重要意象。不仅是自然景致和生活物品,它们更是作为具有隐喻、暗示作用的意象在小说文本中发挥其象征功能。张爱玲通过对
一、左手技巧和训练方法  (一)拇指自然摆放的位置  马尔西克曾经建议用下述方法找到适合每个人的拇指和其他手指自然摆放的位置:用下颚和锁骨将琴夹住,左手降到琴颈下面去,四个手指松弛的弯曲着,拇指靠在从指间向下数的食指第三关节上,然后左臂慢慢向上移近琴颈,使琴颈正进入拇指与食指中间。让食指的第三节末端和琴颈右端接触,这样不致妨碍手腕动作的灵活性。然后把四个手指都按在A弦上,这时拇指的位置,它的轻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