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港市第三中学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和谐是生活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和谐教育是指合乎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教育,是协调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是结构合理、富有个性的教育。和谐教育对良好班集体的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决定作用,对班主任自身的凝聚力、号召力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对班级教育教学的整体优化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开展和谐教育,才能使师生双方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育和受教育的目的,而要开展和谐教育,就必须要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学会尊重,关注每一位学生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可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教师要关心学生,真诚对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逊于他的学生,教师要放下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向学生学习。特别是当老师因种种原因造成过失的时候,要敢于面对事实,放下面子,和学生坦诚相见,该认错的坚决认错,这样,老师不但不会丧失威信,反而会使学生更加信赖和尊重你。新课程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只有在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之后,才愿意把心里的疑虑、困惑说出来,这将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所知所想,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能力和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由行为到心理上的沟通。当师生之间拥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之后,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创造一个充满朝气的、更加宽松的空间,讨论积极,师生互动,教与学真诚合作,学生得到积极的发展。有了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才可能产生心灵的感应、情感的交融,营造出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结出期待效应的硕果,促进了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
二、学会欣赏,肯定每一个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列夫·托尔斯泰因为得到了屠格涅夫的赏识而成为了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坏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学生间的禀赋、品行也各有差异,要使学生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善于发现,用“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书中都有自己的内涵,作为读者,你想读懂他,那么关键看你怎么去读,有没有好好去读。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就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重视、认同和表扬。学生的这种心理必须引起教师的尊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思维创造的潜力,可能在某些方面并不讨老师的喜欢。只要教师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学会期待,学会欣赏,总能捕捉到他们的闪光点。在逾越常规的言行中,往往包含有创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如同一个个火种,需要老师去点燃它们。因此,赞扬学生、欣赏学生是对学生日常进步的肯定,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活他们的潜能,是促进学生进步提高和发展的强心剂。教师只有懂得欣赏学生,学会欣赏学生,善于发现他们各自的独特生长点,善于抓住时机赞赏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才能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信心和动力,学生才会加倍努力,教师的期望才会得到实现。
三、学会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宽广的胸怀,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境界,懂得宽容学生的教师懂得教育。
宽容学生,给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对学生的错误不要过于大惊小怪更不要当头一棒打过去,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变得消沉或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应给他们一个反省改过的机会。记得有一天上课时,有个女生一直看着窗外,我就走到她旁边站一站,希望能引起她注意,让她把精神集中到课堂上,但她听了一下马上又走神了。如果是以前我肯定要点名提醒她注意或以提问题的方式提醒她,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就要发火批评了。但我想起了那句话:“对学生宽容点”。课后我叫她帮我拿挂图,当她离开我的办公桌时,我对她说了声谢谢!她先是一怔,然后露出了笑容。从此她上课都非常认真、成绩很好,而且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还跟我谈心倾诉心事,并征求我的意见,同时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后来她还把那天发呆的原因告诉了我。我庆幸没有在学生痛苦、困惑时,加深学生的痛苦。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面对他人的错误,宽容往往比苛责与批评更让做错事的人悔悟。这件事让我尝到了宽容的甜头,更让我坚定了把宽容坚持到底的决心。
宽容学生,给学生一个改过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一次性改过错误,有些学生改过又犯,甚至屡改屡犯。以前对屡犯者少不了训斥,还要写检查请家长。其实这些学生更需要宽容,而且需要有耐心的、持久的宽容。很多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有坚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心鼓励、指导学生,让他回归正道,避免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我有一个学生上课喜欢讲话,面对她我没有大发脾气而是心平气和地跟她谈话,指出上课讲话既不利于自己学习也影响同学和老师。谈话后她上课不讲话了。但新问题又出现了,她听着听着听竟然在课堂上睡着了。我又宽容了她,再次找她谈心,这一次我首先表扬了她说到做到在课堂上没讲话了,同时也指出课堂上睡觉也是不对的,同样也不利于学习。她回去好了几天又犯,反反复复。我还是宽容了她,耐心地跟她一起分析找出原因,尝试用各种办法。后来她渐渐改掉讲话和睡觉的毛病,现在她的成绩也在慢慢提高。这件事让我明白没有“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学生。宽容能治疗学生的各种毛病,但需要一个过程。
当然宽容也不是没有界线的,宽容学生不是纵容学生犯错误,更不是对学生的错误不闻不问、不予理睬,而是需要理智、需要耐心,对其正确的引导,给予其改过的机会与过程。宽容能驱走怨恨,宽容能带来亲情,能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只要教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的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学会尊重、欣赏、宽容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健全“和谐教育”的理论框架、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
和谐是生活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和谐教育是指合乎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教育,是协调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是结构合理、富有个性的教育。和谐教育对良好班集体的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决定作用,对班主任自身的凝聚力、号召力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对班级教育教学的整体优化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开展和谐教育,才能使师生双方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育和受教育的目的,而要开展和谐教育,就必须要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学会尊重,关注每一位学生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可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教师要关心学生,真诚对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逊于他的学生,教师要放下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向学生学习。特别是当老师因种种原因造成过失的时候,要敢于面对事实,放下面子,和学生坦诚相见,该认错的坚决认错,这样,老师不但不会丧失威信,反而会使学生更加信赖和尊重你。新课程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只有在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之后,才愿意把心里的疑虑、困惑说出来,这将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所知所想,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能力和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由行为到心理上的沟通。当师生之间拥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之后,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创造一个充满朝气的、更加宽松的空间,讨论积极,师生互动,教与学真诚合作,学生得到积极的发展。有了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才可能产生心灵的感应、情感的交融,营造出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结出期待效应的硕果,促进了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
二、学会欣赏,肯定每一个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列夫·托尔斯泰因为得到了屠格涅夫的赏识而成为了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坏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学生间的禀赋、品行也各有差异,要使学生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善于发现,用“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书中都有自己的内涵,作为读者,你想读懂他,那么关键看你怎么去读,有没有好好去读。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就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重视、认同和表扬。学生的这种心理必须引起教师的尊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思维创造的潜力,可能在某些方面并不讨老师的喜欢。只要教师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学会期待,学会欣赏,总能捕捉到他们的闪光点。在逾越常规的言行中,往往包含有创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如同一个个火种,需要老师去点燃它们。因此,赞扬学生、欣赏学生是对学生日常进步的肯定,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活他们的潜能,是促进学生进步提高和发展的强心剂。教师只有懂得欣赏学生,学会欣赏学生,善于发现他们各自的独特生长点,善于抓住时机赞赏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才能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信心和动力,学生才会加倍努力,教师的期望才会得到实现。
三、学会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宽广的胸怀,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境界,懂得宽容学生的教师懂得教育。
宽容学生,给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对学生的错误不要过于大惊小怪更不要当头一棒打过去,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变得消沉或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应给他们一个反省改过的机会。记得有一天上课时,有个女生一直看着窗外,我就走到她旁边站一站,希望能引起她注意,让她把精神集中到课堂上,但她听了一下马上又走神了。如果是以前我肯定要点名提醒她注意或以提问题的方式提醒她,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就要发火批评了。但我想起了那句话:“对学生宽容点”。课后我叫她帮我拿挂图,当她离开我的办公桌时,我对她说了声谢谢!她先是一怔,然后露出了笑容。从此她上课都非常认真、成绩很好,而且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还跟我谈心倾诉心事,并征求我的意见,同时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后来她还把那天发呆的原因告诉了我。我庆幸没有在学生痛苦、困惑时,加深学生的痛苦。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面对他人的错误,宽容往往比苛责与批评更让做错事的人悔悟。这件事让我尝到了宽容的甜头,更让我坚定了把宽容坚持到底的决心。
宽容学生,给学生一个改过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一次性改过错误,有些学生改过又犯,甚至屡改屡犯。以前对屡犯者少不了训斥,还要写检查请家长。其实这些学生更需要宽容,而且需要有耐心的、持久的宽容。很多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有坚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心鼓励、指导学生,让他回归正道,避免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我有一个学生上课喜欢讲话,面对她我没有大发脾气而是心平气和地跟她谈话,指出上课讲话既不利于自己学习也影响同学和老师。谈话后她上课不讲话了。但新问题又出现了,她听着听着听竟然在课堂上睡着了。我又宽容了她,再次找她谈心,这一次我首先表扬了她说到做到在课堂上没讲话了,同时也指出课堂上睡觉也是不对的,同样也不利于学习。她回去好了几天又犯,反反复复。我还是宽容了她,耐心地跟她一起分析找出原因,尝试用各种办法。后来她渐渐改掉讲话和睡觉的毛病,现在她的成绩也在慢慢提高。这件事让我明白没有“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学生。宽容能治疗学生的各种毛病,但需要一个过程。
当然宽容也不是没有界线的,宽容学生不是纵容学生犯错误,更不是对学生的错误不闻不问、不予理睬,而是需要理智、需要耐心,对其正确的引导,给予其改过的机会与过程。宽容能驱走怨恨,宽容能带来亲情,能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只要教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的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学会尊重、欣赏、宽容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健全“和谐教育”的理论框架、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