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联合身心干预对胃肠道息肉术后并发症及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80 例行内镜下胃肠道息肉摘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0 例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40 例给予精细化管理联合身心干预。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焦虑、抑郁状态评估。结果:观察组术中渗血及术后便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入院时(P<0.05);出院后时观察组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联合身心干预明显促进了胃肠道息肉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同时有效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身心干预;胃肠道息肉;胃肠道功能;心境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209-02
临床上胃肠道息肉主要是指胃肠道黏膜的局限性隆起增生,其中以结直肠息肉最常见。一般而言,早期胃肠道息肉多无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便血等症状。目前研究认为[1],胃肠道息肉可以作为胃癌的癌前病变,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其癌变风险高达66.7 %。因此,临床上对于尚未癌变的胃肠道息肉多建议内镜下摘除处理。目前随着民众对健康要求的增高,除临床治疗疗效外,护理服务同样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精细化管理护理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护理方案,将目标进行细化并落实后贯彻到各个环节以提高护理质量[2]。为此,本研究即探讨精细化管理联合身心干预对胃肠道息肉术后恢复及心境状态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 年2 月至2019 年12 月80 例行内镜下胃肠道息肉摘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龄28~68(47.64±5.12)岁,对照组男性17 例,女性23 例,年龄28~67(47.58±5.3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或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等异常表现,亦可无临床症状,经过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胃肠道息肉;符合内镜摘除指征。
排除标准:凝血异常、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者、既往存在焦虑、抑郁等。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40 例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入院健康宣教,术前及术后饮食指导,术后不同阶段康复情况,出院后随访情况等。
观察组40 例给予精细化管理联合身心干预,方法如下。
1.2.1 精细化管理:(1)成立精细化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同时选择2~3名护士作为组员,护士长负责方案的制定,各组员辅助护士长进行监督及考核;(2)加强培训及考核:以精細化的管理制度为依据,由小组成员将精细化的操作及流程分别进行培训,具体做到①精细化:将整个操作过程进行精细化,细分各个操作岗位,责权明确、到位;②制度化:对细化的操作过程及操作细节进行制度化,使其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不断完善制度;③程式化:将整个操作流程进行程式化,严格的执行流程,避免发生错差;④强调执行力:加强所有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深化认识,不断完善基础技能及专业操作技能,并严格执行各项流程。由护士长定期进行考核,并纳入业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严重问题立即整改,普通问题每周汇总并统一反馈,同时明确落实奖惩制度。
1.2.2 身心干预:入院后护患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讲解内镜胃肠道息肉摘除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术前及术后及时诊断患者情绪问题并给予相应心理疏导,同时督促家属加强对患者的陪伴及鼓励,出院后定期随访并针对院外心理问题进行指导。
1.2.3 具体采用认知干预方案:(1)首先认识自动思维:自动思维即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之间的习惯性思维;(2)其次列举认知歪曲: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采用正确归因、问题解决等技术列举出患者的认知歪曲或错误;(3)再次改变错误的信念:当患者了解自身认知措施后,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议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采用积极赋义、软化症状等方法改变错误的信念;(4)最后检验假设:这同样是一个认识并矫正认知歪曲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术中主要为渗血;术后主要为便血、腹胀,同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状态:20 个项目,1~4 级评分,SDS>53 分为存在抑郁状态,评分越高抑郁状态越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状态:20 个项目,1~4 级评分,SAS>50分为存在焦虑状态,评分越高焦虑状态越重。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因及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 (P>0.05) ,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渗血及术后便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2.3 两组心境状态比较
组内比较:出院时观察组SDS及SAS评分低于入院时(P<0.05);组间比较:出院时观察组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3 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模式已经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临床工作不仅要求考虑患者的病情,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使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更新。医院要求持续全面提高各个科室的医疗质量同时,对护理质量同样提出新的挑战,促使“医-护-患”关系模式发生改变,如果不能及时改进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将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3]。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引入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管理方案,强调分工的精细化,将责任具体、明确后进行落实管理并贯彻到各个环节,要求每个成员要尽职尽责,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同样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4]。
本研究将精细化管理引入临床护理工作中,结果发现明显降低了术中渗血及术后便血的发生率,且缩短了住院时间。提示精细化管理明显促进了胃肠道息肉内镜摘除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分析认为精细化管理要求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因此需要所有人员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求自己。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围手术期各项工作的业务能力,如术前提供更详细全面的胃肠道息肉疾病信息,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因术中过度紧张而影响手术不顺利,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5-6];同时,术后给予更专业饮食、活动、康复指导,并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遇到的相关问题,降低因错误或不合理的灌肠引起的出血。
目前胃肠道息肉增加胃癌风险已成为临床共识,因此,当患者诊断胃肠道息肉后不可避免增加了心理负担,本研究发现入院时患者SDS>53分、SAS>50分,提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身心干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出院时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精细化管理增加了身心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认为精细化护理管理强调精益求精,要求责任到人,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等,从而制定相对应的心理疏导及宣教工作,可以使不同患者迅速、准确地接受信息,进而降低其心理負担[7-8]。此外本研究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式进行身心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改变干预对象的思维和行为,以期通过改变其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方法。积极有效的沟通增加护患信任及患者依从性的基础上,认知干预方式列举了患者错误的认知及行为,降低患者的冲动行为,同时采用积极赋义、软化症状等方法引入积极的信念,以代替消极信念,帮助患者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通过替代性经验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精细化管理联合身心干预明显促进了胃肠道息肉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同时有效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 王玲,钟薇,潘俊玲,李斌.精细化护理对结直肠息肉患者康复期胃肠道恢复的影响[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8,7(6):584-588.
[2] 桂菊贵,甄承莉.精细化护理对结直肠息肉患者康复期胃肠道恢复的影响效果分析与研究[J].特别健康,2020,(27):201.
[3] 季燕娟.结直肠息肉患者康复期胃肠道恢复在精细化护理后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12.
[4] 洪怀娟.老年患者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5):63,73.
[5] 韩飞容,孙霞,杜润家.精细化护理联合超声胃镜技术对降低胃癌患者检查不良反应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2):159-160.
[6] 郭晶晶.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减容术后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29):114-115.
[7] 陈红,罗莹洁.精细化管理在硬式内镜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2):179-180.
[8] 张婷婷,臧玲,苏菡.精细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超声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0):71-7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身心干预;胃肠道息肉;胃肠道功能;心境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209-02
临床上胃肠道息肉主要是指胃肠道黏膜的局限性隆起增生,其中以结直肠息肉最常见。一般而言,早期胃肠道息肉多无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便血等症状。目前研究认为[1],胃肠道息肉可以作为胃癌的癌前病变,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其癌变风险高达66.7 %。因此,临床上对于尚未癌变的胃肠道息肉多建议内镜下摘除处理。目前随着民众对健康要求的增高,除临床治疗疗效外,护理服务同样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精细化管理护理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护理方案,将目标进行细化并落实后贯彻到各个环节以提高护理质量[2]。为此,本研究即探讨精细化管理联合身心干预对胃肠道息肉术后恢复及心境状态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 年2 月至2019 年12 月80 例行内镜下胃肠道息肉摘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龄28~68(47.64±5.12)岁,对照组男性17 例,女性23 例,年龄28~67(47.58±5.3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或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等异常表现,亦可无临床症状,经过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胃肠道息肉;符合内镜摘除指征。
排除标准:凝血异常、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者、既往存在焦虑、抑郁等。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40 例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入院健康宣教,术前及术后饮食指导,术后不同阶段康复情况,出院后随访情况等。
观察组40 例给予精细化管理联合身心干预,方法如下。
1.2.1 精细化管理:(1)成立精细化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同时选择2~3名护士作为组员,护士长负责方案的制定,各组员辅助护士长进行监督及考核;(2)加强培训及考核:以精細化的管理制度为依据,由小组成员将精细化的操作及流程分别进行培训,具体做到①精细化:将整个操作过程进行精细化,细分各个操作岗位,责权明确、到位;②制度化:对细化的操作过程及操作细节进行制度化,使其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不断完善制度;③程式化:将整个操作流程进行程式化,严格的执行流程,避免发生错差;④强调执行力:加强所有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深化认识,不断完善基础技能及专业操作技能,并严格执行各项流程。由护士长定期进行考核,并纳入业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严重问题立即整改,普通问题每周汇总并统一反馈,同时明确落实奖惩制度。
1.2.2 身心干预:入院后护患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讲解内镜胃肠道息肉摘除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术前及术后及时诊断患者情绪问题并给予相应心理疏导,同时督促家属加强对患者的陪伴及鼓励,出院后定期随访并针对院外心理问题进行指导。
1.2.3 具体采用认知干预方案:(1)首先认识自动思维:自动思维即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之间的习惯性思维;(2)其次列举认知歪曲: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采用正确归因、问题解决等技术列举出患者的认知歪曲或错误;(3)再次改变错误的信念:当患者了解自身认知措施后,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议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采用积极赋义、软化症状等方法改变错误的信念;(4)最后检验假设:这同样是一个认识并矫正认知歪曲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术中主要为渗血;术后主要为便血、腹胀,同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状态:20 个项目,1~4 级评分,SDS>53 分为存在抑郁状态,评分越高抑郁状态越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状态:20 个项目,1~4 级评分,SAS>50分为存在焦虑状态,评分越高焦虑状态越重。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因及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 (P>0.05) ,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渗血及术后便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2.3 两组心境状态比较
组内比较:出院时观察组SDS及SAS评分低于入院时(P<0.05);组间比较:出院时观察组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3 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模式已经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临床工作不仅要求考虑患者的病情,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使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更新。医院要求持续全面提高各个科室的医疗质量同时,对护理质量同样提出新的挑战,促使“医-护-患”关系模式发生改变,如果不能及时改进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将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3]。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引入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管理方案,强调分工的精细化,将责任具体、明确后进行落实管理并贯彻到各个环节,要求每个成员要尽职尽责,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同样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4]。
本研究将精细化管理引入临床护理工作中,结果发现明显降低了术中渗血及术后便血的发生率,且缩短了住院时间。提示精细化管理明显促进了胃肠道息肉内镜摘除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分析认为精细化管理要求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因此需要所有人员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求自己。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围手术期各项工作的业务能力,如术前提供更详细全面的胃肠道息肉疾病信息,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因术中过度紧张而影响手术不顺利,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5-6];同时,术后给予更专业饮食、活动、康复指导,并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遇到的相关问题,降低因错误或不合理的灌肠引起的出血。
目前胃肠道息肉增加胃癌风险已成为临床共识,因此,当患者诊断胃肠道息肉后不可避免增加了心理负担,本研究发现入院时患者SDS>53分、SAS>50分,提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身心干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出院时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精细化管理增加了身心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认为精细化护理管理强调精益求精,要求责任到人,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等,从而制定相对应的心理疏导及宣教工作,可以使不同患者迅速、准确地接受信息,进而降低其心理負担[7-8]。此外本研究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式进行身心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改变干预对象的思维和行为,以期通过改变其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方法。积极有效的沟通增加护患信任及患者依从性的基础上,认知干预方式列举了患者错误的认知及行为,降低患者的冲动行为,同时采用积极赋义、软化症状等方法引入积极的信念,以代替消极信念,帮助患者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通过替代性经验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精细化管理联合身心干预明显促进了胃肠道息肉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同时有效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 王玲,钟薇,潘俊玲,李斌.精细化护理对结直肠息肉患者康复期胃肠道恢复的影响[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8,7(6):584-588.
[2] 桂菊贵,甄承莉.精细化护理对结直肠息肉患者康复期胃肠道恢复的影响效果分析与研究[J].特别健康,2020,(27):201.
[3] 季燕娟.结直肠息肉患者康复期胃肠道恢复在精细化护理后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12.
[4] 洪怀娟.老年患者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5):63,73.
[5] 韩飞容,孙霞,杜润家.精细化护理联合超声胃镜技术对降低胃癌患者检查不良反应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2):159-160.
[6] 郭晶晶.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减容术后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29):114-115.
[7] 陈红,罗莹洁.精细化管理在硬式内镜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2):179-180.
[8] 张婷婷,臧玲,苏菡.精细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超声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