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是教师职业和学校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化人类、传播文明、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行为科学。与其他传统主科相比,其教育教学的要求属于另一层次、另一境界。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师职业 行为科学 层次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118-02
提起初中思想品德课,许多人(包括部分教师在内)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这门功课实在太好教了。它的内容浅显易懂,中考成绩又不计入选拔升学的总分,也不影响学生升学或择业。因此,无论是任课老师,还是学生,都不会感到有压力。然而,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与所谓传统主科的对比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单从其内容的深度上来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传统主科相比,好像要平实、好懂一些,容易领会一些。因为,它没有语文那么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伤脑,没有数学那么多的定理、公式和运算费神,也没有英语那么多的单词和语法去劳心。教育教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既省心又省事,轻松到了极点。但是,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是因为,第一,对于初中的传统主科语文来说,只是需要让学生们熟记足够多的所谓优秀课文,熟记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重点句子的意思及其用法,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法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知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中国语文传统教育延续下来的“成法”。很多语言类专家学者雄厚的文字功底不都是这样扎下的吗?
第二,对于数学来说,只需要多看例题,多做习题;反复练习,题海战术就能解决问题——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熟能生巧吗?
第三,至于英语,更是如此,只需要多背单词,多背课文就行了——这种表音文字的语法,都藏在课文中,熟悉了课文,语法就不难掌握了;而且,背诵单词还有诀窍可循只要掌握了拼写规则,背诵起来就如鱼得水。现在,不是有许多“专家”在网络等媒体上大肆宣扬“会说汉语就会说英语”吗?但是,对于思想品德,则并不能只是简单地记住其课文内容,熟悉课文内容就能达到目的的。对于它的教育教学要求,是属于另一层次另一境界的,要远比这些传统主科的要求高得多,也难得多。毕竟,不管这些传统主科有多么难,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记。而思想品德不仅需要这个“记”字,更需要在这个“记”字的基础上升华为“行”字。要让学生自觉地把内在的品德美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外在的行为美,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达到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心中有他人和国家,做事有仁爱和忠心的旷达境界。这是任何传统主科的教育教学都办不到的,也不是他们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思想品德的地位及作用
根据现行中考“3+2”(即:语文+数学+英语+理综(物理+化学)+文综(历史+政治)模式,实际上我县只是“3+1”,文综只根据考分评定等级,不计分。)来看,我国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似乎并不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但是,我相信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是暂时的“不得已而为之”。从长远来看,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大局来看,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历史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没有精神文明辅助的物质文明是短命的文明,没有物质文明作支撑的精神文明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重礼教(即现在所说的“思想品德教育”,或者称为“精神文明建设”),哪个朝代就强盛(如汉、唐);哪个朝代只重武力,哪个朝代就短命(如秦、元)。就连颇负盛名的清太祖,凭借其强悍的“八旗”入主中原,创建了大清帝国两三百年的基业,最后却为先进的汉文明所同化,其满民族文化也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终不知是他征服了汉民族,还是汉民族征服了他。中国共产党人高屋建瓴,懂得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前提、相得益彰的道理,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开设,正是党在新形势下教育方针的要求和表现,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美德,也需要思想品德去传播。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思想品德是促进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小卫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是净化心灵、扶正驱邪的总司令。
在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中,只有思想品德课淡化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崇尚良好品德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心性(性格)养成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强,也是关键性时期。我们必须对青少年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进行有力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此。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虽然是在教育体制改革以后才正式命名的,但是,这种类似的思想教育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子不学,断机杼”和“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两则典故,就是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教育影响下产生的迥异结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就一定要狠抓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一定要让青少年学生清楚地懂得中华民族从来就是善良的民族,“忠、孝、仁、爱”历来就是中华教育的宗旨,广结善缘是中华民族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我国古代在国家间的交往中采取“薄来厚往”的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进行长期友好的往来,正是中华民族善良天性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始终坚决贯彻执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一直奉行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平等地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往来,再现了中华民族仁爱的特点。中华民族永远都是热爱和平的民族,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秩序正在遭受考验,逐渐由单级世界向多级世界变化发展的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今天,在党中央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的确浅显易懂,但对于它的教育教学,并不像有的人所想的那样简单、轻松。因为,它并不是一门以传播科技知识为主的学科,而是一门以教化人类、培育品德为主的行为科学。俗语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可见,知识与品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传统的主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是武装人们的枪支弹药,那么,思想品德课就是指挥人们正确使用各种武器的中枢神经。渊博知识与良好品德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福泽天下的人间奇迹。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某一天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其后果就难以想象了。在号称“知识爆炸”、“信息社会”的今天,仅靠教师来传播知识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靠报刊杂志、电讯网络等方式来传播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数不胜数。这就意味着单纯由教师、学校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传统模式已被打破,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将会越来越多,但是,也会让人们越来越纠结。因为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知识,并不会主动地、有选择地去为人们服务。为了收视率、点击率、销售率等,近年来,某些电视台、网络运营、报刊杂志等媒体,传播了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容。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更应该勇敢地积极主动地担当起净化青少年学生心灵的重任,紧密配合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把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推上新台阶。虽然近年来有的人开始质疑教师职业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教师也决不能三心二意,懈怠职守,要一如既往地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常言说得好,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伟大的教师才能教出人格伟大的学生。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成功,不都是有好老师教育的结果吗?
在现代,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是教师职业和学校永久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化人类、传播文明、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思想品德的传承和表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烙印。
在现代,一個民族良好品德的养成,最迟必须从性格不稳定、可塑性强的初中阶段(青少年时期)抓起。
在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师职业 行为科学 层次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118-02
提起初中思想品德课,许多人(包括部分教师在内)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这门功课实在太好教了。它的内容浅显易懂,中考成绩又不计入选拔升学的总分,也不影响学生升学或择业。因此,无论是任课老师,还是学生,都不会感到有压力。然而,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与所谓传统主科的对比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单从其内容的深度上来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传统主科相比,好像要平实、好懂一些,容易领会一些。因为,它没有语文那么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伤脑,没有数学那么多的定理、公式和运算费神,也没有英语那么多的单词和语法去劳心。教育教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既省心又省事,轻松到了极点。但是,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是因为,第一,对于初中的传统主科语文来说,只是需要让学生们熟记足够多的所谓优秀课文,熟记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重点句子的意思及其用法,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法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知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中国语文传统教育延续下来的“成法”。很多语言类专家学者雄厚的文字功底不都是这样扎下的吗?
第二,对于数学来说,只需要多看例题,多做习题;反复练习,题海战术就能解决问题——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熟能生巧吗?
第三,至于英语,更是如此,只需要多背单词,多背课文就行了——这种表音文字的语法,都藏在课文中,熟悉了课文,语法就不难掌握了;而且,背诵单词还有诀窍可循只要掌握了拼写规则,背诵起来就如鱼得水。现在,不是有许多“专家”在网络等媒体上大肆宣扬“会说汉语就会说英语”吗?但是,对于思想品德,则并不能只是简单地记住其课文内容,熟悉课文内容就能达到目的的。对于它的教育教学要求,是属于另一层次另一境界的,要远比这些传统主科的要求高得多,也难得多。毕竟,不管这些传统主科有多么难,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记。而思想品德不仅需要这个“记”字,更需要在这个“记”字的基础上升华为“行”字。要让学生自觉地把内在的品德美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外在的行为美,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达到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心中有他人和国家,做事有仁爱和忠心的旷达境界。这是任何传统主科的教育教学都办不到的,也不是他们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思想品德的地位及作用
根据现行中考“3+2”(即:语文+数学+英语+理综(物理+化学)+文综(历史+政治)模式,实际上我县只是“3+1”,文综只根据考分评定等级,不计分。)来看,我国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似乎并不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但是,我相信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是暂时的“不得已而为之”。从长远来看,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大局来看,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历史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没有精神文明辅助的物质文明是短命的文明,没有物质文明作支撑的精神文明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重礼教(即现在所说的“思想品德教育”,或者称为“精神文明建设”),哪个朝代就强盛(如汉、唐);哪个朝代只重武力,哪个朝代就短命(如秦、元)。就连颇负盛名的清太祖,凭借其强悍的“八旗”入主中原,创建了大清帝国两三百年的基业,最后却为先进的汉文明所同化,其满民族文化也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终不知是他征服了汉民族,还是汉民族征服了他。中国共产党人高屋建瓴,懂得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前提、相得益彰的道理,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开设,正是党在新形势下教育方针的要求和表现,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美德,也需要思想品德去传播。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思想品德是促进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小卫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是净化心灵、扶正驱邪的总司令。
在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中,只有思想品德课淡化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崇尚良好品德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心性(性格)养成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强,也是关键性时期。我们必须对青少年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进行有力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此。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虽然是在教育体制改革以后才正式命名的,但是,这种类似的思想教育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子不学,断机杼”和“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两则典故,就是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教育影响下产生的迥异结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就一定要狠抓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一定要让青少年学生清楚地懂得中华民族从来就是善良的民族,“忠、孝、仁、爱”历来就是中华教育的宗旨,广结善缘是中华民族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我国古代在国家间的交往中采取“薄来厚往”的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进行长期友好的往来,正是中华民族善良天性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始终坚决贯彻执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一直奉行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平等地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往来,再现了中华民族仁爱的特点。中华民族永远都是热爱和平的民族,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秩序正在遭受考验,逐渐由单级世界向多级世界变化发展的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今天,在党中央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的确浅显易懂,但对于它的教育教学,并不像有的人所想的那样简单、轻松。因为,它并不是一门以传播科技知识为主的学科,而是一门以教化人类、培育品德为主的行为科学。俗语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可见,知识与品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传统的主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是武装人们的枪支弹药,那么,思想品德课就是指挥人们正确使用各种武器的中枢神经。渊博知识与良好品德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福泽天下的人间奇迹。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某一天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其后果就难以想象了。在号称“知识爆炸”、“信息社会”的今天,仅靠教师来传播知识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靠报刊杂志、电讯网络等方式来传播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数不胜数。这就意味着单纯由教师、学校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传统模式已被打破,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将会越来越多,但是,也会让人们越来越纠结。因为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知识,并不会主动地、有选择地去为人们服务。为了收视率、点击率、销售率等,近年来,某些电视台、网络运营、报刊杂志等媒体,传播了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容。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更应该勇敢地积极主动地担当起净化青少年学生心灵的重任,紧密配合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把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推上新台阶。虽然近年来有的人开始质疑教师职业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教师也决不能三心二意,懈怠职守,要一如既往地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常言说得好,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伟大的教师才能教出人格伟大的学生。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成功,不都是有好老师教育的结果吗?
在现代,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是教师职业和学校永久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化人类、传播文明、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思想品德的传承和表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烙印。
在现代,一個民族良好品德的养成,最迟必须从性格不稳定、可塑性强的初中阶段(青少年时期)抓起。
在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