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诵读环节 品味文本内蕴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诵读是语文课堂中重要的教學环节。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为反复诵读文章,就能更清晰地理解文意。出色的诵读能让学生体会平面文字转化成立体声音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能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在入其境、体其味中陶冶情性,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抓好诵读环节,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文本,深入品味文本内蕴。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论述语文学习中的诵读环节。他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西方心理学派也阐释过诵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习有直觉性,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和智慧活动能够直接地、突然地领悟对象的特征以及本质和内在的意蕴。进行诵读,可以给这种“顿悟”创造条件,由“眼看—口读—耳听—思维”的“线路”贯穿始终,以求最新的发现。
  叶老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点明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心理学家也在理论上强调了诵读的妙处。抓好诵读,才能让学生尽情吮吸语文资源的甘甜。
  诵读如此重要,怎样才能抓好这个教学环节呢?一
  新课改十年以来,语文课堂重新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在优美动人的配乐声中,教师或学生激情朗诵起亘古传来的经典名文,让人感怀,不禁沉醉。然而乐曲声停,我总不由得失落和怅惘。
  不止一次听过这样的诵读环节。执教李清照的《声声慢》,开课前很多老师不忘放上一曲《月满西楼》,学生未读文本首先就感动得眼泪盈眶;执教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散文《合欢树》,教师总不忘在范读或指导学生诵读时,配上哀伤婉转的曲子。我曾有幸观摩了一届全国中语杯大赛,其中有一位名师执教苏轼悼念亡妻的名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师在介绍了作者与妻子的深厚感情及不幸遭际后,在一段凄怆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或自读、默读或激情朗读,并随机指导学生总结诵读技巧:读出文章的轻重缓急或语句的抑扬顿挫,读出文章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悼念之情。教师感情深挚,学生沉浸其中,听课的许多教师也不自禁地跟着吟诵……
  每次听到这样动人的诵读环节,我总陷入沉思。教师合理运用语文课程资源,随机在课堂中配上音乐,介绍时代背景和作家经历,当然有利于创设情境,为学生诵读文本奠定很好的阅读基础,可是,学生已被动掌握了文本的感情基调,还能怎样有效进行对文章的初次诵读呢?已感动得热泪盈眶的学生,还会在诵读时细致关注蕴含着作者深邃思想的文本语言吗?需要配乐才能激情诵读,我们又怎能体味到经典作品的文化价值呢?记得一位语文名师执教《卫风·氓》时,他娴熟自如地把握了诵读教学的关键所在,让诵读教学发挥了较大的效用。诵读教学中,他并没有运用任何课外语文资源(包括音乐、美术等),他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初读,接着指导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熟读,最后在探究文本意蕴后巩固阅读。学生每一次朗读都充分显示了对文本的理解和领悟进程,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这样的诵读才是真正尊重文本、真正有效的诵读。
  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有利于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领悟思考。要真正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必须关注教师示范朗读以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教学环节。
  教师的示范朗读是很多语文教师非常重视的教学环节。教师的激情朗读不仅能创设情境,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指引学生深入文本去体味作者渗透其中的深情。记得我曾在学生面前高声范读李白的《将进酒》。读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诗句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奔涌不息的黄河之水,仿佛感触到了那种一泻无余的壮阔境界,也分明体味到了作者心中的那片牵肠挂肚的赤子悲情。记得我曾范读起白居易的《琵琶行》,当读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诗句,我的内心也被作者的坎坷经历所触动,眼泪不能自抑地流下来。每当此时,我分明也看到学生眼中的感动、学生心灵的震撼。而当我范读完毕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时,教室里琅琅而富有激情的书声总会溢满人的心田。
  当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环节是更重要的教学环节。有效的诵读指导,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挖掘文本深意,汲取古代先哲的文化营养。
  北京四中连中国老师执教《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时,给很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最触动我的是连老师指导学生朗诵的环节。连老师选定课文“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这一独立小部分进行朗诵指导,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其可以独立成段的原因,接着从句式特点、语言风格、感情节奏、想象空间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最后强调了诵读的关键所在:“在朗读诗文时不只是读读而已,在读的过程中,要感觉到自己在变化,觉得自己确实是从一个旧我在向新我转化,如果放开心灵去真实地感悟、体会,我们的信息场就会不断地与作者的信息场发生交融,交融之后会发现自己有点像作家了,因为在自己的生命系统中,确实参与了作家的成分。……”整个诵读环节一气呵成,连中国老师在语文课堂中能抓住有效的课堂契机,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化对诗句和作者的理解,不仅指导了学生朗读的基本能力,而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教学中诵读的奇妙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一步步走近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三
  要使语文课堂中的诵读环节自然有效,我们还要注意准确定位师生角色。
  语文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上,一定要摆正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位置,避免单一的说教,努力做到“读读讲讲”“讲讲读读”。以诵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诵读。这样才能使教学相得益彰,课本上的知识资源才能潜移默化地转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目前教学中教师代替学生朗诵的比重还是太多,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去避免。文章中能适合学生诵读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诵读,教师决不要以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去替代。特别是对于情景交融的诗歌、散文,汉语里面那种轻重缓急的节奏感,那种和谐悦耳的韵律感,那些词汇美、句式美等,教师就更不要去多费口舌作讲解,而只要强调学生自己反复去诵读体味就够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悟义,感受汉语特有的审美表现力,理解文章的内容、层次、主旨,体味中国语文资源的独特魅力,从而逐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只靠教师讲,学生又怎么能品味出优美文章中的妙处呢?
  自然,学生的诵读离不开教师适时的讲析,需要与教师的讲解(启发、提示、解说、学生的答问、讨论)同时进行。记得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过:“诵读是有形无形的写作指导。”一些应掌握的语文知识,教师要随着学生的诵读需要给予适当的讲解,开拓其知识面,给学生的诵读作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也同样给予点拨、疏通,以排除他们在诵读中的障碍,激发他们诵读的激情;与课文有直接关系的,能帮助领会课文、对学生起思想教育作用的作者、时代背景,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教师也应作适当的介绍。自然,介绍务求精当、简明扼要。如果注释上有的就可以让学生阅读注释,教师只作简略解释、补充即可。这样由诵读带动讲解,由讲解促进诵读,讲解和诵读结合,语文教学就会显得轻松融洽,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准确定位诵读环节中的师生角色,诵读效果就会自然显现。
  当然,要提高诵读效果,还需注意讲究方法、强化训练等。囿于篇幅,这里不再详述。总而言之,诵读是语文课堂中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抓好诵读环节,使学生好诵读、勤诵读、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走进语文文本,去深入品味文本内蕴;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自然,更讲求实效。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一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都予以充分的重视,但依然收效甚微: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谈文色变”,提起笔就搜肠刮肚、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字来。多数学生作文空话、大话、套话连篇。教师也害怕作文教学,因为尽管他们很努力地讲解,学生仍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师生都感到无奈和烦恼,作文教学又
[摘 要:由尤里·贝科夫执导的《危楼愚夫》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它聚焦于三个不同阶级的个体存在对危楼的态度,进而揭示出自由选择对个人本质的决定性作用。从萨特的自由观这一新视角阐释个体存在的悲剧性命运,以此来告诫世人应该在荒谬的世界中不自欺、不沉沦,通过实际行动创造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存在;自由;意义;虚无]  《危楼愚夫》主要讲述水管工迪马为了挽救危楼里的无辜生命,以一己之力对抗
[摘 要:21世纪是全球化的网络时代,网络用语大多都在年轻人群组中比较频繁地被使用。笔者通过收集将近2000个越南网络词汇,通过观察分析,总结了越南当下网络用语的来源大概分为五条支流,从而让人们对越南网络词汇有着基本了解。  关键词:越南;网络词汇;来源;特点]  一、越南网络词汇的来源  首先,受越南人热捧的网络词汇有一部分来自于暗语(越南语中称之为 ti?ng lóng),越南人使用这些暗语作
[摘 要:写作可以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运用的妙处,还可以丰富学生思想境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写作进行不同角度的优化,致力于让学生能够精于写作,妙笔生花。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语文的写作,需要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运用自身所积累的语言、文字、素材和技巧进行写作,其中还要表达出自身的观点和感情色彩。一个人的写作能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背景之下,新时代的来临更是改变了以往学生的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之上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将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不仅不能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得到有效地发挥,更是阻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也在逐渐退出教育的舞台。在新教育背景的驱动下,小学数学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展趣味教学和情景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前提,结合生活实践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发展;课程改革]  数学科学起源于生活,具有一定的
[摘 要:基于自建语料库,结合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以英国主流财经外刊金融时报对中国创造产品TikTok相关报道的用语为素材,通过对新闻篇章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索对于中国创造产品的新闻文本关注点和文本背后的深意。  关键词:TikTok;批评话语分析]  在自媒体时代,中国创造产品不断增多,作为中国创造的最火的短视频平台抖音,三年达到10亿下载量。截至目前,抖音拥有8亿月活用户,位列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元问题”,其研究状况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整体发展和未来学术前景。目前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历史学视角、政治学视角、社会学视角、哲学视角、人学视角等角度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推动了理论的深入发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相关概念混淆、研究逻辑起点相对滞后、理论论证不到位、缺乏比较研究视野;其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把握相关的重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的远程教学模式也因此得到了长足发展,山区县因各种原因步伐虽慢,在逐步推进的同时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在山区县小学生的应用实现了极大的突破,特别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远程教学方式的推广运用,推动了山区县的基础教育,为师生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的形象化和多样化的同时也能够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帮助学校从根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的服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呈现出跨学科、深层次、数字化的趋势,图书馆只有及时进行服务模式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新技术发展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新技术在当前图书馆的应用,并列举了当前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应用新技术以促进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新技术运用;图书馆服务;发展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