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教师有必要对小学英语阅读课进行研究,并用图式理论来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小学生对建构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即词汇、语法与习惯用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这是进行阅读的前提。学生如果缺乏起码的英语能力,那么即便有丰富的背景知识也难以正确构建篇章结构。因此,在小学英语阶段我们的教师应充分重视英语因素,帮助学生扫清英语障碍,使他们能根据英语素材建立图式。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在向学生提问时,我经常会先用“Hi”“Excuse me”向学生打招呼;学生回答问题后,我总会对学生说一声“Thank you”;学生向我表示谢意时,我也会对学生说“You’re welcome”“Not at all”。学生学习与英语文化相关的内容后,我都会提示或启发学生加以注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英语语言文化。
二、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是有关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该背景知识包括一般知识,即体育、音乐、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跨文化方面特殊内容的知识,即文化背景知识,如:英美等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研究表明:学生所掌握的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内容图式越多,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存储能力及回忆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如下文的课外阅读案例。
教学内容:
1. Reading:Who is he? He is 28 years old. He is from Shanghai. He is a sportsman. He is tall. He is strong. He has a long face. He has short hair. His eyes are small. His nose is big. His mouth is wide. He is a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 Who is he?
2. Topic:My Classmate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本篇短文;完成“My classmate”的表达话题,学会运用重点信息描述人物;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联系,掌握简单的口语和书面语相互转换的技巧,并从中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
三、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是有关文章各种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即对不同体裁的背景知识。读者的形式图式影响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回忆。技能差的读者缺乏形式图式,他们不清楚也不会利用文章的结构进行阅读理解,回忆的内容更像一种没有结构的名单排列。而技能好的读者能够利用形式图式来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他们能够根据文章的组织结构确定出需记忆的重要信息。由于记忆的内容与文章的总体结构一致,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记忆量也会增加。这就是形式图式阅读理解的影响。正如胡春洞等所指出的“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就要具备篇章的知识”,不具备篇章知识的读者是很难讲究阅读效率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教师有必要把文章的种种类型的修辞方法和组织结构方面的背景知识作为授课的重点之一。比如,我在教PEP六年级上学期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时,没有直接让学生看、听、读整篇短文,而是先在黑板上用粉笔绘出地图以及路边的房屋等建筑,画的同时用英文进行介绍。通过图片提供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直观、形象的情景中。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初步回答问题:How many shops are there? Is there a garden? 这种教学设计策略能有效地降低理解课文的难度,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接下来的精读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策略图式
“策略图式”指读者大脑对阅读理解过程的监察行为,表现在预测、假设、判断和解决问题以及阅读技巧上。不言而与喻,读者的归纳、分析和推理能力对阅读非常重要。在阅读时,应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例如,在教学My Holiday之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篇与节日放假有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提几个问题。学生马上有了新鲜感,以前都是回答教师准备好的问题,现在要自己亲自来出题,其主动参与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然后,我将学生所提的问题收集起来,订正其中的几个语法错误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开展小组间比赛。并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找出答案。问题一旦被釆用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以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邱丽
一、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小学生对建构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即词汇、语法与习惯用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这是进行阅读的前提。学生如果缺乏起码的英语能力,那么即便有丰富的背景知识也难以正确构建篇章结构。因此,在小学英语阶段我们的教师应充分重视英语因素,帮助学生扫清英语障碍,使他们能根据英语素材建立图式。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在向学生提问时,我经常会先用“Hi”“Excuse me”向学生打招呼;学生回答问题后,我总会对学生说一声“Thank you”;学生向我表示谢意时,我也会对学生说“You’re welcome”“Not at all”。学生学习与英语文化相关的内容后,我都会提示或启发学生加以注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英语语言文化。
二、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是有关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该背景知识包括一般知识,即体育、音乐、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跨文化方面特殊内容的知识,即文化背景知识,如:英美等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研究表明:学生所掌握的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内容图式越多,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存储能力及回忆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如下文的课外阅读案例。
教学内容:
1. Reading:Who is he? He is 28 years old. He is from Shanghai. He is a sportsman. He is tall. He is strong. He has a long face. He has short hair. His eyes are small. His nose is big. His mouth is wide. He is a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 Who is he?
2. Topic:My Classmate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本篇短文;完成“My classmate”的表达话题,学会运用重点信息描述人物;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联系,掌握简单的口语和书面语相互转换的技巧,并从中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
三、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是有关文章各种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即对不同体裁的背景知识。读者的形式图式影响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回忆。技能差的读者缺乏形式图式,他们不清楚也不会利用文章的结构进行阅读理解,回忆的内容更像一种没有结构的名单排列。而技能好的读者能够利用形式图式来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他们能够根据文章的组织结构确定出需记忆的重要信息。由于记忆的内容与文章的总体结构一致,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记忆量也会增加。这就是形式图式阅读理解的影响。正如胡春洞等所指出的“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就要具备篇章的知识”,不具备篇章知识的读者是很难讲究阅读效率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教师有必要把文章的种种类型的修辞方法和组织结构方面的背景知识作为授课的重点之一。比如,我在教PEP六年级上学期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时,没有直接让学生看、听、读整篇短文,而是先在黑板上用粉笔绘出地图以及路边的房屋等建筑,画的同时用英文进行介绍。通过图片提供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直观、形象的情景中。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初步回答问题:How many shops are there? Is there a garden? 这种教学设计策略能有效地降低理解课文的难度,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接下来的精读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策略图式
“策略图式”指读者大脑对阅读理解过程的监察行为,表现在预测、假设、判断和解决问题以及阅读技巧上。不言而与喻,读者的归纳、分析和推理能力对阅读非常重要。在阅读时,应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例如,在教学My Holiday之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篇与节日放假有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提几个问题。学生马上有了新鲜感,以前都是回答教师准备好的问题,现在要自己亲自来出题,其主动参与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然后,我将学生所提的问题收集起来,订正其中的几个语法错误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开展小组间比赛。并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找出答案。问题一旦被釆用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以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