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习作素材从哪里来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ui1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志公先生曾说:“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是的,闻作而色变,一点也不夸张。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作文这个“老大难”似乎从来未曾变过。究竟该如何让作文不再让孩子怕,一直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努力方向。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怕写一是没东西可写,二是不知道该怎么写。而没东西写,是其根本所在,一个小学生无论是他的生活积累,还是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都相对比较匮乏,所以老师最先要帮学生解决的就是让他们有东西写,即从他们有限的积累之中寻找到合适的素材,让巧妇能成炊。
  一、感恩生活,让家庭生活成为素材
  作文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他们不是诗人,也不是作家,他们的写作内容必须是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这样他们才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真实的,情感才是真挚的。
  家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场所,家人和家庭生活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也是习作素材的源泉。可是学生往往会忽视周围最熟悉的人和事,不懂得将他们作为习作的内容,而觉得没东西可写。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大部分的孩子都局限于他们所看到的作文选上的那些生病送我上医院,雨天为我送伞,而没有真正地去写自己的。在进入本组课文学习时,我就布置给孩子一个任务,去连续观察一位亲人,看看他们每天做的事,听听他们说的话,并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等到习作时,学生将一个星期以来所记录的内容拿出来,选择其中的某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这样就有事可写,并且十分真实。
  二、观察感受,让校园生活成为素材
  学习期间,学生的在校时间远比他们在家里的时间要长,学校里的人、景、事,无疑也都是丰富的素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是《秋天的图画》,习作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们想要写一些秋天的花,可是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不足以写出几种秋天开放的花,于是就闭门造车,拼凑了一些他们所知道的花名:荷花、梅花等。习作时的季节刚好是秋季,于是我就开展了一次“我和植物做朋友”的活動,让学生利用午饭后的时间,走进校园,去仔细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通过树上挂的介绍牌了解植物的名称,眼中看到什么,笔下写什么。
  学校为学生安排的课程非常地丰富,除去语文课以外的其他课也能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来源。如观察日记,即可与科学学科相结合,根据科学老师的要求去找蜗牛,观察蜗牛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发现自己所不知道的内容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习作的内容,而且还非常的详细。此外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和体育课上的活动也都是非常丰富的素材。
  三、回忆品味,让往事经历成为素材
  三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曾经的生活经历或多或少都会保留有一些印象。当然,也会有一些载体充当了保留回忆的平台。例如说照片:照片承载着许多美好的回忆,翻开相册,会让人想时那时,那景,那人,那事。这样就能丰富我们的习作的素材,使他们的素材库的时间就能得以延长,空间就能得以扩宽。写一处美丽的风景,不妨让学生翻翻相册,找找曾经去过的地方,回忆当时看到的美景。
  四、摘抄借鉴,让经典内容成为素材
  《课程标准》中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选入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经典的文章,其遣词造句都非常用心,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自然就可以拿过来。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都是写秋天的景物的,其中有不少用得非常好的词语和句子,于是我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在习作时将其摘抄本拿出来读一读,看看哪些可以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就充实了习作的内容。
  此外,学生从课外读的一些书籍中所做的摘抄同样可以用到习作当中。
  总之,生活即素材,老师在习作教学时要做的事情就是教给学生方法,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积累起来,让学生面对习作时能熟练地运用自己生活中的内容,不再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成为一个个能将生活内容利用起来并充实到习作中的“巧妇”。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江南实验学校(323900)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老师最为困惑、最感头痛的事情。可习作又是我们小学语文课程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也早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我手写我心,一直是教育者所倡导的理念。尽管我们的教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强了习作过程与方
目的分析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型组58例和特重型组50例,根据资料结果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疾病情况、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和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不同患者间
食品监管渎职罪条文中“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规定表明其与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有直接的联系,故此有学者认为食品监管渎职罪兼具故意和过失两种罪过形态,突破了传统刑法
活动导学是以活动学习以活动教学为基础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它也是“活动单导学”完善以及深化后的结果。本文主要根据小学语文来阐述活动导学的基本概念,并且全方位的研究了活动导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路径。  一、小学语文“活动导学”的基本含义  活动导学主要是一类具体的学习方式,它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以情感、知识以及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再运用有关探索性、自主性与实践性的主
俗话说:字如其人。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先秦时期,启蒙教学中已经开始有了写字教育。西周时期,就有“书”教的记载,所谓“书”教,包括识字与写字两方面教学,并以写字为主要内容。郭沫若老先生认为: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写字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目前小学生写字状况很令人担忧:书写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写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的基础,学生通过长期的写
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然而,现今小学作文现状中,我们很少听到他们的真实想法,看到他们的真实的一面。许多语文老师都明显感受到: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严重的虚假现象,曾经就有老师总结出“共同的妈妈”“共同的老师”“共同的好人”……仿佛就是一個人创作出来似的。如此惊人的雷同,其中的原因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  面对如此现象,根据经验,我大概总结出以下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