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目标的新岗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an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准确、规范制定教学目标,是新岗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之一。掌握教学目标制定技术,既能够促进新岗教师对教学深入思考,帮助其找准教学方向,把握教学深浅程度,准确判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也是课后反思、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采用区域通识培训、学科专项培训、学校集备引领、跟踪指导监督等策略,可引领新岗教师掌握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并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关键词:新岗教师;教学目标;教学技能
  新岗教师充实到学校不同教学岗位,开展教学工作,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如何让这些教师顺利过渡并尽快成为合格的专业教师,既是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研训部门开展研训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同学校、不同的研训部门开展新岗教师培训的途径往往有所不同。然而,很多培训不能形成一条主线,导致了新岗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系统,并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新岗教师培训应从教学原点——学科教学目标的制定开始。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以教学目标为抓手开展系统的新岗教师培训的一些做法。
  一、区域通识培训:帮助新岗教师理解教学目标
  区域通识培训是指区研训室通过集中培训的形式对新岗教师开展的通识性培训。通过区域通识培训,可帮助新入岗教师认识我国教育教学不同阶段对教学目标设定的要求,理解新课改强调的多维度目标意义与价值,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托教学目标来逐课达成。
  (一)了解教学目标的沿革及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之前中小学重视双基教学,即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就是常说的双基训练。当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虽然我们也注重从不同维度设置目标,但这样设置把知识与能力剥离开来,出现了交叉、混淆,导致很多人认为技能与能力是一回事,而知识与能力是平行关系。按照现在的解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事实上,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之一;另一个条件,就是掌握一定技能。我们说技能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条件型、保障型知识,它应该同学科知识一样,成为具备较高能力的另一个基本条件。能力受一个人知识累积程度和综合技能群影响,一个人的能力高低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比如遇到问题时,掌握的知识和综合技能群能否发挥作用解决问题。所以说,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对一个人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因此,同时出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对目标没有理顺清晰,出现混淆、交叉。
  (二)明确新课程改革对三维目标的新要求
  从2001年新课程改革开始,我国教育教学进入新课改阶段。这个阶段改动最大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辅助者。本次变革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由过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改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三维目标”)。由于人们缺少研究,加之受传统目标的影响,很多人不理解,从而没有真正搞明白它的含义。而对于新岗教师,有必要通过区域通识培训,帮助他们知道教学目标的具体含义和彼此之间的互相约束与互相作用。这样,新岗教师才会做到按章办事,而不是依据已有个人经验进行教学。
  課改教学目标设定的改革,不仅仅是表述方式的变化,而是真正通过教学目标,清晰地划分了学生学的目标、教师教的目标,以及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学、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为什么教、如何教、教什么、教到何种程度,一目了然。这种目标表述,真正改变了学生过去的被动学习,让学生在价值取向(价值观)的引领下,开心快乐、(情感)积极主动(态度)地学习,通过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过程方法),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这样一来,学科知识便不是死记硬背掌握的,而是学生真正有了自身需求而主动探究学会的。一个人在好的价值取向的引领下,他会逐渐形成一个好的意识形态,会逐渐成长为我们需要的人。
  自2016年,我国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认真解读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便会发现,核心素养来自于三维目标,而又高于三维目标,是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提出;但核心素养的培养又不能脱离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在教师设定的过程中运用一定方法开展学科知识学习,具备学科技能,是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在“会学”的基础上,学生“愿学”“乐学”,对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有清晰的价值认同,理解学习的真正价值,并逐渐具备自律、宽容、认真的做人态度,是必备品格形成的主要途径。所以,弄清楚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很重要。
  二、学科专项培训:帮助新岗教师提炼目标制定技术
  在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新岗教师理解三维目标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首先,让新岗教师明白,没有知识教学的教学活动是毫无意义的。掌握扎实、厚实的学科知识,是具备高能力的前提。虽然有知识未必有能力,但是,没有知识一定不会具备较高能力。
  其次,让新岗教师明白科学知识的教学,不是过去的传授式、强加式、死记硬背式,而是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多方合作,建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知识。同时,指导新岗教师在教学时,尽量指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不断发现,而科学学习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并不断地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从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学科态度三个维度,帮助教师制定目标。培训中,通过把不同维度的行为动词和目标表述模式的语句提供给新岗教师,让他们通过模式化的方式快速掌握目标制定技巧,熟悉目标制定方法,真正理解教学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
  实践中,很多新岗教师运用提炼的目标制定技术,能够较好地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做到教学难易适度。同时,教师能够通过具体行为的动词,判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真正达到了目标要求。这样一来,教师做到了合理把控教学进度,能够在过程中对学生实施随时性评价。   三、学校“集备”引领:帮助新岗教师以教学目标为牵引积累教学资源
  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力量,能够扎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效,贯彻区域教学研究专项,把相关理论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在集备过程中,教研员通过跟踪指导的方式,把制定教学目标作为重要内容,通过集备的过程梳理出制定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
  (一)团队集中与因人而异相结合,制定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知识目标和学科态度目标应是固定的。集体备课时,学科组教师可共同制定出每节课的知识目标和学科态度目标,并形成一本案例集。对于教学过程目标,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學,即同一学组的教师在执教同一节课时,可选择不同教学行为。虽然教学行为不一样,但是每位教师应达成的知识目标和学科态度目标是一样的。这样做真正做到因人而异,这也是“同课异构”遵循的原则。这样一来,能够很好地检验出哪种教学方式方法好、值得推广。
  (二)依“标”而行与调整完善相结合,实现经验传承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个人可以依据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授课之后,大家把行为不同但知识与态度目标一致的多篇教学设计保存起来,等到新的学年,提供给其他教师选择使用。经过不断完善、调整,学校就可以留存精品教学设计集,形成自有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新岗教师会为自己的教学找到一把衡量的尺子,懂得用教学目标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一味地观课、模仿。
  四、跟踪指导监督:帮助新岗教师养成依据目标反思教学的习惯
  日常教学之后,需要对当日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很多新岗教师是依据经验展开反思,如“我觉得在某方面比较好”“我觉得在某方面应该有所改进”。这些反思,多数是结果性目标方面的反思,即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而对学生的能力达成、态度培养等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反思不能凭借个人经验,应在教学目标牵引下,逐一分析设定的目标是否达成。真正有价值的反思,应深入思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选择的行为方式是否做到了知识高效学习;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否得到快乐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有新的价值取向生成。这些反思,仅仅凭个人经验是无法达到的。需要逐项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师生教和学的行为,从学科知识、学科过程、学科态度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在反思过程中,要针对教学中学生的具体行为,分析判断学生在知识掌握、自主探究、价值生成等方面,存在哪些优点和不足。无论是优点还是不足,都要从教师自身找原因,从教学方式方法选择上找原因。这样,才能为下次开展同样教学活动时积累经验。作为新岗教师,应规避“依经验反思的短板”,学会并习惯对照目标检验自己的教学,做到目标指导教学、目标规范反思。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还是教学反思,都应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有序开展。作为研训部门,应加强对新岗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指导;作为基层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中督促教师始终保持目标意识,做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作为新岗教师,应养成研究教学目标、运用教学目标的好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其他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让自己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赵昆伦)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校根据辽宁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立足学生实际,开展校本化课程实践,构建以“红色德育、蓝色智育、金色体育、紫色美育、绿色成长”为内容的“五色”课程体系,实现
期刊
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八一希望学校坐落于渤海湾畔,是由原塔山八一希望学校(前身塔山小学)和塔山中学在2006年2月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脚下的土地就是当年塔山阻击战的战场。1996年11月,为纪念1997年建军70周年,反哺、支持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开国上将张爱萍、开国上将陈锡联、开国中将廖汉生、贺龙元帅夫人薛明、罗荣桓元帅夫人林月琴、杨勇上将夫人林彬、王震上将夫人王季青等7位老红军联合署
期刊
摘要:要讲好思政课,现实永远是最好的题材。眼下,抗疫就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抗疫期间的种种,为教育者提供了不少鲜活的资源,更带来了教育教学上的思考。“大思政课”背景下的小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将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延伸,通过对培养内容的挖掘,匹配疫情防控中涌现的资源进行教学;整合各项实践活动,践行公民意识;开发“小公民”校本课程,促进儿童公民意识培育阶梯式螺旋上升。  关键词:疫情资源;公民意识;培
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近年来,我校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运动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并注重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塑造。我校以“培”健康的人为出发点、以“育”全面发展的人为落脚点,
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在中小学组织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强调引导中小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期刊
2014年,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的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红色资源蕴含鲜活的历史,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部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党始终不渝为人
随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印发,学校美育工作被摆在了更加突出位置。美育作为中小学“五育教育”之一,其根本目的是以美育人,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其他“四育”一道,在“立德树人”总目标下,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  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学校美育工作放在教育发展的重要高度,充分发挥美育作
“五育”并举,智育为基。我校落实学科育人,探索蓝色“博·思”理念下的智育发展途径,打造“博·思”教育团队,构建“博·思”多元课程,最终实现培养“博·思”智慧学生。“博·思”教育理念内涵丰富,“博”即博学、博采众家之长,“思”即思考、思维、思想。蓝色“博·思”理念下的智育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育人使命,助力“雅正”育人目标深度推进,成就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打造“博·思”教师团队  教师是“行走”的学校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寻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突破口,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聚焦“特色教师团队建设”这一主题,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关注教师个性化发展、特色化发展,鼓励教师由注重个体作用的发挥转向注重特色化团队作用。因此,研究教师队伍团队建设的优势和不足,制定科学发展机制、进行增值性评价、创造发展动力等环节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区域中小学特色教师团队建设机制研究”应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