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古代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名言,指出相互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学校自上学年以来,也一直倡导这种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在经历了教师的摸索实践后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作为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我认为合作学习中,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分组。分组是根据班级人数合理分组。合作小组过多,会使老师指导力度欠佳。合作小组过少,会使组内交流不激烈。一般来说,每个合作小组由四至六人组成,分组要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差异,如男、女生搭配,学生成绩水平的高、中、低搭配等等。同时考虑组与组间的构成情况基本一致,保证各组“实力”基本平衡,使交流能够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保证人人有事做。
二、实现“人人参与,个个动脑”
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优秀学生,勤奋好学的学生积极参与,而那些学习较差的,不够勤奋的学生在一旁当看客。等积极参与的学生把问题解决了,看客们再从他们那里接受现成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实际上是在进行接受式学习。所以合作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表现机会。
三、强调互相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没有合作,就没有合作学习。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合作是核心。受传统的教学影响,我们学生一般更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小组和小组其它成员的学习情况不够关心,致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差生主动求助较多,优秀学生主动帮助同学较少。若出现这种情况,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观念:小组每个成员都成功,才有小组集体的成功,只有小组成功,才有小组成员个人的成功。这样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不仅争取个人的好成绩,而且愿意帮助小组同伴取得好成绩,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四、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
小组成员取得成绩后,教师与学生要给予合理的评价,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不仅仅要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校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则成了一两个人的发言中心,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因此,教师应加强对组长的培训,让组长协调好,让每一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另外,学生间的合作也不够主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成绩较差的同学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习好的由于基础好,反应快,往往也不顾这些学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合作学习。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因此要发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作用,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去指导,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做到有效的指导。尤其应注意的是,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不能站在一旁无所事事,须知此时是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良机。此时教师应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作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才能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愿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愿我们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分组。分组是根据班级人数合理分组。合作小组过多,会使老师指导力度欠佳。合作小组过少,会使组内交流不激烈。一般来说,每个合作小组由四至六人组成,分组要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差异,如男、女生搭配,学生成绩水平的高、中、低搭配等等。同时考虑组与组间的构成情况基本一致,保证各组“实力”基本平衡,使交流能够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保证人人有事做。
二、实现“人人参与,个个动脑”
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优秀学生,勤奋好学的学生积极参与,而那些学习较差的,不够勤奋的学生在一旁当看客。等积极参与的学生把问题解决了,看客们再从他们那里接受现成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实际上是在进行接受式学习。所以合作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表现机会。
三、强调互相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没有合作,就没有合作学习。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合作是核心。受传统的教学影响,我们学生一般更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小组和小组其它成员的学习情况不够关心,致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差生主动求助较多,优秀学生主动帮助同学较少。若出现这种情况,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观念:小组每个成员都成功,才有小组集体的成功,只有小组成功,才有小组成员个人的成功。这样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不仅争取个人的好成绩,而且愿意帮助小组同伴取得好成绩,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四、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
小组成员取得成绩后,教师与学生要给予合理的评价,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不仅仅要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校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则成了一两个人的发言中心,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因此,教师应加强对组长的培训,让组长协调好,让每一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另外,学生间的合作也不够主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成绩较差的同学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习好的由于基础好,反应快,往往也不顾这些学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合作学习。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因此要发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作用,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去指导,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做到有效的指导。尤其应注意的是,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不能站在一旁无所事事,须知此时是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良机。此时教师应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作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才能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愿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愿我们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