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我国初中的生物教学要重视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采用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由于生物模型建构的教学方式能将原本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炼简化,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其在我国现阶段的生物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就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教学方式的运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讲究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 生物模型 建构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03-01
  现阶段我国初中的生物教学要求教师教学中相关活动的开展能以生物学科的相关概念为中心,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对生物学科的相关概念有深入的理解。近年来,生物模型建構这一教学方式由于其能将原本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炼简化,因此开始在我国初中的生物教学中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我国仍有大多数初中生物教师对这一教学方式未有全面的认识,导致教学中该教学法的运用仍存有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初中的生物教师能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对这一教学方式加以运用。
  一、生物模型的概述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及生命活动的学科,由于其所涉及的因素相对较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其内容对学生而言往往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而生物模型便是为对这些复杂的内容进行精炼简化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具体到我国初中的生物教学中,就是指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能根据生物教学的具体目标,通过相关教学条件的假设,利用更加简便的方式对所要教学内容的本质进行反映,且这一方式往往与初中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特征相适应。在通常情况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型可分为物理、数学、概念这三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物理模型指的是在教学中通过缩放的方式对教学内容客观事实的本质进行模拟;数学模型指的是以生物教学的实际目标为依据,根据生物教学的规律和初中生的实际学习特征为依据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简化,并以数学结构的方式进行呈现;概念模型指的是在教学中通过概念图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求将教学内容中各重点难点之间进行有机的连接来进行概念图的呈现。
  二、初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生物教师对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认知不足
  尽管现阶段生物模型建构的教学模式开始在我国初中的生物教学中普及,但仍有部分生物教师对该教学方式的使用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生物教师在模型建构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及其学习兴趣的调动仍有所忽视;另一方面,在模型建构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师往往仅重视模型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新知识的导入,导致学生对学科知识点仍未有全面的认知。
  2.忽视了模型建构在教学巩固中的运用
  就初中生的性格特征及学习习惯来看,如果不重视其对课堂知识的教学巩固,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应给予学生的课后学习巩固充足的重视。然而就现实情况来看,教师在生物模型建构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的复习巩固,其在日常的工作中往往仅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而不能针对学生的能力巩固进行教学模型的建构。
  3.生物模型建构的形式较为单一
  就我国初中的生物教学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模型的建构通常仅采用传统以纸张和绳子等为元素的模型构建形式,尽管这一形式也能有效对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炼简化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但这样的形式对初中生而言往往相对较为单一,长此以往的使用往往会造成初中生在生物学习中兴趣的缺失,基于此,我国初中的生物教师就必须针对模型的建构积极探索全新的方式来对初中的生物学习兴趣加以激发。
  三、初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方式
  1.提高生物教师对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认识
  要促使生物模型建构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作用,首先就要求初中的生物教师能强化自身对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认识,并确保其在教学中能充分合理的对该教学方式加以运用。一方面,初中的生物教师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为目的进行生物模型的建构;另一方面,初中的生物教师要重视模型建构中对新知识的引入,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展之前能让学生结合自己之前的学习经验通过教学模型自主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以强化其对生物知识的掌握。
  2.重视生物模型在学生知识巩固中的运用
  就初中生的性格特征与学习习惯来看,生物模型建构在其自身知识的巩固复习中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师可针对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教学模型的建构让学生在课后利用模型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以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初中的生物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未能涉及但与单元知识点相关的内容进行生物模型的建构,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身生物学习成绩的提升。
  3.丰富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的形式
  为切实有效的对初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加以调动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学习中,生物教师在传统以纸张、绳子等元素为主建构教学模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充分对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加以利用,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模型的建构。这不仅要求教师对生物教学的知识及其中的重点难点有深入的认知和了解能完善生物模型的建构,同时还要求初中的生物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计算机能力,且对三位模型动画的建构流程与方式有全面的了解。
  四、结语
  就初中的生物教学来看,生物模型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对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促进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学必须强化自身对生物模型建构的认识,合理的对生物模型建构模式加以运用,进而通过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识字教学具有其特殊性,识字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最先接触到的语文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此,本文以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为例,通过遵循直观形象的原则,以演示法、猜谜法与歌诀法,激起小学生语文识字的兴趣,并提出了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以此希望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趣味性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国学经典诵读”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在成功实施希望工程后推出的又一项世纪工程。旨在让青少年接受中华国学经典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以组织少儿诵读、熟背中华国学经典经典的方式,让少年儿童获得国学经典的基本修养和传统陶冶。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 方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84-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并且在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各方面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可以为以后的阅读写作能力奠定结实的基础。所以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阅读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 家校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06-02  二、图形结构特征在解题中的运用  1.幾何体从部分向整体的转化  由以上数学问题的解答可以看出:根握数学问题的结构特征,实现无规律的变化部分向有规律的变化部分转化,或者规律不明显的变量部分向规律明显的变量部分转化,或者实现可变部分和不变部分的分离,或者实现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分离,这样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229-02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体育课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意志品质。目前,在小学生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学生怕苦,怕累,怕难的现象严重突出,对一些“较累”的体育项目(如中长跑)产生厌恶,反感的消极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体育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