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广大教师正积极地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课堂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成为具体落实改革的焦点。
  一、新课标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体验平等、信任、自由、民主、同情、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感受,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新课程标准关注课程目标、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不断地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内容时,要求有乐器的学生自带乐器,并让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演奏乐曲,讲解他们对声音特性的理解,这样他们就能在这节课上找回自信。
  二、结合教材变革,处理好物理课堂中的两个关系
  1.密切物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情感和态度,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设计这种类型的简单课堂实验,如通过搓手发热感受摩擦生热;用手将空杯子慢慢压入盛水的盆中,让学生感受手掌受力的变化,从而初步体验物体排水多少与浮力的关系;透过小水滴观察电视荧光屏上的三原色等。
  2.恰当处理继承和创新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逐步地运用已学的思考方法学习新知识,这样让学生在不断运用知识和体验变化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构建知识与运用知识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既长知识,又长智能,收益更大。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我们都应给予肯定,因为每个学生的问题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先听听他的理由,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后再告诉学生老师的想法,交给学生自己评价,不一定求得统一的认识,你觉得没有道理的,也不能轻易否定。另外,我们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我们应有意识地利用阅读教材,对浅显易懂的学习内容,安排学生自学,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自己分析,要求学生提出一些用課本上的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做实验,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和小实验、不断出现的挑战性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学生讨论,这些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
  四、优化课堂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有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就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己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梳理反思,深化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特征灵活选用,不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形式。一般地说,实现梳理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学生单独完成;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点拨和调控。
  教师可帮助学生梳理本章知识,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整理本章重要的思想方法。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做出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节内容,并回顾自己在本节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
  4.应用创新,拓展问题。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首先,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从教材基本内容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熟知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并能够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其次,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引申,拓展问题。最后,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拓展问题。
  总之,“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知识源于生活,要让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学习,就需要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教师自身魅力和情感感染学生,都是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摘 要: 闭合电路的动态电路分析是高中恒定电流的重点,分析动态电路的关键是分析局部电路的可变电阻,高中阶段电路的可变电阻主要是滑动变阻器,本文探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电阻最值问题。  关键词: 最大阻值 滑动变阻器 闭合电路  在闭合电路中,局部电路电阻的变化,首先引起电路中总电阻变化,再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最后引起电路中电压变化。闭合电路中的可变电阻主要是滑动变阻器,本文探讨滑动变电阻器电阻最值问题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高低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的高低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收获。任何教学方法、手段、
摘 要: 创设情境再现是利用课堂进行中已经呈现过的情景为其他知识做铺垫和服务而再次呈现的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衔接自然、进行流畅,学生也可通过情景再现将所学的知识挖掘得更深,便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情景设置进行知识的展开教学是教学主要形式,但多、杂、乱的情景设置却又体现出情景设置的弊端。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纵观整节课的教学需要,在众多情景中可重复利用的情景,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景中实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