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的尝试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合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以防止学生的知识体系窄化、僵化和脱离生活现实的现象发生。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物理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物理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物理潜力。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物理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极大地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
  心理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计算机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得的信息量肯定会大得多。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教学中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题目、图形、题目的分析过程以及解答过程预先存储在电脑中,课堂上适时在学生的面前展示出来;可以在任何时候将客观存在的内容隐藏;可以局部放大;还可以利用声音、闪烁对某个知识进行强调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宽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的“出头之日”。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也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新《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要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从而激发他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加速度一节内容时,就先放了一段小汽车和大卡车同时加速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首先感知不同物体加速的情况,学生的求知欲很快被调动起来了。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借助于网络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获得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知,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拿,完成自我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由教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合,使学生构建合理、清晰的认知结构。
  
  利用实验和网络结合的优势,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
  
  多媒体网络教学在教育过程中,集丰富的感受性、扩充性、多样性、可组合性等多种特点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活化了教学。学科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的学习既有人机交互。也有人人交互,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提高和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实践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能力。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并提供给学生共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并进行知识的重组和创造。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会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良好效果,并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必将为新课程改革“争光添彩”。
其他文献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 网络环境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中需要的是精品信息、分类信息、鲜活信息、便于检索的信息、经过整合的多媒体信息、能生动呈现的信息、便于传递的信息……教育网站和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一般是讲练结合的模式,这样的课堂固然可以完成45分钟的教学,然而衡量其效率却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说很低。如今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学生的信息素养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我校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的道路。  ● 重视网络集体备课,力求“赢在起跑线上”  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课前的认真备课是不可缺少的。当然,备课也需要讲究技巧和效率,一节好课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溶入语文教学已是必由之路。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形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很好地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确实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是值得
介绍了以β-Ni(OH)2、CoSO4、MnSO4和LiOH·H2O为原料,在β-Ni(OH)2表面同时包覆Co、Mn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9Mn0.03Co0.07O2的方法。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为α-NaFe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