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佳木斯市体育中心、佳木斯市会展中心、佳木斯大学第一田径场、佳木斯市铁路体育馆、佳木斯大学体育运动中心等5个具有代表性的佳木斯地区体育场馆进行无障碍设施的实地调查。调查表明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有些场馆无障碍设施严重缺失;有些有无障碍设施但是缺少相应的无障碍标识;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无法让相应人群使用舒。在深度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以贯彻“政府人文关怀,以人文本”为方针的设计理念,从而营造出一个安全畅通使用方便的无障碍环境。
关键词 中小型体育场馆 无障碍设施 佳木斯
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即,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发展是同一个国家社会人文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针对弱势群体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修建与完善的研究,将会促进弱势群体对体育的参与,提升自尊和自信,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小型城市体育场馆中无障碍设施修缺失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无障碍措施建立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要让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在自立的条件下去平等的参加社会活动,主要体现的是对人的关怀,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所以说无障碍设施的应用应该是城市建筑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对于能够给人带来激情和享受的体育赛事场馆建筑而言,更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体育场馆的无障碍设施
体育场馆的无障碍设施是指包括体育场馆中的一些为了方便弱势群体观看体育赛事和参与体育活动而修建的相关的设施和配套的设施。宏观上来说,体育场馆中的无障碍设施还应该包括硬件环境上的无障碍、“软件上”人文环境下的无障碍、信息传递与沟通上的关怀无障碍等三个主要方面。基于本文立题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硬件环境的无障碍设施。即中小型体育场馆中以及周边设施的无障碍设施及配套设施的问题。实地调查佳木斯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体育场馆,
根据图1显示佳木斯地区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总体修建数量较少,具体表现为:佳木斯大学第一田径场完全没有无障碍设施,给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带来极大的不便,其它场馆有一些无障碍设施,其中佳木斯会展中心无障碍设施数量最多,但也仅仅是相对于佳木斯地区其它体育场馆而言的,其总数也不过4个,完全没有达到相关标准。总体来说佳木斯地区中小型体育场馆现阶段无障碍设施缺乏,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二、现阶段佳木斯中小型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修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无障碍设施严重缺失
佳木斯大学第一田径场通往看台的楼梯、体育场馆内的卫生间、通往体育场馆的马路、室内的办公区域均缺少无障碍设施及配套标识。从停车场到体育场的路也存在着无障碍设施的缺失。无障碍设施及配套标识的缺失,会给一些腿脚不方便及坐轮椅的体育竞赛观看者和参与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体育场室内卫生间没有专门为坐轮椅以及儿童安装的专门便池,体育场内公用电话数量稀少,没有为儿童及乘坐轮椅的人安装专门的低位电话。可以说在佳木斯大学第一综合田径场无障碍设施基本尚未配置。
(二)有些有无障碍设施但是缺少相应的无障碍标识
佳木斯市会展中心,它配有一些无障碍设施,如会展中心入口处方便腿脚不灵便人的专用通道,通往会展中心道路两旁的盲道,以及卫生间内方便残疾人使用的落地式小便池等。但是缺少相应配套的无障碍标识,如盲道通过障碍物时不设置止步提示等,红色的盲道在很多行人眼中就是普通地砖,仅仅只是为了美观,这也体现了无障碍设施配套标识缺失带来的不便,都算不上合格的无障碍设施。
(三)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无法让相应人群使用舒适
有些体育场馆如佳木斯大学体育中心、佳木斯会展中心、佳木斯铁路体育馆。建有一些无障碍设施,但是一些设施的设计和后期施工上存在缺陷。如专为方便腿脚不灵便及坐轮椅人设计的坡道角度太大很难坐轮椅通过。佳木斯会展中心马路旁人行道上盲道设计缺陷,盲道上有很多阻碍,有些树木和垃圾桶都没有绕开,盲道转弯没有提示等。
三、佳木斯地区中小型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软件无障碍化”的缺失
在很长时间,建筑的设计都没有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各个级别的负责人员、以及相关的公共设施设计人员对无障碍设施建设与完善认识的不到位,或者认为投入如此之多只为少数人员形成方便不值得;或者认为无障碍设施过于复杂影响建筑物公共设施的整体美感,有的甚至与正常人使用相冲突。这些原因也导致很多人无法享受到公共资源。这种滞后的观念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违背了“政府人文关怀,以人文本”,的基本方针。因此可以说“软件的无障碍化”缺失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和修建配合不够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
由于在体育场馆建设的规划、施工、管理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在很多的体育场馆设计时,各个部门只从自己现有的条件、现有的规划和施工力量从各自的局部利益出发考虑事情,相互之间协调和沟通不力,没有从大局考虑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必要性。相关部门无障碍设施的施工的审批和监管制度还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很多建筑设计不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但是由于监管不力也没有提出整改。这都照成了无障碍设施缺失的现状。
(三)修建更新成本大
在最初设计场馆,没有加入相关无障碍设施,在体育场馆修建以及周边配套设施已经成型背景下,想要加以改造,面临着破坏现有设施照成的浪费、改造的工程量的大、改造的难度大、改造的成本高、改造的时间长等问题。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与改建可能也会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这样可能会延长施工周期,加大成本。这些细小的部分也造成了无障碍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缺失的现状。
四、完善和改进佳木斯地区中小型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对策
(一)强化“软件”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无障碍理念
公众无障碍理念的确立是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核心。要建立真正的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环境,需要在场馆无障碍设施硬件的基础上加以“软件”的配套,公众观念要做到无障碍。无障碍理念是指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对他人充满着理解关爱的一种思想。可以说有了无障碍理念,即使物质环境无障碍不够完善,也可以在“软件”方面积极筹措去减少障碍,给弱势群体爱的力量和鼓舞,让我们全社会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无障碍设施是为了方便“弱势群体”使用公共设施而修建的。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者一定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设计体验,一切以方便“弱势群体”使用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这样才能让使用者更加舒适更加方便。无障碍设施不仅给“弱势群体”提供方便,也是对社会所有成员的尊重和对人对生命的真正的关怀。
(三)营造全方位安全畅通的无障碍环境
在体育场馆内以及体育场馆周边建立起全方位安全畅通的无障碍环境,例如在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宽度需要满足轮椅和手摇三轮车的宽度,步行街上需铺起全程的盲道,盲道铺设应连续,并且避开障碍物,盲道脚感要明显转弯等都要有明显的提示。体育场馆观看台应设有轮椅以及残障人士专区方便“弱势群体”使用。为轮椅人群设专用形式道并清晰地标明通道宽度仰角等方便使用。方便盲人行走的盲道可以设置专用的语音提示以方便盲人使用盲道,在盲道拐角也应设置相应的语音提示,盲道上不能有阻碍盲道的建筑和树木等。
(四)按照国家和地区相应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应标准执行,例如在楼梯通道出入口转角等处按照标准设定有触感的导向材料,在多层体育场馆每层楼口设定盲人铭牌,上标数字让盲人了解具体楼层数。高层体育场馆电梯按键位子应该在距离地面0.9米处。为方便坐轮椅人员专用的轮椅坡面应平整、防滑,无反光,不宜设防滑条或礓蹉,坡面材料可选用细石混凝土面层、环氧防滑涂料面层、水泥防滑面层、花岗岩面层等,轮椅坡道宜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形或折返型等。
(五)积极推广和普及无障碍设施
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公益组织可以借此机会在群众中宣传和普及无障碍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的使用方法和其给“弱势群体”带来的重要作用。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特奥会的举办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借此契机大力宣传无障碍设施,让群众更加了解无障碍设施的作用,更好的帮助残障人士,推动整个社会关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投入公益爱心活动中,做到心中无障碍,从而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基金项目:2014年佳木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名称《人文理念背景下—对中小型城市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修建与完善的研究》,课题编码xsrd2014—057。
参考文献:
[1] 建筑无障碍设计[S].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4.1(01).
[2]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刘连新,蒋宁山.无障碍设计概论[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10(01).
[4] 谢浩.谈谈无障碍设计[N].中华建筑报.2008.10(21).
[5] 无障碍设施标识统一[DB/OL].中国新闻网.2009.2(01).
[6] 卢石.北京奥运会场馆设施标识系统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5):39-42.
[7] 贾荣林,吴琳.“北京无障碍环境”公共导向设计的思考[J].装饰.2006(1).
[8] 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43-164.
[9] 梵璐等.无障碍建筑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4.9.
[10] 吴迪.医院标识导向系统设计探议[J].装饰.2006:129-130.
关键词 中小型体育场馆 无障碍设施 佳木斯
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即,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发展是同一个国家社会人文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针对弱势群体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修建与完善的研究,将会促进弱势群体对体育的参与,提升自尊和自信,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小型城市体育场馆中无障碍设施修缺失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无障碍措施建立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要让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在自立的条件下去平等的参加社会活动,主要体现的是对人的关怀,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所以说无障碍设施的应用应该是城市建筑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对于能够给人带来激情和享受的体育赛事场馆建筑而言,更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体育场馆的无障碍设施
体育场馆的无障碍设施是指包括体育场馆中的一些为了方便弱势群体观看体育赛事和参与体育活动而修建的相关的设施和配套的设施。宏观上来说,体育场馆中的无障碍设施还应该包括硬件环境上的无障碍、“软件上”人文环境下的无障碍、信息传递与沟通上的关怀无障碍等三个主要方面。基于本文立题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硬件环境的无障碍设施。即中小型体育场馆中以及周边设施的无障碍设施及配套设施的问题。实地调查佳木斯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体育场馆,
根据图1显示佳木斯地区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总体修建数量较少,具体表现为:佳木斯大学第一田径场完全没有无障碍设施,给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带来极大的不便,其它场馆有一些无障碍设施,其中佳木斯会展中心无障碍设施数量最多,但也仅仅是相对于佳木斯地区其它体育场馆而言的,其总数也不过4个,完全没有达到相关标准。总体来说佳木斯地区中小型体育场馆现阶段无障碍设施缺乏,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二、现阶段佳木斯中小型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修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无障碍设施严重缺失
佳木斯大学第一田径场通往看台的楼梯、体育场馆内的卫生间、通往体育场馆的马路、室内的办公区域均缺少无障碍设施及配套标识。从停车场到体育场的路也存在着无障碍设施的缺失。无障碍设施及配套标识的缺失,会给一些腿脚不方便及坐轮椅的体育竞赛观看者和参与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体育场室内卫生间没有专门为坐轮椅以及儿童安装的专门便池,体育场内公用电话数量稀少,没有为儿童及乘坐轮椅的人安装专门的低位电话。可以说在佳木斯大学第一综合田径场无障碍设施基本尚未配置。
(二)有些有无障碍设施但是缺少相应的无障碍标识
佳木斯市会展中心,它配有一些无障碍设施,如会展中心入口处方便腿脚不灵便人的专用通道,通往会展中心道路两旁的盲道,以及卫生间内方便残疾人使用的落地式小便池等。但是缺少相应配套的无障碍标识,如盲道通过障碍物时不设置止步提示等,红色的盲道在很多行人眼中就是普通地砖,仅仅只是为了美观,这也体现了无障碍设施配套标识缺失带来的不便,都算不上合格的无障碍设施。
(三)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无法让相应人群使用舒适
有些体育场馆如佳木斯大学体育中心、佳木斯会展中心、佳木斯铁路体育馆。建有一些无障碍设施,但是一些设施的设计和后期施工上存在缺陷。如专为方便腿脚不灵便及坐轮椅人设计的坡道角度太大很难坐轮椅通过。佳木斯会展中心马路旁人行道上盲道设计缺陷,盲道上有很多阻碍,有些树木和垃圾桶都没有绕开,盲道转弯没有提示等。
三、佳木斯地区中小型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软件无障碍化”的缺失
在很长时间,建筑的设计都没有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各个级别的负责人员、以及相关的公共设施设计人员对无障碍设施建设与完善认识的不到位,或者认为投入如此之多只为少数人员形成方便不值得;或者认为无障碍设施过于复杂影响建筑物公共设施的整体美感,有的甚至与正常人使用相冲突。这些原因也导致很多人无法享受到公共资源。这种滞后的观念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违背了“政府人文关怀,以人文本”,的基本方针。因此可以说“软件的无障碍化”缺失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和修建配合不够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
由于在体育场馆建设的规划、施工、管理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在很多的体育场馆设计时,各个部门只从自己现有的条件、现有的规划和施工力量从各自的局部利益出发考虑事情,相互之间协调和沟通不力,没有从大局考虑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必要性。相关部门无障碍设施的施工的审批和监管制度还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很多建筑设计不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但是由于监管不力也没有提出整改。这都照成了无障碍设施缺失的现状。
(三)修建更新成本大
在最初设计场馆,没有加入相关无障碍设施,在体育场馆修建以及周边配套设施已经成型背景下,想要加以改造,面临着破坏现有设施照成的浪费、改造的工程量的大、改造的难度大、改造的成本高、改造的时间长等问题。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与改建可能也会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这样可能会延长施工周期,加大成本。这些细小的部分也造成了无障碍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缺失的现状。
四、完善和改进佳木斯地区中小型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对策
(一)强化“软件”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无障碍理念
公众无障碍理念的确立是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核心。要建立真正的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环境,需要在场馆无障碍设施硬件的基础上加以“软件”的配套,公众观念要做到无障碍。无障碍理念是指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对他人充满着理解关爱的一种思想。可以说有了无障碍理念,即使物质环境无障碍不够完善,也可以在“软件”方面积极筹措去减少障碍,给弱势群体爱的力量和鼓舞,让我们全社会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无障碍设施是为了方便“弱势群体”使用公共设施而修建的。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者一定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设计体验,一切以方便“弱势群体”使用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这样才能让使用者更加舒适更加方便。无障碍设施不仅给“弱势群体”提供方便,也是对社会所有成员的尊重和对人对生命的真正的关怀。
(三)营造全方位安全畅通的无障碍环境
在体育场馆内以及体育场馆周边建立起全方位安全畅通的无障碍环境,例如在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宽度需要满足轮椅和手摇三轮车的宽度,步行街上需铺起全程的盲道,盲道铺设应连续,并且避开障碍物,盲道脚感要明显转弯等都要有明显的提示。体育场馆观看台应设有轮椅以及残障人士专区方便“弱势群体”使用。为轮椅人群设专用形式道并清晰地标明通道宽度仰角等方便使用。方便盲人行走的盲道可以设置专用的语音提示以方便盲人使用盲道,在盲道拐角也应设置相应的语音提示,盲道上不能有阻碍盲道的建筑和树木等。
(四)按照国家和地区相应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应标准执行,例如在楼梯通道出入口转角等处按照标准设定有触感的导向材料,在多层体育场馆每层楼口设定盲人铭牌,上标数字让盲人了解具体楼层数。高层体育场馆电梯按键位子应该在距离地面0.9米处。为方便坐轮椅人员专用的轮椅坡面应平整、防滑,无反光,不宜设防滑条或礓蹉,坡面材料可选用细石混凝土面层、环氧防滑涂料面层、水泥防滑面层、花岗岩面层等,轮椅坡道宜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形或折返型等。
(五)积极推广和普及无障碍设施
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公益组织可以借此机会在群众中宣传和普及无障碍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的使用方法和其给“弱势群体”带来的重要作用。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特奥会的举办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借此契机大力宣传无障碍设施,让群众更加了解无障碍设施的作用,更好的帮助残障人士,推动整个社会关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投入公益爱心活动中,做到心中无障碍,从而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基金项目:2014年佳木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名称《人文理念背景下—对中小型城市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修建与完善的研究》,课题编码xsrd2014—057。
参考文献:
[1] 建筑无障碍设计[S].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4.1(01).
[2]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刘连新,蒋宁山.无障碍设计概论[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10(01).
[4] 谢浩.谈谈无障碍设计[N].中华建筑报.2008.10(21).
[5] 无障碍设施标识统一[DB/OL].中国新闻网.2009.2(01).
[6] 卢石.北京奥运会场馆设施标识系统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5):39-42.
[7] 贾荣林,吴琳.“北京无障碍环境”公共导向设计的思考[J].装饰.2006(1).
[8] 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43-164.
[9] 梵璐等.无障碍建筑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4.9.
[10] 吴迪.医院标识导向系统设计探议[J].装饰.2006: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