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与高职汉语教育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高职汉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就业需求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职汉语专业教学适应就业
[作者简介]李自庆(1956- ),男,河南漯河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语文教学论。(河南漯河46200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8-0069-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向深度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在国家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高等职业汉语专业在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冷遇”后,重现生机。高职汉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就业需求,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结合教育部最近制定的《高职高专职业汉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笔者讲授“高职汉语”课程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对高职汉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当前就业需求的一些想法,希望能给高职汉语教学实践提供启示。
一、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与高职汉语教育的联系
高职汉语专业教学模式应该同整个高职教育模式一样,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放在首位。简单地说,高职汉语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汉语实用型人才、高级专业技术型人才。然而,从现实状况看,这个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高职汉语专业教学模式还没能从根本上跳出传统汉语教学的模式。就我们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研室而言,绝大部分教师还偏重于如何培养小说家、诗人,偏重于汉语基础知识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学生也乐于如何成为人师,成为小说家、诗人,或成为具有儒雅风度的“文人墨客”,忽视了职业汉语与市场经济的接轨。由此,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冷遇”也并不奇怪,因为传统汉语专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马上和市场接轨,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在学校学的一些专业知识都存在于大脑中,动手能力几乎为零,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些专业知识还要从头学起,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提高对高职汉语教学实质的认识,彻底改革高职汉语教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事实上,随着高新技术、高新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许多传统职业已逐渐变化和消失。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语言发展的规律。由于新的职业大量涌现,应该逐步树立起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双向选择是当前较为普遍的就业模式,这就需要我们高职汉语教育要勇于改革传统的汉语教育观念,把汉语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高职汉语教育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要培养社会急需的职业汉语人才就要把教育资源与经济资源结合起来,把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实用型汉语人才当成办学的“指挥棒”和“晴雨表”。面对市场的不断变换和挑战,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拿来就能用”的人才,能给企业和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重基础”,也就是重视“本”,现代人才的培养“重实用”“重技术”,也就是重视“标”。因此,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以往的那种先锻炼几年再看能不能用的用人制度已不复存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也遭到质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多与社会接触,使他们在上学期间就开始了解社会,了解本专业不断变化的发展动向,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方向。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既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和动力,又能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高职汉语专业教学适应就业需要的对策思考
1.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定位高职汉语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社会的发展给市场带来极大的繁荣,也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对跨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型工人需求量的大大增加,从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可见一斑。物质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也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们对语言美的追求和社会对应用汉语的需求越来越普遍。大到专业文学家、高级文秘,小到社区经营、婚庆司礼或者网页制作、手机短信的语言设计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对语言文字美的诸多需求,加之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如喷绘员、刻字员、婚庆礼仪主持人、家政服务员、法律文书制作及服务员、打字排印网页制作员、为医院病人服务的娱乐员等。这些都是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在高职汉语教育中充分与社会需求接轨,甚至把高职课堂开办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工种中,力求做到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绝对不能受现有专业和现有培养模式的限制。
2.以市场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从培养职业汉语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出发,改革现有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包括教学场地、教学时间等)。早在几年前,我们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汉语就曾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但由于缺乏系统、认真的调查,始终未能与市场接轨。例如,曾经制定了工作室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第三学年选择进入不同的专业工作室边学习、边工作。与此教学模式配套的工作室当时设置的有节目主持工作室、新闻采编工作室、婚庆司礼工作室、酒店旅馆礼仪娱乐工作室、打字复印文字设计工作室,喷绘广告设计工作室、各种文书服务工作室、书法装裱工作室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的专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些学生的作品和工作实绩在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展览及大型活动中频频入选甚至得奖,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关注。教育部部长周济曾说:“什么是一流,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教育’就是一流。”为此,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荣获“中国十大高职特色院校”的荣誉。“订单式教育”就是当时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延伸和扩大。因此,我们现在迫切要做的是充分的社会市场调查和前瞻的社会市场预测,了解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汉语人才,是作家、文学家、语言大师?还是从事实际工作的专业技术工人?是宣传员、服务员?还是产品策划营销员?从现有的资料显示,社会上需求量最大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以此为目标培养的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这就使得我们高职汉语教育必须侧重培养技能型人才,让那些有创作意识、汉语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继续向文学殿堂前进,有的学生经过一些技术性培训后,还可以派往国外进行职业汉语服务,促使世界各国的人民了解中国,了解汉语。而对于其中相当一部分汉语水平一般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上就要进行相应的引导,将他们培养成为熟练的汉语专业高级技工。随着我们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就业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以往大学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大多是教师、干部、办公室文秘人员,而如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汉语文字服务,高级文秘人才供不应求,由此,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多向型教学模式取而代之。首先,我们要设立更多的专业工作室,事实上,“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市场的衍生物,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由之路。其次,在教学进度上,由以往最后一年进工作室改为第二年进工作室,并且允许学生同时选择多个工作室学习,以扩充他们的知识领域。通过这种形式,培养跨专业、跨领域人才。实现单学科或过于专业化向跨专业、跨领域人才转换,扩大高职学生的就业范围和综合实力。同时,我们在教学上打破了以往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厂矿、企业、公司建立了多个专业实践和学习基地,通过实践课进行直观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转换,让学生由课堂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由填鸭式教学变成主动吸吮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训练,同时,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学习也让学生对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有所了解,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了基础。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过程中,我们还要努力探索、开发我们自己的教材,让理论真正去指导实践。
3.深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积极开拓“订单教育”新市场,树立产、学、研结合的新教学观和新办学理念。在我们教学模式转换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一些用人单位与我们联系,协商让我们负责帮助他们系统培养或短期培训专业技术文秘人员,由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和用人单位的“订单”挂上了钩。为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档次,我们主动寻找用人单位,与他们签订“订单教育”协议,并按用人单位要求培养所需的汉语专业人才,使学生毕业后缩短或取消实习期,直接在工作岗位发挥作用。办学思路的拓宽给学生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中,为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更紧密地结合,我们在拓宽“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同时,又积极在校内策划实训基地。例如,社团文字服务工作站、商业营销文字策划工作站、宾馆酒店司礼服务工作站、法律文书律师事务工作站、节目主持工作站等。这些工作站的开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最近、最直接的实践课堂,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为一些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毕业后无障碍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事实上,高职教育的特色在国外表现得相当突出,学习国外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建立自己的特色,除了与国内具体国情相结合外,还应该有独特的思维模式。我们在建立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和校内实践实训工作站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努力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也是专业实践实训的工作过程,也就是更加直观的学习的过程,彻底消除学生过于为自己的前途担心的“就业前期综合征”和就业前期在工作上的不适应,从而真正实现大学毕业生的无障碍就业。
综上所述,高职汉语“工作室教学模式”和校内以实践、实训为目的的“工作站”模式,其实都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构建的“订单式教育”模式。这种独特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的创造,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因为这种模式能较好地把教育与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紧紧围绕着行业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市场意识、服务宗旨、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方案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运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资源的共享、就业工作的落实等多方面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效益,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因此,也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先锋和前哨。它正引领和带动高等职业教育走向产业第一线,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在高职教育改革向深度发展的过程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全面发挥积极的导向与助推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我国高职汉语专业的复兴和迅猛发展的良好局面将如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周济.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顾京.论产学研的深刻背景和重要支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
[4]冯俊强.创新办学模式,服务地方经济[J].职教论坛,2003(4).
[5]董贵胜.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社会急需人才[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6]商忠.高职汉语课教学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3).
[关键词]高职汉语专业教学适应就业
[作者简介]李自庆(1956- ),男,河南漯河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语文教学论。(河南漯河46200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8-0069-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向深度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在国家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高等职业汉语专业在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冷遇”后,重现生机。高职汉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就业需求,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结合教育部最近制定的《高职高专职业汉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笔者讲授“高职汉语”课程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对高职汉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当前就业需求的一些想法,希望能给高职汉语教学实践提供启示。
一、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与高职汉语教育的联系
高职汉语专业教学模式应该同整个高职教育模式一样,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放在首位。简单地说,高职汉语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汉语实用型人才、高级专业技术型人才。然而,从现实状况看,这个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高职汉语专业教学模式还没能从根本上跳出传统汉语教学的模式。就我们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研室而言,绝大部分教师还偏重于如何培养小说家、诗人,偏重于汉语基础知识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学生也乐于如何成为人师,成为小说家、诗人,或成为具有儒雅风度的“文人墨客”,忽视了职业汉语与市场经济的接轨。由此,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冷遇”也并不奇怪,因为传统汉语专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马上和市场接轨,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在学校学的一些专业知识都存在于大脑中,动手能力几乎为零,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些专业知识还要从头学起,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提高对高职汉语教学实质的认识,彻底改革高职汉语教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事实上,随着高新技术、高新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许多传统职业已逐渐变化和消失。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语言发展的规律。由于新的职业大量涌现,应该逐步树立起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双向选择是当前较为普遍的就业模式,这就需要我们高职汉语教育要勇于改革传统的汉语教育观念,把汉语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高职汉语教育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要培养社会急需的职业汉语人才就要把教育资源与经济资源结合起来,把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实用型汉语人才当成办学的“指挥棒”和“晴雨表”。面对市场的不断变换和挑战,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拿来就能用”的人才,能给企业和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重基础”,也就是重视“本”,现代人才的培养“重实用”“重技术”,也就是重视“标”。因此,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以往的那种先锻炼几年再看能不能用的用人制度已不复存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也遭到质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多与社会接触,使他们在上学期间就开始了解社会,了解本专业不断变化的发展动向,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方向。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既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和动力,又能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高职汉语专业教学适应就业需要的对策思考
1.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定位高职汉语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社会的发展给市场带来极大的繁荣,也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对跨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型工人需求量的大大增加,从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可见一斑。物质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也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们对语言美的追求和社会对应用汉语的需求越来越普遍。大到专业文学家、高级文秘,小到社区经营、婚庆司礼或者网页制作、手机短信的语言设计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对语言文字美的诸多需求,加之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如喷绘员、刻字员、婚庆礼仪主持人、家政服务员、法律文书制作及服务员、打字排印网页制作员、为医院病人服务的娱乐员等。这些都是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在高职汉语教育中充分与社会需求接轨,甚至把高职课堂开办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工种中,力求做到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绝对不能受现有专业和现有培养模式的限制。
2.以市场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从培养职业汉语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出发,改革现有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包括教学场地、教学时间等)。早在几年前,我们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汉语就曾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但由于缺乏系统、认真的调查,始终未能与市场接轨。例如,曾经制定了工作室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第三学年选择进入不同的专业工作室边学习、边工作。与此教学模式配套的工作室当时设置的有节目主持工作室、新闻采编工作室、婚庆司礼工作室、酒店旅馆礼仪娱乐工作室、打字复印文字设计工作室,喷绘广告设计工作室、各种文书服务工作室、书法装裱工作室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的专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些学生的作品和工作实绩在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展览及大型活动中频频入选甚至得奖,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关注。教育部部长周济曾说:“什么是一流,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教育’就是一流。”为此,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荣获“中国十大高职特色院校”的荣誉。“订单式教育”就是当时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延伸和扩大。因此,我们现在迫切要做的是充分的社会市场调查和前瞻的社会市场预测,了解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汉语人才,是作家、文学家、语言大师?还是从事实际工作的专业技术工人?是宣传员、服务员?还是产品策划营销员?从现有的资料显示,社会上需求量最大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以此为目标培养的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这就使得我们高职汉语教育必须侧重培养技能型人才,让那些有创作意识、汉语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继续向文学殿堂前进,有的学生经过一些技术性培训后,还可以派往国外进行职业汉语服务,促使世界各国的人民了解中国,了解汉语。而对于其中相当一部分汉语水平一般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上就要进行相应的引导,将他们培养成为熟练的汉语专业高级技工。随着我们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就业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以往大学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大多是教师、干部、办公室文秘人员,而如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汉语文字服务,高级文秘人才供不应求,由此,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多向型教学模式取而代之。首先,我们要设立更多的专业工作室,事实上,“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市场的衍生物,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由之路。其次,在教学进度上,由以往最后一年进工作室改为第二年进工作室,并且允许学生同时选择多个工作室学习,以扩充他们的知识领域。通过这种形式,培养跨专业、跨领域人才。实现单学科或过于专业化向跨专业、跨领域人才转换,扩大高职学生的就业范围和综合实力。同时,我们在教学上打破了以往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厂矿、企业、公司建立了多个专业实践和学习基地,通过实践课进行直观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转换,让学生由课堂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由填鸭式教学变成主动吸吮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训练,同时,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学习也让学生对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有所了解,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了基础。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过程中,我们还要努力探索、开发我们自己的教材,让理论真正去指导实践。
3.深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积极开拓“订单教育”新市场,树立产、学、研结合的新教学观和新办学理念。在我们教学模式转换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一些用人单位与我们联系,协商让我们负责帮助他们系统培养或短期培训专业技术文秘人员,由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和用人单位的“订单”挂上了钩。为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档次,我们主动寻找用人单位,与他们签订“订单教育”协议,并按用人单位要求培养所需的汉语专业人才,使学生毕业后缩短或取消实习期,直接在工作岗位发挥作用。办学思路的拓宽给学生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中,为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更紧密地结合,我们在拓宽“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同时,又积极在校内策划实训基地。例如,社团文字服务工作站、商业营销文字策划工作站、宾馆酒店司礼服务工作站、法律文书律师事务工作站、节目主持工作站等。这些工作站的开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最近、最直接的实践课堂,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为一些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毕业后无障碍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事实上,高职教育的特色在国外表现得相当突出,学习国外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建立自己的特色,除了与国内具体国情相结合外,还应该有独特的思维模式。我们在建立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和校内实践实训工作站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努力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也是专业实践实训的工作过程,也就是更加直观的学习的过程,彻底消除学生过于为自己的前途担心的“就业前期综合征”和就业前期在工作上的不适应,从而真正实现大学毕业生的无障碍就业。
综上所述,高职汉语“工作室教学模式”和校内以实践、实训为目的的“工作站”模式,其实都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构建的“订单式教育”模式。这种独特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的创造,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因为这种模式能较好地把教育与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紧紧围绕着行业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市场意识、服务宗旨、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方案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运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资源的共享、就业工作的落实等多方面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效益,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因此,也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先锋和前哨。它正引领和带动高等职业教育走向产业第一线,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在高职教育改革向深度发展的过程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全面发挥积极的导向与助推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我国高职汉语专业的复兴和迅猛发展的良好局面将如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周济.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顾京.论产学研的深刻背景和重要支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
[4]冯俊强.创新办学模式,服务地方经济[J].职教论坛,2003(4).
[5]董贵胜.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社会急需人才[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6]商忠.高职汉语课教学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