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员工为亲人
李全顺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平原乡的一个普通农家。在他幼年时,父亲因劳累过度和疾病折磨离开了人世。贫困和苦难塑造了李全顺坚强不屈、永不服输的性格。1984年,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180元钱,并向亲朋好友筹借3万元在西高村建了一个小工厂,这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的雏形。
如今,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已拥有注册资金1个亿,职工200多人。其发展和李全顺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治厂”密不可分的。
靠制度管理人,李全顺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能者上,庸者下”的有效的激励机制、领导、员工上下同心和“人心换人心”的企业管理机制,在工人中确立了“以厂为家”的思想,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留住了人才,稳定了队伍,凝聚了人心,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储备了人力资源。
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职工月平均工资2000元以上,公司承诺每月10号发工资,拖欠一天按1%利息补发。为保证员工能安心工作,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公司按国家规定为职工交纳社会保险,并为公司中层及以上领导和连续在企业工作5年以上的员工,全额交纳养老保险;对新入厂的普通工人为他们交纳养老保险金额的80%。
此外,职工还可以获得合同奖励:签合同3年者,每月奖30元,合同到期奖800元;6年者,每月奖励60元,合同到期奖3000元;10年者,每月奖100元,合同到期奖1.2万元。对新入厂职工,工作满3个月者补助生活费3元/天;满6个月者补助4元/天;满一年者补助5元/天。员工结婚、生子,李全顺都要送上礼物;员工家有困难,他尽力帮助。
质量信誉,胜似生命
“时刻为消费者利益着想,产品不能使用,包退包换,负责往来运费,每件赔偿50元损失,数量不够缺一赔十”,这些承诺,印在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产品包装箱上。
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的产品是极为普通的镀锌丝、圆钉,仅新乡市周边就有500余家大大小小的同类企业,竞争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李全顺视质量和信誉为企业的生命。
公司生产的产品初期曾经出现质量问题,李全顺如数兑现承诺。他这种视消费者利益高于一切的经营理念,赢得了消费者信赖,公司订货电话接连不断,提货商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
“我公司没有业务员跑市场,但我实际上有成百上千的业务员帮我跑市场,质量、信誉、口碑就是我的业务员,他们会帮助我宣传的”。至今,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无一名业务人员。
由于质量过关,2003年8月,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产品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先后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合列为“质量信誉跟踪产品”、“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全国市场信得过品牌”、“国家质量检测连续合格产品”、“2009年度中国行业十大著名品牌”、“2009年度中国中小企业品脾100强”;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无投诉先进单位”、“质量之星企业”、“全国质量诚信示范企业”,被新乡市资信评级委员会评为AAA级信用企业。
带领百姓共同致富
李全顺已连任三届西高村村委会主任、两届村党支部书记。为推动西高村发展集体经济,李全顺慷慨解囊,拿出30多万元搞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修补公路、安装路灯、架设有线电视线路等,李全顺都会赞助几千甚至上万元。
2007年,西高村响应上级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号召。“创卫”工作开展以来,为减轻村民负担,李全顺捐资20万元,又无息借款给村委会,改善村里硬件设施,加强西高村两个文明建设。
同时,他还经常到村民家里走访,了解群众疾苦、调解邻里矛盾、解决实际困难,扶持村民做生意。为村民购买养殖、种植的书籍,带领村民致富,促进了西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996年,西高村一家民营鞋厂因缺乏流动资金面临倒闭,李全顺为该厂担保贷款30万元,后该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李全顺主动偿还了30万元贷款。
1999年,李全顺个人出资33.8万元,打建一口深240米的螺旋钢管井、建成高32.6米的水塔一座,为村民解决了吃水问题。
2000年7月,李全顺又引导村民创办16家家庭工厂,并给予多种帮助:为村民免费拉设备,负责技术指导与进原材料、销货,负担工商税务等一切费用。如今,这16户村民每年每户收入3万至10万元不等,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奉献
从2004至2010年,李全顺连续举办七届“全顺杯”老年运动会,为新乡市的体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为新乡市老年人献上了一份爱心。多年来,李全顺尊老爱幼、帮贫救困、拥军优属,向各种帮扶对象捐资超过200多万元。
每逢中秋节,李全顺都会个人出资为西高村村民每人发一斤月饼。过春节,他出资为西高村村民发一斤香油;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两件军大衣、电热毯、太空棉被、毛毯、床单、毛巾被、枕头等;给军属特困户,每户送50斤大米、50斤面粉、10斤大肉、10斤粉条。过老人节,他带领老人们去旅游、看戏、看全国跳伞锦标赛,到济源猴山观光,又到北京天安门、故宫、圆明园、长城、山东日照、青岛等地游玩。
从2005年5月起,李全顺为西高村所有60岁以上老人再献一份孝心,每月18日给每位老人发50元生活费。自2009年6月起,每月16日李全顺为十里铺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50元零花钱。
另外,为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培养下一代,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减轻农民负担,每年8月25日到31日,全村学生升级考试,平均每门成绩80分以上者奖50元,全班总成绩第一名奖100元;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奖1万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李全顺马上在村里、厂里召开“情系灾区、奉献爱心”动员大会,当场捐资5万元;在西高村,他又带头捐资500元;在十里铺村捐资500元;在卫滨区工会抗震救灾活动中,他捐资1000元;之后他又交纳了200元特殊党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李全顺在“情系玉树、爱心无限”现场捐款10万元。
李全顺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人民代表、劳动模范无私的高尚情怀。但李全顺对自己却要求严格:他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他穿和工人一样的工作服,在职工食堂排队吃饭。他的勤俭朴素,为周围人树立了榜样。
新机遇,新跨越
当前,李全顺正在积极筹建铜产品加工项目,此项目已在河南省、新乡市发改委备案。一期10万吨铜产品加工项目为:5万吨无氧铜杆、2万吨铜扁线、1万吨铜排、1万吨换位导线、5000吨单晶铜、5000吨特殊用途电磁线。
第一期项目总投资7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年均实现销售收入58.86亿元,创利税3.1亿元。
第二期计划总投资8亿万元,2012年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利税达5亿元。
第三期计划总投资10亿元,2013年投产,生产高科技节能电器。预计年销售收入30个亿,利税8个亿。
三期总共投资25个亿,预计销售收入110个亿,利税16个亿。该项目将以全顺铜业强有力的技术、管理团队以及良好的声誉为依托,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我是一名企业家,一名人民代表,一名共产党员。造福于民,帮助百姓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要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党增添光彩。”李全顺的企业在一天天做大做强,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李全顺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平原乡的一个普通农家。在他幼年时,父亲因劳累过度和疾病折磨离开了人世。贫困和苦难塑造了李全顺坚强不屈、永不服输的性格。1984年,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180元钱,并向亲朋好友筹借3万元在西高村建了一个小工厂,这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的雏形。
如今,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已拥有注册资金1个亿,职工200多人。其发展和李全顺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治厂”密不可分的。
靠制度管理人,李全顺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能者上,庸者下”的有效的激励机制、领导、员工上下同心和“人心换人心”的企业管理机制,在工人中确立了“以厂为家”的思想,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留住了人才,稳定了队伍,凝聚了人心,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储备了人力资源。
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职工月平均工资2000元以上,公司承诺每月10号发工资,拖欠一天按1%利息补发。为保证员工能安心工作,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公司按国家规定为职工交纳社会保险,并为公司中层及以上领导和连续在企业工作5年以上的员工,全额交纳养老保险;对新入厂的普通工人为他们交纳养老保险金额的80%。
此外,职工还可以获得合同奖励:签合同3年者,每月奖30元,合同到期奖800元;6年者,每月奖励60元,合同到期奖3000元;10年者,每月奖100元,合同到期奖1.2万元。对新入厂职工,工作满3个月者补助生活费3元/天;满6个月者补助4元/天;满一年者补助5元/天。员工结婚、生子,李全顺都要送上礼物;员工家有困难,他尽力帮助。
质量信誉,胜似生命
“时刻为消费者利益着想,产品不能使用,包退包换,负责往来运费,每件赔偿50元损失,数量不够缺一赔十”,这些承诺,印在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产品包装箱上。
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的产品是极为普通的镀锌丝、圆钉,仅新乡市周边就有500余家大大小小的同类企业,竞争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李全顺视质量和信誉为企业的生命。
公司生产的产品初期曾经出现质量问题,李全顺如数兑现承诺。他这种视消费者利益高于一切的经营理念,赢得了消费者信赖,公司订货电话接连不断,提货商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
“我公司没有业务员跑市场,但我实际上有成百上千的业务员帮我跑市场,质量、信誉、口碑就是我的业务员,他们会帮助我宣传的”。至今,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无一名业务人员。
由于质量过关,2003年8月,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产品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先后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合列为“质量信誉跟踪产品”、“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全国市场信得过品牌”、“国家质量检测连续合格产品”、“2009年度中国行业十大著名品牌”、“2009年度中国中小企业品脾100强”;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无投诉先进单位”、“质量之星企业”、“全国质量诚信示范企业”,被新乡市资信评级委员会评为AAA级信用企业。
带领百姓共同致富
李全顺已连任三届西高村村委会主任、两届村党支部书记。为推动西高村发展集体经济,李全顺慷慨解囊,拿出30多万元搞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修补公路、安装路灯、架设有线电视线路等,李全顺都会赞助几千甚至上万元。
2007年,西高村响应上级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号召。“创卫”工作开展以来,为减轻村民负担,李全顺捐资20万元,又无息借款给村委会,改善村里硬件设施,加强西高村两个文明建设。
同时,他还经常到村民家里走访,了解群众疾苦、调解邻里矛盾、解决实际困难,扶持村民做生意。为村民购买养殖、种植的书籍,带领村民致富,促进了西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996年,西高村一家民营鞋厂因缺乏流动资金面临倒闭,李全顺为该厂担保贷款30万元,后该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李全顺主动偿还了30万元贷款。
1999年,李全顺个人出资33.8万元,打建一口深240米的螺旋钢管井、建成高32.6米的水塔一座,为村民解决了吃水问题。
2000年7月,李全顺又引导村民创办16家家庭工厂,并给予多种帮助:为村民免费拉设备,负责技术指导与进原材料、销货,负担工商税务等一切费用。如今,这16户村民每年每户收入3万至10万元不等,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奉献
从2004至2010年,李全顺连续举办七届“全顺杯”老年运动会,为新乡市的体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为新乡市老年人献上了一份爱心。多年来,李全顺尊老爱幼、帮贫救困、拥军优属,向各种帮扶对象捐资超过200多万元。
每逢中秋节,李全顺都会个人出资为西高村村民每人发一斤月饼。过春节,他出资为西高村村民发一斤香油;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两件军大衣、电热毯、太空棉被、毛毯、床单、毛巾被、枕头等;给军属特困户,每户送50斤大米、50斤面粉、10斤大肉、10斤粉条。过老人节,他带领老人们去旅游、看戏、看全国跳伞锦标赛,到济源猴山观光,又到北京天安门、故宫、圆明园、长城、山东日照、青岛等地游玩。
从2005年5月起,李全顺为西高村所有60岁以上老人再献一份孝心,每月18日给每位老人发50元生活费。自2009年6月起,每月16日李全顺为十里铺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50元零花钱。
另外,为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培养下一代,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减轻农民负担,每年8月25日到31日,全村学生升级考试,平均每门成绩80分以上者奖50元,全班总成绩第一名奖100元;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奖1万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李全顺马上在村里、厂里召开“情系灾区、奉献爱心”动员大会,当场捐资5万元;在西高村,他又带头捐资500元;在十里铺村捐资500元;在卫滨区工会抗震救灾活动中,他捐资1000元;之后他又交纳了200元特殊党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李全顺在“情系玉树、爱心无限”现场捐款10万元。
李全顺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人民代表、劳动模范无私的高尚情怀。但李全顺对自己却要求严格:他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他穿和工人一样的工作服,在职工食堂排队吃饭。他的勤俭朴素,为周围人树立了榜样。
新机遇,新跨越
当前,李全顺正在积极筹建铜产品加工项目,此项目已在河南省、新乡市发改委备案。一期10万吨铜产品加工项目为:5万吨无氧铜杆、2万吨铜扁线、1万吨铜排、1万吨换位导线、5000吨单晶铜、5000吨特殊用途电磁线。
第一期项目总投资7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年均实现销售收入58.86亿元,创利税3.1亿元。
第二期计划总投资8亿万元,2012年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利税达5亿元。
第三期计划总投资10亿元,2013年投产,生产高科技节能电器。预计年销售收入30个亿,利税8个亿。
三期总共投资25个亿,预计销售收入110个亿,利税16个亿。该项目将以全顺铜业强有力的技术、管理团队以及良好的声誉为依托,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我是一名企业家,一名人民代表,一名共产党员。造福于民,帮助百姓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要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党增添光彩。”李全顺的企业在一天天做大做强,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