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Ma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了相应的挑战。本文从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入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优化调整的措施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强化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19
  随着信息社会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互联网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特定的影响。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高校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合理创新,在充分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逐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其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应用,已经逐步使网络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并且网络中所蕴含的信息资源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网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征,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素材,进而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创造条件。
  2.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开放网络的影响下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过于枯燥的教学讲解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教学实效的获取。而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也就是说,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呈现出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征,所讲解的相关知识更为全面,为教学活动的组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推动高校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3.能够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网络信息本身具有即时性特征,因此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让教育者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进而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这对教学实效的提升也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也能够让学生在虚拟的空间中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让教师能科学合理地对教学策略加以调整,并且借助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想引导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后空闲时间也能够及时地进行自主学习,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条件。
  二、“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
  1.“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存在玩物丧志的现象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在网络上不仅能够接触到相关教育资源,也会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例如,当前网络上存在的网络游戏的内容形式惊险刺激,大学生极易在网络游戏中迷失自我,丧失学习积极性;国内外不良网站的信息也会导致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丧失自我,侵蚀学生健康的心灵。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难度,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深入开展。
  2.“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生活方式带有一定的虚拟性
  虚拟性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所具有的一项重要特色,网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会带有一定的虚拟性质。虚拟性的存在也让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具有相应的虚拟身份,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在相关事件中自由发表自身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沉迷于自己所构建的虚拟世界,不仅严重限制了学生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养成。
  3.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受到网络自身优势的影响,现阶段,网络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但是受到网络发展过于迅速的影响,现阶段我国还未形成较为健全的网络管理规范,管理的被动造成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良信息充斥其中,高校学生在长期接触网络的过程中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身心发展出现一定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存在导致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不信任心理,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思想引导方面的优势逐渐丧失,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1.建立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事务管理工作中,“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制订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网络信息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事务类工作流程进行相应的简化,并利用网络在预约和检索方面的优势,实现校内教育工作与网络服务工作的有机对接,进而为工作效率的提升创造条件。同时,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过对学生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和备案,及时分析和发现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具有较强针对性教学策略的制订创造条件。此外,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建立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数据网络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一定的管理服务,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相关事务进行有机整合,为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创造条件,促使教师能够借助网络服务管理平台技术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引导,向学生分享相关教学资源,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促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以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线上和线下融合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思想政治线上和线下联合教育的开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在线教育,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后自觉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逐步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现阶段,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在线教育一般为线下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手段,因此其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各项功能的发挥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在线教育的重视,使其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环节,真正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完成课堂的学习后,能够根据自身不足和深入学习的需求,自觉接受在线教育和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及时对相关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在逐步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相应的支持。
  3.以服务为基本宗旨,构建一体化网络教育体系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网络社交活动的开展成为可能,对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学生借助网络技术进行网络社交的过程中,要想对学生社交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就应该对社交计算加以探索。社交计算简单地说就是计算机系统与个体社交行为相融合的产物,是计算机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而网络社交也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类型的社交网络和社交平台逐渐建设起来,为学生参与网络社交活动创造了条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网络社交活动的积极性。因此,要想对高校大学生网络社交活动加以管理,就应该借助网络计算,以服务为宗旨,构建相对科学的网络社交教育服务体系,在满足学生参与网络社交需求的同时,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融入社交体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学引导,促使学生在参与网络社交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思想认识,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强化创造条件。唯有如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网络社交活动才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重视预防工作,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和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广泛渗入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也逐渐发展成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公众讨论的重要平台,网络信息对学生精神思想产生着特定的影响。而校园网络作为学生接触社会网络信息的媒介,校园网络中的相关舆论信息能够对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进行全面而直观的反映。一般情况下,高校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力不强,甚至一部分学生情绪易激动,因此一旦社会上的相关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煽动性影响,就极易造成群体性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该加强对不良信息预防工作的重视,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和监督,最大限度避免不良信息侵入校园网络中,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上网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互联网+”时代逐渐到来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想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结合时代需求和学生成长特色对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改革,使其能够真正满足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成长的需要,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担负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 波.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6):19-21.
  [2]李丽鹏,王 峰,朱玲利,等.论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58-59.
  [3]张露莹.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5):29-3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二次课改的发展以及学生个性的日渐突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首先通过阐释的方式为高中班主任这一角色定位,然后分析当前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方式,最后,侧重研究主课教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1.高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本质在于促进班级发展。每个班级的特点不同,所处的环境与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也势必要顺应历史的发展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本人作为一个多年身居教学一线的中职语文老师,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开展中职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21  1.重视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  现在
中图分类号:632.58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5-10-28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兴趣的激发和调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兴趣也是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的动力,对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过程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是每个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人才。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改革创新;措施;研究  1.不断发挥主体性,并进行有效创新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要坚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12  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第三个“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修改,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成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因此,指导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会学习”,也就成了老师们在体育课堂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在小学体育课堂,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会体悟,学会评议?在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