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ie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探讨高校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数理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入手,提出我国高校应加强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并从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及课程改革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 现状分析 改革建议
  一、引言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早在30多年前,我国各个高校就相继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公共英语课、政治课一样,成为大一新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及具备初级软件开发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提高利用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30多年来,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逐渐出现新问题,这要求我们用不断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使其日趋完善。
  二、我国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文理分科教育制度将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划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由于文科生缺乏数、理、化等课程的系统学习,其思维方式、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会稍微差于理科生。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所有学生都使用统一的教材,忽视了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差别,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必然会导致课程教学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1.学校领导对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大多数高校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仍使用统一的教材,仍未建立起专门的文科计算机实验室,同时也未拥有专业的文科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等,这些说明学校领导还未认识到现行的课程教学体系的不足,未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未构建全新的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2.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激励驱动机制。首先,课程内容更新缓慢,严重滞后于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其次,相对于理科生,文科生的相关数理知识欠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导致他们感觉现有课程内容的难度较大,尤其是程序设计等创造性课程内容。此外,分配的课时较少,又不是专业课,学生便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最后,课堂内容与实际应用严重脱离。长期以来,文科生往往把自己定位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要求的提出者和使用者,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熟练操作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即可。缺乏激励驱动机制是阻碍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的致命伤。
  3.文科计算机课程教学形式和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单一化。在我国高校中,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通常是大课灌输式教学,即一个教师同时向来自于不同专业的100个甚至300个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虽然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弥补高校教学资源的不足,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主的单一填鸭式教学方式是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在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面,大多数高校偏向于总结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过于重视文科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对文科生计算机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查。
  三、关于我国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1.为解决文理科学生知识基础、不同专业需求的差异等问题,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我们应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重新划分计算机课程内容和知识点,并将其进行细化和模块化,科学分层后供各个院系根据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择。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分层化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将原来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划分为《大学计算机应用》和《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两门课程。基于文科学生是未来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要求的提出者和使用者,以及文科学生数理基础知识薄弱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低的特点,高校可以开设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一些高校就开设了专门针对文科学生的《VBA在文科专业中的高级应用》课程,相比JAVA、C 等程序设计语言,VBA的语法要求较低,并且学习平台是熟悉的OFFICE,该课程凭较低的技术平台和显著的应用效果很容易被文科生接受。
  2.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重新定位:与最新技术发展相同步;与不同专业需求相适应;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根据文科学生数理知识基础薄弱、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重新修订计算机基础课程目标:在普及计算机文化的基础上,使文科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概念,拉近与理科生的距离,并不断提高文科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其与最新技术发展相同步。根据文科生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和专业相结合的网络技术、多媒体及数据库等计算机相关课程。各个高校应建立文科计算机实验室,文科生可根据自己专业学习需要自主选择计算机实验,将课堂学习和实际动手相结合。
  3.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群的建设。在总结国外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内高校几十年来的课改成果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高校应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群。计算机课程群是由多门计算机课程组成的群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具体情况自主地选择其中一门或几门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有关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建设,国内高校已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如将整个课群体系划分为基础课群、程序课群、软件课群、硬件课群、应用课群等。[1]也有院校将15门计算机公共课划分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课程群”、“多媒体处理课程群”、“信息处理课程群”三大课程群。[2]计算机课程群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换而不断进行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建设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4.建立高校文科计算机课程改革评价机制。课程改革评价机制是整个课程改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课程改革和完善的动力,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任课教师总结、文科类院系意见反馈及文科学生的评价和建议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改进教学形式,进而实现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顾春华.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于课群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08(15).
  [2]王志强,傅向华.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及其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5).
其他文献
数学复习面广量大,不少学生感到既畏惧,又无从下手。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回归课本,注重基础,重视预习。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回归课本,自己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教材上的每一道例题、习题再做一遍,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实实,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则不达。复习课的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
乡土地理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学习对于加强乡土乡情教育,培养爱乡热情非常重要,同时也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因此对于乡土地理的考查在淮安市历次中考中都有体现。  一、考查地域范围  1978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中把“乡土地理”的范围规定为:一般包括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和本县地理;而国家教委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1987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
该文以c-raf mRNA为靶点设计反义抗肿瘤药物、探讨了mRNA链上有效靶位的局部构效关系.研究了反义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多靶点作用及与放化疗方法合用等问题.首次提出反义硫代寡核
摘 要: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现代化  时代呼唤语文教育改革。21世纪,人们敏锐地感觉到新时代的气息。面临着悄然到来的新的时代,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应思考和调整培养目标,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摘 要: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传统电子类专业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改革。以安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文章分析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理论知识点学习等在传统培养方式下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时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利,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  关键词: 电子类专业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