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555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教育条件下的学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无法安心在传统的课堂里学习,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龙头的教学模式难以为继。本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个教学班进行教学改革试点,通过教学团队共同努力,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G712.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接受大众化教育的学生表现出学习需求多样化和谋生吃饭务实化的特点,使得传统学科体系下的精英教育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从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生存发展来看,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我们现有的过分依赖理论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从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现象,这说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变革,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迫在眉睫。我校于2011/年选择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一个教学班,进行教学改革试点,通过教学团队共同努力,收到预期效果,也得到学院领导的肯定。
  一、改革的思路和目标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群)任职的实际要求,以技能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构建工学结合框架下具有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培养人才的总纲领,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所以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改革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开始。为突出以就业为导向,我们本着“依托企业、打造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企业”的宗旨,来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过程是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对相关职业岗位分析,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得出专业培养学生需要的能力、素质和知识,从而总结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之后以进行课程组织与安排,实现工学结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三、专业课程内容设计
  专业技能培养平台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养的关键课程,所以专业技能培养平台课程设计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培养人才是否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实现培养生产一线高端机能人才的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按学科理论体系来构建专业课教学内容,不再按传统传统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方式构建教学内容,而是按照技术领域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结合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以技能培养为核心,采用基于实际典型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便于学生就业。具体思路是通过学生就业的实际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得出支撑岗位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就是要教授的教学内容,然后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载体,设计真实的教学情境(生产任务),以便学生在真实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练习专业技能,学会专业知识,养成职业素养。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良好学习效果,教学团队精心设计了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实现了学生和教师角色转换。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做),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做),进行方案实施(自己做试验),自己完成实验数据、现象、结果记录、整理和处理(做),自己完成实验报告(做),完成技能提高和知识的总结,真正实现了学生“做”中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引导、演示、指导和评判(做)完成教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做”中教,有力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 “教、学、做”合一。教学整个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在各个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穿插各种教学方法。
  五、考核方法设计
  为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很学生把学习经历主要放在平时,教学团队设计了以技能考核为主、以平时考核为主的新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法中,加大了平时考核力度,引导学生把学习精力尽量放在平时,克服了传统考试方法中考前突击的弊病;同时平时考核的内容都是教学过程中的过程考核,保证每个教学环节达到教学要求,实现了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保证了教学质量。在平时考核中的方案陈述考核、实训操作考核和单元操作技能考核中,除了教师进行考核外,还增加了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实现师生共同参与考核。
  六、采用團队教学的组织模式
  为保证良好教学效果,教学中采用团队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团队由管理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他们分工合作共同进行教学,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体现团队特色。
  七、教改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改革成功与否教学内容设计和整合是关键之一,怎样把技能培养和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达到高素质技能培养的高职教育要求,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和把握的关键因素,虽然前面已经介绍了我们的做法,但度的把握难度较大;其次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把握是影响教学效果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至关重要;此外如何解决人才培养专与兼的问题等问题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另外教学团队协作问题、实验实训条件问题,学生讨论和实训方案制定安排和效果问题,工作量问题等等。
  参考文献
  [1]菲利浦·泰勒.課程研究导论[ M ].北京: 春秋出版社,1989. 19.
  [2]王策三,等.基础教育改革论[ 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3]靳玉乐,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5, (9) .
  [4]杨小微.近二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方法论探析[J].教育研究, 2000, (3).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的开展,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实用型人才,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提高教学的市场适应性,成为了当前中职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对于现阶段中职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市场适应性;中职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G191  中职教育通过采用系统化的职业教学体系,培养出了大量
教学内容:《语文》二年级上册写话四。  教学目标:  1.在快乐中体验写作的乐趣,能描写游戏的过程,做到语句通顺连贯,并初步体会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  2.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有条理地记叙游戏的经过。  教学准备:画有雪人的小黑板及一块丝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同学们,转眼又到冬天了,今天
教学内容:《语文》二年级上册写话五。  教学目标:  1.抓住画面中的重点部分进行细致观察。  2.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连贯地说出来。在说的基础上,学会写完整、连贯的几句话。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表达的欲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联系生活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看见过哪些动物呢?看完后有什么感想?  2.揭题。这节课,老
教学内容:《语文》二年级下册写话一。  教学目标:  1.留心观察春天,了解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现美景,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发挥想象力,进行适当联想。  教学重点:能抓住春天的特征来写,并运用恰当的比喻将眼中的春天描绘出来。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到野外观察景物。积累描写春天的好词,收集春天的美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春姑娘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五彩缤
【编者按】2014年12月21日下午,首届黑马创交会之“千企万人招聘大集”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此次活动实现了本届创交会“四大交易”中的人才交易功能,吸引了120家创业企业和1000多名求职者参与。黑马HRD(人力资源总监)联盟也在这场招聘大集上正式成立。作为“双十二”招聘节的线下延伸,这次O2O招聘节为何能成功举办,其中又有哪些关键节点?  2014年,本地服务业O2O成为资本和媒体热捧的对象,每
教学内容:《语文》二年级下册写话三。  教学目标:  1.能从风光、物产、变化等方面写写自己的家乡,做到句子通顺、连贯、完整。  2.了解家乡的风光、特产、变化,设想家乡的未来。  3.通过介绍与练笔,感受家乡的美,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具体、有序地表达,能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或照片。  
教学内容:《语文》二年级下册写话五。  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熟悉的动物,能清楚、有条理地写下来。  2.激发亲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种动物,表现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动物世界》的光碟、投影仪。  2.谜语卡3~4张(每张上面写上谜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猜谜: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出几个动物谜语给你们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