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的朝核危机大考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l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5日朴槿惠就职韩国总统典礼,距离去年12月19日她以突破性的过半数得票率赢得大选,中间足足有近两个月时间。这期间她提名74岁的前宪法法院院长金容俊为新总理人选,首先向中国派遣特使并让其向习近平转交了自己的亲笔信,还先后接见了美、中、日、俄驻韩大使,但最吸引外界目光的还是她在朝鲜问题上的基本理念、政策思路和最新表态。
  早前,在韩国大选投票前一周,朝鲜冷不丁地突然发射“银河3号”火箭,客观上帮助朴槿惠赢得了与左派对手差距甚小的总统选战。现在,有关朝鲜即将举行第三次核试的传闻早已沸沸扬扬,若朝鲜果真在朴槿惠就职前后开展核试验,那将是这个母亲被朝鲜特务错手杀害,自己会晤过金正日的“把自己嫁给国家”的女性出任总统后所面临的第一场外交大考。

“信任政治”改弦更张?


  出生于1952年的朴槿惠,对于1953年7月27日宣告停战的朝鲜战争或许没有多少切身体会,但对于朝韩“冷对峙”最严重时期的特殊记忆却是同龄人所无法企及的。自9岁便入住青瓦台、并在其中生活了10多年的朴槿惠,面对着父亲朴正熙(1961~1979年任总统)曾两度遭朝鲜特务暗杀的冲击,自小就有着对朝鲜威胁的强烈意识;后来代母担当“第一夫人”并出访外国,也使得如今这个看似温婉的女人有着早熟而硬派的神经末梢。
  父亲被情报助手暗杀身亡后,朴槿惠在20多年间一直过着极低调的生活,直到在1998年韩国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后选择加入保守派别的大国家党,并当选为国会议员。就在当议员的生涯中,她破天荒地出访平壤,并与父亲曾经的死敌金日成的儿子会面。她也曾出访美国作大学演讲,坚持美韩联盟对区域安全的重要性。这些经验都使她在外交思维上,以较务实的作风维持对韩国最有利的区域定位,避免意识形态与其它不必要的纷争。她在竞选总统期间的一大朝鲜政策主张,就是旨在修正李明博一味对朝施压路线的“信任政治”。
  朴槿惠所提倡的“信任政治”,背后理念跟李明博执政后期有关朝鲜政局不稳的评估是有明显差异的。当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在2010年被公开他的健康危机后,李明博政府顷刻的思维是,要好好准备朝鲜政权即将崩溃的一天。正因如此,他才会在2011年前后推出“统一税”,并期望透过更进一步的经济制裁加大朝鲜政权倒台的可能性。然而,事实最终证明李明博的期望是基于错误的情报和判断。这也促使了朴槿惠重新评估朝鲜政权内部的稳定度。
  经过初步的评估,朴槿惠定出了“信任政治”这一糅合了李明博与前总统卢武铉对朝政策的混合体。自从2010年 “天安号”和翌年延坪岛事件后,朝韩之间的互信已经荡然无存。然而,回顾过去5年李明博与朝鲜的一面倒对抗,朴槿惠却认为单单依赖军事震慑朝鲜,绝不是解除半岛危机状态的最有效方法。她的“信任政治”在不会再走单纯无条件向朝鲜提供援助之路的同时,也不会完全封锁与朝鲜对话的机会。实质上,她希望朝鲜可以履行和信守与韩国和国际社会曾经签订的条约,建立基本的互信;其后,韩国会按照不同事件的特性向朝鲜提供合作或协助,但必须是互动性的—单方面的“阳光政策”不代表信任政治。朴槿惠设想,当信任建立以后,韩国会扩大与朝鲜的全方位合作,甚至在首尔与平壤互建“朝韩合作办事处”,推动非政治性的交流。另外,她亦曾援引当年中美建交、以埃签订和约和欧盟建立的例子,证明与敌对国建立互信并非虚无缥缈的空想概念。
  提出“信任政治”一年多来,朴槿惠也在为这理想蓝图如何落地愁苦不已。虽然在竞选过程中她曾表示愿意与金正恩会面,也不设前提,但在2012年11月炮轰延坪岛两周年纪念日后,她再重申新国家党(后改名为新世界党)的既有立场,即把“朝鲜道歉”与将来改善朝韩关系挂钩。并且,她其后更回到强硬姿态,指若朝鲜向韩国主动作出军事挑衅时,韩国不但要强化自我防卫能力,更要向朝鲜表达须为此行动付出沉重代价的信号,亦即会加强美韩的军事联盟。今年1月10日,朴槿惠在与中国副外长张志军会面时表示,朝韩对话和合作,甚至人道主义援助的大门始终开启,但“坚决不能容忍朝鲜开发核武器”。种种外交举动,标志出朴槿惠的对朝政策依旧保留不少李明博的影子。或者说,在尚未执政前,朴槿惠已经在逐渐修正自己的对朝“信任”政策。
这个看似温婉的女人有着早熟而硬派的神经末梢。

人事班底与外交走势


  朴槿惠筹备中的外交班子,不少是具份量和有深厚外交经验的前官员和学者。就统一部部长而言,现时青瓦台秘书室长任太熙是热门人选之一。任太熙理念温和,曾在2009年于新加坡与朝鲜的统战部部长会面。为维持美韩联盟合作,朴槿惠也在考虑任用曾是总统高级秘书、并有30多年外交经验的尹炳锡出掌外交通商部、国家安全部或驻美大使馆,务求以经验给予美韩关系更大的合作承诺。朴槿惠的朝鲜问题顾问,现时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朝鲜问题学者崔大石,也是新政府外交班子的热门人选之一。另两位在对朝政策上较强硬的学者,现时“韩国国防研究院”的白承周和“韩国国家统一研究院”的全成勋,是朴槿惠当选后把对朝政策推向较强硬倾向的核心热门人选。当然,作为平衡角色,对朝策略视野较温和的高丽大学朝鲜问题专家柳何烈和统一研究院樸永浩教授,也是有助朴槿惠建立平衡外交的合理人选。
  由于早前韩国智库预计今年2月上台的朴槿惠政府将会面临21世纪以来最恶劣的对外环境,朴槿惠也兑现竞选中的承诺,将仿效前总统卢武铉时代,直接在总统秘书室下设立安全室,把重心从国家安全委员会事务处转移到秘书室下的安全室。一旦有事,国家安全室将联络外交部、统一部、国家安全部等有关部门,立即联合处理危机。这个外交机构权力重整,正反映出朴槿惠将会提升总统直接处理和领导外交或安全问题的能力,避免李明博时代不同外交部门与统一部立场不统一、协调混乱的情况再次出现。
  固然,每一次韩国大选后出现的政权流转,都会对韩国的外交政策倾向带来实质性的态度转向,然而,一些外交策略上的基本价值和核心信念,却不会因政权更替而变。自2011年中国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后,中韩的稳健外交格局是凌驾于青瓦台政党政治之上的。近期,中方和朴方面互派特使,引发日媒醋意浓浓。这种近年来鲜见的中韩频繁外交互动,显示朴槿惠有意重新调节韩国在中美之间的定位,一方面维持与美国的全面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则会把与中国的关系定位为合作伙伴关系。
  然而,与个别周边国家的关系,随着李明博时代的终结也有调节的空间。首先,在与美国的关系上,随着美国国务院缩减驻韩美军军费,韩方将承担更多驻军费用,朴槿惠会维持以40%以下的负担比例为妥协底线,不会在此问题上让步。其次,在“克里-奥巴马”的配搭下,美国对朝政策或许会转向“对话”为主,朴槿惠要防止一旦朝美绕开韩国直接对话,出现冲击韩国的“通美封南”客观效果,可能会对美提出约束性要求。
  2012年一场独岛风波,破坏首尔与东京政府关系至多年来的谷底。但随着曾高调登上独岛的李明博下台,日韩理应有共同语言,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可是,领土问题以及慰安妇问题缠结很深,安倍又提出要修改宪法,改自卫队为国防军,这又势必影响韩日关系。安倍7年前曾送礼慰问被文具刀割伤脸部的朴槿惠,如今却不获邀请出席朴槿惠在首尔的就职典礼,同时取消原定的2月访韩计划。可见,韩日关系的改善,还要看双方民族主义情绪能否缓和。
  无论如何,以李明博投机策略导致的外交困境作为一大教训,朴槿惠断言不会再走昔日“一面倒亲美”的外交路线,希望以较务实的理念维护韩国国家利益。回顾过往的5年,朝韩、中韩和韩日关系都曾偶发外交危机,对区域性合作和朝鲜半岛走向和平发展的应有趋势造成冲击。未来的5年间,朴槿惠以较丰富的外交经验,将会发展出一套属于她独有的外交蓝图,但像朝核危机一样的突发事件,还是会此起彼落地出现在东北亚地缘局势中,构成对其外交理念的一大考验。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能更好地转型吗?很多人都明白:就看未来的5年、10年了。这也是“两会”后,人们的普遍期盼。  今天各种社会问题的确不少。它以普遍缺乏信任和不安全感为标志,来到了“是否变坏”的临界点。不下大力气进行“社会拯救”的话,也许会积重难返。  很多东西“再也不能这样了!”—包括社会治理的思路,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相处。中国社会,急需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社会演化  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是过去把它弄成了这
“对于冲绳来说,钓鱼岛事件是一个重新认识冲绳与日本、中国以及朝鲜半岛等周边国家交流历史的契机。”在2010年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后,澳大利亚东亚问题学者加文·麦考马克(Gavan McCormack)在其《小列岛、大问题》一文中这样写道。在加文·麦考马克看来,分析中日钓鱼岛争端,离不开对冲绳“前世”即琉球王国的历史追寻;探究冲绳的未来,离不开对冲绳“今生”即美军在亚太最大“基地岛”的现实思考。 
中国的医疗器械很早就开始招标,但价格却迟迟难降。  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什么?“人没了,钱还没花完”还是“人还活着呢,钱没了”?其实,最可怕的是人没了,钱也没了。“任何人都不应当从别人的不幸中牟利”,但是,在中国,“左手医药,右手器械”,病人常常成了待宰的羔羊。  继葛兰素史克案揭开药价虚高黑幕之后,历时3年的强生与北京锐邦涌和科贸有限公司的官司近日终于尘埃落定,强生由于限制转售价格被判构成纵向垄断,
1977年,两位当时年青的学者修普(Laurence H. Shoup)及敏特(William Minter)合写了一本重要的著作《帝国脑力托拉斯》,这是了解大英帝国过渡到大美帝国的重要著作。  书中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凡尔赛会议期间,大英帝国的核心帝国经营精英郎尼预见到大英帝国末日无多,大英帝国所打造的帝国秩序已需转移到同文同种的美国身上,于是在1918年即决定要在美国成立政商军事学精
10年前退休后,陈方正专注于科学史的研究,这是他的物理学背景和人文社科素养的最佳结合点。2009年,陈方正出版了专著《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从另一角度探讨了“现代科学为什么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中国”的“李约瑟问题”,此书广受赞誉。  陈方正出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前是该校秘书长和物理系教授。他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1966年获布兰代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即到香港中文大学物
7月9日1时左右,日本关西电力位于京都北侧福井县的大饭核电站3号机反应堆实现全面运作,标志着自北海道的泊核电站3号机组5月5日关闭以来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日本全境“零核电”状态终结,同时也意味着自去年3月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停止运转的众多核反应堆拉开了重新运转的序幕。  日本政府之所以顶着民间的抗议声浪,于6月16日宣布重启大饭核电站3号和4号机组,为的是减轻企业和财政的压力,保持本国核工业技术的领先。
多金、镁光灯簇拥、下属爱戴、在业内一言九鼎、而自己又年富力强,当此种职业生涯的华章因“意外身亡”戛然而止,这无疑是最悲哀的人生遭遇。实际上,这种遭遇正成为时下一些企业掌门人的人生现实。  近期,无论国企还是民企,企业掌门人“意外身亡”的情况时有发生。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已有6位国企高管“意外身亡”,这个数字超越过去多年的总和。对民企而言,之前的“跑路”现象已无法吸引外界眼球,而企业主“跳楼”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这样虽然面子上好看,但并没有实际意义,反倒容易受制于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转变,中国自己的国民已经越来越不能从这样的发展模式中受益,反倒可能因为输入型通货膨胀而深受其害。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外向型经济的有力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开革开放初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积累了宝贵的外汇,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了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  习近平指出,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存在薪酬结构不尽合理、薪酬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要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