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错误”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66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快乐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正情感,即使是遇到困难,出现错误,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呢?笔者认为,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不回避学生的错误,更多是引导学生发现物理问题的本质.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思考.
  1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
  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本身就是源于人类对所处环境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但是,这一认识是深刻还是肤浅,将会影响物理规律的理解.
  例如,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总结“力与运动的关系”的错误观点,就是典型的生活经验带来的负迁移.而偏偏由于这一结论与人们的现实所见如此贴切,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一千九百余年.由此可见,生活经验所带来的负迁移给人们带来的错误认识有时甚至是根深蒂固.我们的学生自然也不能避免此类现象,因为学生一样可以观察到生活中的现象,“人推车子,车子才运动;人不推车子,车子停下来”,继而犯下和亚里士多德一样的错误认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前概念,便于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开发,由生活经验引起的负迁移从唯物主义哲学角度来讲就是“形而上学”,学生过分依赖感性认识来片面地构建物理规律.针对上述情形,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预设学生的认识误区,多方位搜集素材,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深刻地分析自己所获取的感性信息,进而总结归纳上升到正确的理性认识.
  2合理整合概念性错误,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概念性错误的产生是源于学生从字面来理解相关物理表述,最终导致物理情境认识不清.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时候,教师要营造一系列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其中,自我分析,不断探索,从而去伪存真,挖掘出概念的本质和外延,理顺相关概念之间的脉络关系,从而实现物理知识框架的构建.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将学生常见的概念性错误整合到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例1如图1所示,将一些冰水混合物放在大烧杯中,再将一只放有冰块的试管悬置于大烧杯中(底部不发生直接接触),借助石棉网对烧杯底部进行均匀而缓慢的加热,忽略空气的导热因素,问试管内部的冰块会怎样?
  A.有一部分发生熔化
  B.全部发生熔化
  C.一点都没有熔化
  D.不好判断
  分析学生容易错误选择A项,原因就在于对晶体熔化的概念本质不够理解.通过这个问题的辨析,就将他们的问题暴露出来,在纠正的过程,他们会认识到熔化的两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收到热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本题中,酒精灯没有直接对试管加热,试管要获得热量必须要从烧杯中获取,烧杯中本身就是冰水混合物的状态,所以,加热只能让烧杯里冰有所融化,而不能使其温度提高.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保持为0 ℃,不能和试管形成有效的温度差,因此就无法将热量传导给试管,所以正确答案选择C.通过这个题目的处理,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熔化条件的理解,对基础好的同学,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资料,引导他们进一步去认识有关热平衡的概念.
  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概念性错误将导致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混乱,因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借助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厘清概念间的关联,理解其实质和外延;对易于混淆的概念,更要反复训练,强化理解.
  3丰富感性材料,丰富学生发现的过程
  学生之所以出错,是因为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感性认识不够,因此没有能够顺利地达成理性认识.怎么办?笔者认为应该丰富感性材料,丰富学生发现的过程.
  上世纪60年代,布鲁纳(J·s·Bruner) 倡导的“发现式学习”(DiscoveryLeanling),他的出发点在于从小培养科学家,用培养科学家的模式来培养学生,重视培养迎合社会顶层需要的尖端人才.发现式高中物理课堂是师生互动、探究和求证知识的过程,对于中学生而言,“发现式”学习不是非得寻求人类尚未知道的事物,指的是学生用自身的头脑亲自获取或通过小组合作获取知识的一切有效学习方式,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自身的逻辑思维将一个物理概念与另外一个物理概念用一定的关系联系起来的过程.发现式初中物理课堂就是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新的物理知识、规律,帮助学生找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浮力这节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为什么物体会下沉,认识是错误的,但是有时是符合一定的心理经验的,引导他们从画力的示意图出发,学生还能画出如图2所示的受力图.
  很显然,学生没有画出物体的重力,也没有将浮力的示意图画出来,针对学生的思维上的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就应该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来引导学生发现,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图2中的B物体就是“鸡蛋”,然后往水里不断加盐,让学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同时还可以用一根细线栓一个乒乓球,细线涂上颜色,让学生发现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从这些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有时候会下沉,有时候会上浮呢?继而联系到重力与浮力大小的比较.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准确、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应该将学生的错误看作宝贵的教学资源,以此为课堂生长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发现自我思维的薄弱环节,发现问题的突破口,最终从错误走向正确,同时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通过提问老师和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和反馈,配合完成整个教学活动。  关键词:情感体验;高中政治;课堂提问  高中政治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于,与当下的时政新闻、社会民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一直以来教师的重点都在学生的知识点认知和理解上,而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老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课堂提问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一座桥梁,教师应该
从历年的中考阅卷中可看到,相当多的考生在说理、论证及表达能力方面的试题反映的问题较多,缺乏规范性.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发现,在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有很多的学生表现出相当薄弱的表达能力,不能将自己所思所想完整地表达出来,老师不能了解他薄弱之处到底在哪里,这阻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不可否认,大多数学生由于
在英语中询问某人现在从事什么职业,常用“What do/does+  某人+do?”这个句型。请看表演:  ——What do you do? 你是做什么的?(你的职业是什么?)  ——I’m a doctor. 我是一名医生。  ——What does she do? 她的职业是什么?  ——She is a teacher. 她是一名教师。  ——What does your father d
期刊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上课讲解加学生课后作业,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学加课堂自主探究,这不仅是教学流程的翻转,更是教学理念的一种革新,前者完全由教师主导,后者则让学生走上前台,主动参与知识构建.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谈谈翻转课堂的思考.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课前预学.这一阶段学生结合教材和微课进行自主预学,并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2)
期刊
近年来,部分地方出现了“分流生现象,也就是初中三年级的部分学生免试或提前两三个月或提前半年进入当地的职业高中学习。一方面由各职高负责组织该部分学生的初中毕业复习考试
蛇在意大利  在意大利哥酋洛(Gogilo Italy) 的市中心有座纪念碑(monument),矗立着捉蛇人圣达美尼科阿尔培脱驯服巨蛇的雕像(statue)。  每年“蛇节”,家家都将喂肥的蛇放到大街上爬行,以示庆贺;不少人以蛇盘身,招摇过市,夸耀自己的蛇有多胖、有多美、有多灵巧(dexterous)。哥酋洛人世代养蛇,靠表演蛇技、贩卖蛇药为生。今日哥酋洛有了现代工商业,市民从事各种职业,仍有少
【摘 要】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中英语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并针对问题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 应对策略  1. 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现阶段高中英语的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  在高中英语新课改的前提下,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注重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本文趣味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入手,对其应用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趣味教学法并不是指某一种方法,泛指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应注重所采取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