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深度学习的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12345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讲的“不求甚解”“会意”,其实放在今日之语文教学语境中,便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由繁及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静入动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式具有思考性,独特性和批判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还可以治疗现行小学语文学习中“咬文嚼字、字句必较、高耗低效、机械灌输、浅层化、碎片化”等顽疾,同时也开出了“好读书、善读书,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等的学习良方。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在教与学中运用深度学习,打破常规,改变惰性。
  一、建立知识结构,提升学习效率
  语文犹如一杯老酒,醇厚甘甜、回味无穷。也正因为语文的回味无穷,让人难以识破庐山真面目,也让小学生面对语文“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时,总是随文而教、篇篇讲授。然而,其结果却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文本知识,但语言理解能力却差强人意。个中原因,主要是学生获取了语言知识,缺少了语言实践,没有使语言知识和技能结构化、系统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旨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结构化实践,让学生凭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通过新旧文本类化学习,掌握并提炼出文本内在的语言表述规律,形成自己的言语认知结构。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如果我们采用随文而教、篇篇讲授的教学方式来剖析主题,就会形成四个相对割裂的主题,学生也难以掌握本单元“平凡的小事中孕育不平凡的人生”这个主题。如果以结构化的方式来学习时,我们就会将这一单元整合为名人无论是在创造惊天的伟业时,还是在平凡小事中,都具有不平凡的人格和品质。这样,学生就会将整篇课本的内容内化,分门别类归结到单元的主题结构中,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聚焦知识迁移,提高认知水平
  学习的捷径在于学以致用,知识迁移。古语云“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可见知识迁移对于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何其重要。知识迁移要达到的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举一隅”,学生学习时能“三反”,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是教师必须要明确迁移方向,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维、概括等学习过程延伸到新知识。同时,知识迁移不是简单的记忆、肤浅的理解,而是深度理解、综合加工、灵活运用,消除学习定势,活学活用,促进认知水平提高。
  《小摄影师》这一课,文章以高尔基的一句话“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结束,戛然而止,没有交代下文。学生到此处则意犹未尽,总会有“小男孩干什么去了?他会不会再来?”这样的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课文内容,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后文,深度理解。这样的知识迁移既能让高尔基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停留在学生脑海之中,还会激活学生想象,开拓学生思维。
  三、学会慧眼识珠,开拓学习思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语文教材中总会有一些新颖别致的思想和看法。对这些思想和观点,我们未必要全盘接受,照搬照抄、拿来使用。教师应要有一双“慧眼”,做“课堂麦田”的守望者,及时捕捉学生观点中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在思考、质疑、批判中抵达文本思想深处,在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看到语言形式背后的智能意义,并准确把握住语言运用规律与艺术,让课堂教学成为开拓学习思维的引擎。
  《狼和小羊》这篇寓言,故事简单,主题鲜明,学生一学就会。但是对于善教者,绝不会止步于“警惕狼一样凶恶的坏人”这个主题,而是引导学生洞察文本,深层思考,深度感知,让学生在发散思维、拓展中明白:面对“羊”可以据理力争,面对“狼”则无须争辩,因为敌人凶残,逃命为上。透过故事,深度学习,会让学生越学越聪明。
  四、尝试移情方法,培养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育人价值主要应体现在通过文本知识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促其精神发育、茁壮成长。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教育,就不能停留在表象的、浅层的认知培育,更不能是赤裸裸的、標签式的机械灌输和训示。学科育人应有风行水上,不露痕迹,却能“吹皱一池春水”的移情方法,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移植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达到情感的共鸣,思想的认同。
  例如,学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学生续写:“假如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会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会使这种人间真情的感悟流淌在笔尖,把两岸同胞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植根于心田。大象无形,这种移情,不用说教,不用渲染,自然树人。
  总之,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学。深度学习策略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助推器,其目的在于让文本“活”起来,让学生“用”起来,让教学“高效”起来。探索语文深度学习的路远没有尽头,我们仍然在路上。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罗城镇中心小学(734311)
其他文献
结合设计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储存温度、阻聚剂含量、氧含量、储存设施等因素对苯乙烯聚合的影响,并从储存温度控制、 储罐内防、阻聚剂含量、优化氮封和工艺操作等方面,提出了
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呈正向关系。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居民因灾返贫问题比较严重,主要源于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弱和灾害救助不足。要避免农村居民因灾返贫,必须通过保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涉及到大部分的知识内容,高效科学的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有效保证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而阅读就能够有效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的充实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同时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学习生涯的充实。  一、阅读课程导入  由于初中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为阅读教
在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中,我国先后实施了国家教育关系信息系统建设、校校通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等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信息社会与教育信息化给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不仅能够实现共生,还可以很好利用网络环境的载体,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信息的作用,以读写结合来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成长。  一、读写共生的多媒体个性化教学  1.运用软件,实现读写整合  巧妙地
目的:观察宣痹汤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LEF 50mg/d,3天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