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培养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问题贯穿于整节语文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老师提问题这一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其也需要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意识;激发措施;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大部分学生习惯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的主动提问意识较差,针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激发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基础,激发提问意识
  在提问时,教师要保证问题难易的适宜性,并且要从基础知识出发,将学生的提问意识都激发出来。相反,如果问题的难度较大,侧重于难点知识,那么部分学生会产生胆怯的心理,他们不敢发言,从而导致整节语文课堂的氛围并不活跃,而是死气沉沉的。
  我们以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这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描述了济南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它温和。通过描写济南的冬天,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都淋漓尽致得表现出来。在构思本篇课文时,作者围绕着“温晴”这一词展开的,角度独特新颖,语言生动,因此,在学习本篇课文时,学生要认真分析语言特色,从语言中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独特。随后,教师要让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冬天有哪些特色?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会继续追问:为什么家乡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尽管学生所提的问题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看起来联系并不密切,其实,该问题能引导从地理条件等因素正确的认识这二者间的差异。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基础出发,以此来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将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
  二、主张质疑,培养提问习惯
  在传统教学中,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很难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有时候,老师也没有给学生留出质疑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会禁锢。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意见,养成提问的好习惯。
  我们以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本篇小诗是诗人郭沫若以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为主线,写下清新的抒情小诗。本首小诗中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描绘出天上街市热闹的景象。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生平经历,并鼓励学生根据本篇诗歌的题目,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一:诗人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差别吗?是否天上真的存在这样一个街市呢?学生二: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往往带有着愁苦和寂寞之情,那么郭沫若诗人在《天上的街市》中也运用到了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那么这篇小诗中是否也夹杂着愁苦与寂寞之情呢?在课堂之前的一系列提问,让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声音,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三、创设情境,倡导提问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能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其中所隐藏的问题。同时,教师要保证教学情境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相吻合,抓住课文的构思特点,确保学生能快速的接受本节课的知识。
  我们以都德《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假如今天是同学们要上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以此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通过这一真实的情境,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小说主人公小弗朗士在面对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心理变化。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较,小说具有特殊性。小说中所描写的主人公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有时会高于现实生活,当老师假设本节语文课是最后一节课,此时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通过这样做,让学生能走入到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了解本篇小说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能设身处地的提出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本篇小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
  四、传授方法,强化提问能力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师要将方法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强化學生的提问能力。当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他们能在不同的地方提出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我们以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本篇课文通过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这十二个词语将西双版纳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由于本篇课文的难度不大,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提出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为什么西双版纳的美是无法复制的?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与我们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吗?本篇文章中描写了很多稀奇的动物和植物,那里还有更稀罕的动植物吗?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在提问中掌握了具体的方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提问能力。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将每位学生的探究热情都激发出来,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初中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勇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掌握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参考文献
  [1]周珊伊.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西部皮革,2016(16).
  [2]范家余.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初探[J].亚太教育,2016(23).
  [3]禤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教师怎样教学有直接的关系,教学的样本就是教材,教师在正常教学的同时,对于形式的单一化要尽量避免。教学的方法要与语文的教材特点相符,只有这样,才不能违背语文的学习规律。  【关键词】多样化;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执教者的教师,对于传统教学的方法,需要进行改革,对于现代的教育实质,要进行深入地领
【摘要】小学生语文教育的课堂质量是整个语文教育的核心,只有有效的、有质量的教学,才是真正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有效环节,小学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有效的教学时间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时性和教育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强诵读训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等做法能够有效提高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诵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由语文出版社发行的中职语文教材共上下两册,其中文言文8篇,虽然篇目不多,但很有代表性。这些文章语言凝练,思想深邃,结构精巧,是古
【摘要】小学识字教学,构建情境化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生活化教学情境、游戏化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情境三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情境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之石。深邃的著作,优美的文章,感人的故
【摘要】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它是根据小学生的自身差异性提出来的,它能更好地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老师们应该搞清楚分层教学法的内涵,再从目标、教学作业以及评价四个方面来进行分层教学,从而让分层教学理论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
【摘要】作文,是学生情抒于笔的表达呈现。在农村的小学语文中,作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积累,写作水平,对于农村教师而言,任重道远。  【关键词】小学;农村;乡村生活;写作;情感;发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生活的积累,是学习文化知识的结晶,是语文知识的奠基石。所以,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