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303000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去上皮核黄素诱导的角膜交联术和跨上皮核黄素诱导的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角膜厚度>400 μm的圆锥角膜38例(46只眼)。随机分成两组,去上皮组(26只眼)和跨上皮组(20只眼)。观察两组患者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3及6个月视力、角膜厚度、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及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

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薄点角膜厚度去上皮组术后随时间延长不断减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跨上皮组最薄点角膜厚度术后亦较术前减小,但随时间推移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最大曲率值读数(maximum k-reading, Kmax)术后均随时间延长不断下降,但去上皮组较跨上皮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后表面高度术后1、3及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圆锥角膜均安全有效。去上皮法角膜胶原交联术较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效果确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经鼻微创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经鼻内窥镜对22例急性泪囊炎行经鼻微创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 d,左氧氟沙星及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术侧鼻腔滴10 g/L呋麻滴鼻液及曲安奈德喷剂,术后1周进行泪道冲洗,鼻内窥镜下清理鼻腔内未脱落的明胶海绵及血痂。术后15 d、1、3、6个月复查,观察泪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AMD)房水炎性因子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的56例(56眼)湿性AMD临床资料。随访1个月。结果56例中44例(78.57%)视力提高。眼压、黄斑中心区厚度(CMT)、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CNV)均明显减少,且房水中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
目的评价经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摘除前部葡萄膜肿瘤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经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摘除前部葡萄膜肿瘤4例(4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其中睫状体肿瘤2例,睫状体脉络膜肿瘤2例。组织病理学检查:2例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1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无肿瘤复发。结论经23 G
目的探讨婴幼儿泪囊炎眼分泌物的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方法采集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的1 482例婴幼儿泪囊炎,眼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致病菌1 031株,阳性率69.57%,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07株,占68.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为主,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革兰阴性杆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