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拓展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课堂,推进有效教育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104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瓶颈”在哪里?我们以实际调查作为分析的基础,找到症结所在,并强调教师的引导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相信就能达到拓展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课堂、推进有效教育的目的。
  笔者在少数民族地区从教多年,在教学中发现,这些地方的学生思想政治学科学得不好。很多学生甚至有不少的教师,都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学习靠的是多背,考前需要做大量的题。而有的教师则不这么认为,他们认真备课、努力讲课,力求把思路理清,把理论及问题讲透,可结果学生还是没能理解,更谈不上会运用了,考试成绩无法提高。学生该背的背了,习题也做了不少,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有的教师认为,是教师上课时没讲清楚,学生对理论没有理解和掌握。学生没有掌握、没有理解是事实,但是不是教师没有把知识讲清楚呢?那可不一定。
  为了弄清楚学生学不好思想政治课的原因,更好地展开有效教育,笔者根据学校有效学习课题研究工作部署,对本县高中学生展开了一项与思想政治课学习有关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县几所高中的部分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不好学、乏味,教师虽然讲得很清楚,但理论还是不好理解,平时学习主要靠背,考前则实施“题海战术”。二是学生缺乏对社会的真实认识,对教师所讲的自然科学常识和人文常识了解的不多。三是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缺乏正确动机,依赖心理比较强,对学好思想政治课信心不足,对思想政治课学习没有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专注力差,易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四是在考试中,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差,不会用思想政治术语表达问题的答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什么那么难学呢?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初中时所学的思品内容相比,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问题,还是哲学问题,都更加抽象,理论性也更强,有更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思想指向性很强。在我们这里,不少学生学习也很努力,在识记方面做得也很好,但对于理论知识往往不理解,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了。学生为什么不能理解和不会运用这些理论呢?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学生缺乏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条件,即不具备相应的能帮助其理解这些理论知识的社会信息。
  在我们这个地方,思想政治课安排的课时比较少,教师为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授课任务,用来辅以说明理论知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在教学中,教师多从假设学生已经有的经验和相应的感性认知出发进行授课,习题训练中更多的是由理论到理论。由于学生对社会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所以他们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很困难;由于他们对社会缺乏应有的情感,对社会科学兴趣度不高,所以教师所提出的社会知识总结和设想也就对他们失去了诱惑力。如何建立师生共同拥有的以社会事实信息为基础的课堂,在更扎实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如何使学生自觉拥有各种社会信息这一问题。这就是我要谈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有效教育的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师要拓展学生的社会课堂。
  思想政治教师要拓展学生的社会课堂,需要通过自身教学的改进,培养学生自觉关注和收集各种社会信息的习惯,解决制约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社会感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拓展学生的社会课堂,让学生在感性认知方面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增进高中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只有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缺乏社会认知这一根源人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我认为,我们这里的学生缺乏社会有效信息的客观原因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人文环境落后、信息闭塞等。
  其次,我认为,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就现代经济、思想政治及文化等方面而言,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社会落后,文化缺乏;学校教育目光短浅、观念陈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说教式教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奴化”的过程,校园里缺乏民主与自由的气息。这在无形中制约了学生对社会的关注。
  2 教育教学出发点、动机错误。从社会、家长到教师,都希望学生通过高考跳出贫穷落后的环境。将高考当成改变命运、摆脱落后工具,使当地的教育改革总跳不出急功近利的包围圈,而这种认识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然不可能顾及太多社会现实的东西。
  3 完美的人文科学理论与设想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没有向学生讲清科学理论同现实生活的关系,使思想政治理论失去了本身应有的引导功能,学生没有形成自觉面对社会和主动认识社会的习惯。
  4 没有发挥专门机构的作用。虽然有的学校设立了信息活动中心之类的管理组织机构,但这些机构的设置多数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信息时代,学校所设立的专门机构不发挥作用,学生面对铺天盖地、复杂多变的信息感到无所适从或者麻木不仁。
  5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应有的内容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在主动唤起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情感等方面不够重视,换个说法,就是没有把如何培养一个有血有肉的合格公民看成思想政治学科的主要功能而是把知识、考试看得太重。这样,课堂的真正意义就离现实要求越来越远。
  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在这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工作者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和选择能力。由于网络信息泛滥、复杂,传到学生那里的信息是零散的、不全面的,或者是虚假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辨信息的真伪,了解真正的社会。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社会,养成对社会关注的习惯。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社会获取有效信息的学习能力。④教师要引导学生理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完美的人文知识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二、转变教学观念
  罗曼·罗兰说:“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体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现代教育是养成教育,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实践、总结,培养学习能力;要尊重、满足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允许错误和失败,不直接否定、批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创设信息渠道,引导学生用政治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要克服应试带来的浮躁心理,改变消极心态,本着无私奉献的心态开展教学;要认清教学中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学生的社会主体意识就会被唤醒,他们就会自觉地关注社会。
  三、加速课改的步伐,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①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通过合作学习、辩论会、撰写小论文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②利用现代教学新手段,将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③模拟开展各种社会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④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以活动状况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一部分,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信心和兴趣
  ①重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读书是获取文化知识以及前人经验的一个途径,是进行创造、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学习既是获得知识、经验的途径,也是养成特定能力的途径和过程。由此引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必要性及学好这门课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许多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不断失败和受挫是其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部分学生转移了兴趣点和关注方向,我们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促进其重拾自信。③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师要通过组建兴趣班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而且要坚持下去,不要流于形式。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动机、信心和兴趣,思想政治课教材以及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种引导方向,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推进有效教学。
  五、培养学生关注和收集社会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关注社会信息,怎样去关注和收集社会信息,学会科学地思考、辨证地看待问题。
  增强学生对社会的感性认识,是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掌握理论知识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实践。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找一个好的切入口,而这个切入口就是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对社会感性材料的积累。在学生拥有了一定量的有效信息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教育,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才会变得浅显易懂。一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真正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深奥的理论知识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学生也就能够运用自如了。
其他文献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师生共同营造适宜学科教学的课堂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物理课堂中,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各要素相互促进,协调统一,学生在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注重迁移应用等,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必然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生成,在互动交流中共享,在教师点
1高考题的启示——为什么要制定四基目标  例1(2009年浙江)某同学从标称为“220 V 25 W”、“220 V 300 W” 、“220 V 500 W”的3只灯泡中任选一只,正确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灯泡阻值如图1所示.该灯泡的阻值是,标称的额定功率为.  解答160 Ω“220 V 25 W”  本题第一个空欧姆表的读数为160 Ω,一般的学生都能够正确读出.本题的第二个填空,考生的得分率很低
如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每个一线教师都在思考的课题,笔者参与了“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本文首先就该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教学价值进行分析,接着重点从教学的视角思考如何设置探究环节,如何做到顺学而教,如何运用教材教,望能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1 “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分析  1.1 “探究前置,教材后移”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前置:即让学生先学,即将
日常生活中,各种新异问题随处可见,要求人们能够生成有用的解法.加涅说“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帮助中职学生成为更加出色的问题解决者,有效地解决问题,应是中职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中职物理教学设计理论中缺乏专门针对问题解决的教学设
1 问题的提出  在《大气的压强》实际教学中,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  疑问一 利用“覆杯实验”引课,观察现象后,笔者问学生: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学生说:因为纸被黏住了.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我临时补充实验:将杯中的水全部倒出,将纸片放在倒置的杯口,纸片果真被“黏”住了.即使我又补充实验:将杯中的水部分倒出,杯口的纸片仍然不会掉落(因为水具有表面张力).作为证实大气压的存在,覆杯实验从原理上看是
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相关的器材,通过控制一定的变量,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或测得相关的数据,通过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或分析数据来探究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把科学比作大厦,那么实验就是基石,但笔者在长期的物理实验教学和听课评课中,却十分担忧,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师大多循规蹈矩按照现成的实验照搬照抄,创新的少;二是随着多媒体的广泛
自从实施中学物理新课标以来,很多学校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方式都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其中,“学案教学法”以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成为许多中学特别是初中的物理教学改革方案.但是,经过参与教学和调查发现,在教学方式的实际应用中客观的分析学生的学情是一个基本前提.  1学案教学
1 教学设计rn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推理方法.由于对象性质的差异,类比推理预测的结果
进入21世纪,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但要求学校能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要能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青少年的科学人文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笔者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 初中物理教学开展开放性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开展开放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呼唤.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学方法的改变正是常规教学中最活跃的成份,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式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应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  1 改“苦学苦教”为“乐学乐教”,在“巧”字上下功夫  应试教育的“三苦”精神不是教育改革的目的,那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它将教育陷入了死胡洞.素质教育是教育观念的新解放,它要求“乐学乐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符合学生的生理要求.“乐学乐教”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怎样方便怎样来,它有更高的要求水准,有更高的组织形式,是让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