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控制油井回压升高的研究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y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初始形式分析
  油井正常生产时,由于产出液及外部气温等因素,造成地面管线结蜡严重,缩小过流面,使回压上升,增加地面设备负载,影响正常生产。
  图1 工艺流程图
  因为井液中含有胶质及沥青质,在温度达到凝固点时,产生凝结造成管线的过流面减小,地面回压上升,设备负载增加。其限制条件是产出液中胶质及沥青质无法改变,不能通过加大掺水量来提高产出液温度,目前解决方法是定期监测,回压上升到一定值时,用外部加压加温设备进行提温冲线。
  为了分析这一问题,需要采用因果链分析的方法,如图2所示。
  经上分析,产出液中胶质、沥青质无法改变,所以,可以从回油温度下降和回油管线内壁吸附方面进行解决。
  1.1 最终理想解
  根据设计要求得出系统的最终目标是油井回压不上升,但是温度低、产出液中含胶质、沥青质、伴热掺水有限,考虑到环境温度、压力、伴热、产出液成分、管线内壁等资源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1.2 资源分析
  F1:产出液:不含有可凝结成分或温度较高(40度以上);
  F2:回油管线:管线内壁不结蜡,回油管线温度高不结蜡;
  F3:伴热掺水:伴热不受限制,温度和压力较高;
  F4:外部环境:外部温度较高,使回油管线不结蜡。
  1)可利用物质资源:产出液、掺水伴热(流量、温度)。
  2)可利用能量资源:热场、化学场。
  3)可利用信息资源:产出液(胶质、沥青质的凝固点)、掺水的温度和流量、管线直径的大小。
  4)可利用空间资源:掺水伴热流程。
  5)可利用时间资源:在产出液中加化学药剂,提高胶质及沥青质凝点 。
  6)可利用功能资源:利用掺水伴热流程达到保温。
  7)可利用结构资源:利用掺水伴热流程,对回油管线伴热。
  提出技术方案:因为提高外部温度,要加强回油管线保温(伴热),这要更改管线流程,引起矛盾。
  2 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
  2.1 技术矛盾
  得出改善参数:增加温度;恶化的参数:成本。将问题模型标准化为对应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26物资的量,改善的参数17号,恶化的参数23号。查找矛盾矩阵表可得其解决方案模型:21快速法,29压力法,31空化法,36相变法。
  为提高外部温度,加强回油管线保温(伴热),更改流程;降低回油管线结蜡量,使用玻璃衬里油管或涂料油管,成本增加;在产出液中加入化学药剂(无害),使胶质和沥青质不凝结,增加成本。
  2.2 物理矛盾
  1)把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为控制回压上升,要增加掺水伴热量,但这样所需热能增加、成本增加。
  物理矛盾为:为了控制回压上升,应该增加掺水伴热量(热量);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应该减小掺水伴热量(热量);所以掺水的伴热量既要大又要小。
  根据矛盾分析得出,可采用空间分离原理,提高回油管线本身的温度,来达到控制回压上升,而不用考虑伴热的掺水量(流量、温度);也可采用整体与部分分离;利用对掺水流程的改制,对回油管线外部进行伴热和保温,达到控制回压上升的目的。
  3 物场分析
  考虑到产出液流量、温度、压力的因素,以及产出液中含胶质、沥青质多少等因素,建立系统的物场模型如下所示。
  图5 物场模型1 图6 物场模型2
  图7 物场模型3 图8 物场模型4
  提出技术方案:
  1.增加伴热掺水温度、压力,减小胶质、沥青质的凝结,达到控制回压上升的目的;
  2.可以加入药剂,防止胶质、沥青质凝结产生蜡,达到控制回压上升的目的;
  3.采油玻璃衬管线或涂料管线,减小胶质、沥青质吸附力,达到控制回压上升的目的;
  图9 方案3示意图
  4.对易结蜡部位进行外部进行加热、保温,达到控制回压上升的目的。
  图10 方案4示意图
  4 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所提的四个解案,其具体解决方案示意图如图11所示。
  这四种方案各具特点,其中方案1是通过加大回油管线内部温度,来实现防止结蜡的目的,但这样会增加成本;方案2是通过化学药剂对产出液的成分进行改变,使其中的胶质、沥青质不产生凝结,但这样同样会使成本增加,同时药剂也会对操作者产生相当大危害;方案3是改变了产出液中,胶质和沥青质对管壁的吸附能力,使蜡不能凝结,但这样成本会增加很大;方案4是改变了原来的掺水伴热流程,对易结蜡部位进行外部加热和保温, 会适当增加成本;经上述分析:4号方案相对可行性高一些。 责编/刘红伟
其他文献
任正非曾说:“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 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期刊
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具有调理和溶解微生物、趋化和过敏毒素、清除免疫复合物等生物学功能。补体成分3(complement compon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国家“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员工工作动力、活力的激发越发成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焦点和难点问题. 如何快速适应当前形势下电
期刊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我国高等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性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学通过发挥其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从而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具有独特而
期刊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其人力管理部门进行的人员选拔和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实际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计划, 实施组织调度、绩效考核等相关工作. 简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