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珣章(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广东省委主委)
前段时间,广东省政协在肇庆开了一个务虚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我也讲了一些意见,大致意思是: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年”,统计数据显示,大概有6500万网友活跃在各大微博空间上,2011年开始已超过1亿了,可见微博的影响力是很大的。2010年9月,我也在网上开通了微博,主要供我的同事、研究生包括毕业了的学生内部交流。就在同一天,比尔•盖茨到深圳搞慈善活动,新浪网也给他开通了微博。我们虽是同一天在新浪开通微博的,但过了3天,我的“粉丝”是12个人,他的则是12万;如今我的“粉丝”人数大概是50个,他的粉丝已将近50万了,彼此相差近1万倍。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现在不少在微博上发言的人,社会影响力相当大,他们的发言容易引起人们重视。如今社会上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汪洋书记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会议上也讲了,他说有些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总是用老的一套,不灵验、不灵通,新办法又不会;很多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比较低。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它们不会做群众工作,也可能有腐败的问题,反正各种因素都有。但这些“意见领袖”的言论还是要重视,他们中很多人是各行业的专家学者,毕竟还是有水平的,而且敢讲话,接触面也广,所以在网民中较有威信。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我们应该多和这些人士沟通,他们的意见有时可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考。这方面的工作要具体落实、要去完成。这个观点说出来以后,黄龙云主席也很重视,觉得这个提议很好。在2011年广东省“两会”致公党座谈会上,我再次表达了这个意见——我们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新的形势、新的情况要及时跟进。省政协委员王竹立会后和我进行了讨论,并说要以他的名义写一封信,将意见反馈给汪洋书记。后来信件经我转交到了汪书记处。今天下午(1月28日)我收到了省委办公厅的一个文件,汪洋书记在信件上作了批示:“请林雄同志阅处,意见有道理。”可见汪书记也比较重视。
关于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促进社会良性互动的建议
王竹立(致公党广东省委常委、第十届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副教授)
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我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带来极其深刻的变化,对社会、政治生态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使之为建设和谐社会、幸福广东服务,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BBS、博客和微博的出现,造就了一批网络意见领袖,其中不乏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有思想有见解、素质较高的有识之士。他们有的是学界精英,有的是商业领袖,有的是演艺明星,有的是来自民间的知识分子,以及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粉丝”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社会影响大,覆盖范围广,极具感染号召力,属于网民“界别”的代表人士。如果党和政府能够有效地团结这批意见领袖,与他们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使之为政府的施政建言献策,为民主监督给劲出力,为社会的良性沟通牵线搭桥,为建设和谐社会、幸福广东添砖加瓦,则幸莫大焉、善莫大焉。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议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统战部尽快开展联合调研,了解我省网络意见领袖的分布情况、职业专长、关注领域、影响人群,摸清情况,与他们建立友好联系。
二、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座谈会、新闻发布会、听证会,邀请网络意见领袖的代表人士参加,向他们通报信息,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并通过他们做好“粉丝”的工作。
三、组织他们参观、学习、考察、调研,使他们对我省建设与发展情况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四、吸收他们中的代表人士作为特邀委员参加政协,或者担任特邀监督员、检察员等,以便更方便地与他们沟通和协商,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既然政协可以有农民工的代表,为什么不可以有网民的代表?
五、建议政协机关和统战部与他們中的代表人士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与他们交朋友。
六、政协大会应鼓励有条件的政协委员开通博客、微博等,与社会大众沟通交流,听取来自民间的意见,同时发挥意见领袖的导向作用。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1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段时间,广东省政协在肇庆开了一个务虚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我也讲了一些意见,大致意思是: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年”,统计数据显示,大概有6500万网友活跃在各大微博空间上,2011年开始已超过1亿了,可见微博的影响力是很大的。2010年9月,我也在网上开通了微博,主要供我的同事、研究生包括毕业了的学生内部交流。就在同一天,比尔•盖茨到深圳搞慈善活动,新浪网也给他开通了微博。我们虽是同一天在新浪开通微博的,但过了3天,我的“粉丝”是12个人,他的则是12万;如今我的“粉丝”人数大概是50个,他的粉丝已将近50万了,彼此相差近1万倍。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现在不少在微博上发言的人,社会影响力相当大,他们的发言容易引起人们重视。如今社会上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汪洋书记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会议上也讲了,他说有些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总是用老的一套,不灵验、不灵通,新办法又不会;很多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比较低。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它们不会做群众工作,也可能有腐败的问题,反正各种因素都有。但这些“意见领袖”的言论还是要重视,他们中很多人是各行业的专家学者,毕竟还是有水平的,而且敢讲话,接触面也广,所以在网民中较有威信。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我们应该多和这些人士沟通,他们的意见有时可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考。这方面的工作要具体落实、要去完成。这个观点说出来以后,黄龙云主席也很重视,觉得这个提议很好。在2011年广东省“两会”致公党座谈会上,我再次表达了这个意见——我们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新的形势、新的情况要及时跟进。省政协委员王竹立会后和我进行了讨论,并说要以他的名义写一封信,将意见反馈给汪洋书记。后来信件经我转交到了汪书记处。今天下午(1月28日)我收到了省委办公厅的一个文件,汪洋书记在信件上作了批示:“请林雄同志阅处,意见有道理。”可见汪书记也比较重视。
关于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促进社会良性互动的建议
王竹立(致公党广东省委常委、第十届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副教授)
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我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带来极其深刻的变化,对社会、政治生态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使之为建设和谐社会、幸福广东服务,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BBS、博客和微博的出现,造就了一批网络意见领袖,其中不乏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有思想有见解、素质较高的有识之士。他们有的是学界精英,有的是商业领袖,有的是演艺明星,有的是来自民间的知识分子,以及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粉丝”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社会影响大,覆盖范围广,极具感染号召力,属于网民“界别”的代表人士。如果党和政府能够有效地团结这批意见领袖,与他们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使之为政府的施政建言献策,为民主监督给劲出力,为社会的良性沟通牵线搭桥,为建设和谐社会、幸福广东添砖加瓦,则幸莫大焉、善莫大焉。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议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统战部尽快开展联合调研,了解我省网络意见领袖的分布情况、职业专长、关注领域、影响人群,摸清情况,与他们建立友好联系。
二、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座谈会、新闻发布会、听证会,邀请网络意见领袖的代表人士参加,向他们通报信息,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并通过他们做好“粉丝”的工作。
三、组织他们参观、学习、考察、调研,使他们对我省建设与发展情况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四、吸收他们中的代表人士作为特邀委员参加政协,或者担任特邀监督员、检察员等,以便更方便地与他们沟通和协商,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既然政协可以有农民工的代表,为什么不可以有网民的代表?
五、建议政协机关和统战部与他們中的代表人士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与他们交朋友。
六、政协大会应鼓励有条件的政协委员开通博客、微博等,与社会大众沟通交流,听取来自民间的意见,同时发挥意见领袖的导向作用。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1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