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f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
  提问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及针对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策略。它对引导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
  
  一、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重数量轻质量
  数学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一改以往满堂灌方式,加强课堂多向互动。因而,有些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教学活动的一个标准。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有时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
  2 重提问轻反馈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经常对学生的回答不加评判。不做分析。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失去兴趣。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问,并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养成自动探求知识的习惯。
  
  二、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目标明确性
  教师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提问的目标,讲究提问的艺术。每一次提问都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
  


  2 内容针对性
  一是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3 诱导启发性
  在教学中要以发展思维为主线来规划教学中的提问。切忌提不经思考随口可以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难易适度性
  若难度过大。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难度过小,又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适度性”的标准是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教师的提问要拐几个弯,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多跳,而不是送给学生答案。
  
  三、数学课堂提问的主要方法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笔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阐述几种提问方法。
  1 在导入新课时,可采用温故知新式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紧紧抓住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巧设问题,留有“悬念”,使学生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这样设计提问:
  (1)请问一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引起注意)
  (2)两只青蛙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激起兴趣,让学生回答)
  (3)三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激起思维,让学生回答)
  (4)如果n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简单抽象,交流讨论)
  这样的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可采用探究式提问
  探究式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讲完一个问题后,要追问其思路是什么,是否还能用别的方法解决,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扩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例如,学习直角三角形中的成比例线段的定理,教师可以这样设计:
  (1)如图1△,ACBD、△ACD、ABC、相似吗?为什么?
  (2)相似三角形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列出边之间的比例式?
  (3)比例式有什么特殊结论?(归纳定理)
  这样的提问不仅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问题奧秘的兴趣,而且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3 在课堂巩固知识时,可采用应用式提问
  设计应用式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巩固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学习了圆的性质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
  如图2,已知圆内接△ABC中,CD平分∠ACB,DE//AC求证:DE=BC,
  证明1:连AD、BD、EC、EB,CD平分∠ACB=>∠1=∠2=>AD=BD(为什么)AC//DE=>AD=CE=>BD=CE=>∠DBE=/BEC=>DE=RC
  证明2:设BC,DE交于点F,CD平分∠ACB=>∠1=∠2,DE//AC=>1=∠CDE=>∠2=∠CDE=>DF=CF。又CB,DE在圆内相交于点F=>EF·DF=BF·CF=>EF=BF,DF=CF=>DE=BF
  证明3:连接BF,证明&FCD、AFBE均为等腰三角形。(略)
  证明4:连接CE、BD,证明△CBD=△CED。(略)
  这样设计提问既能加强知识联系,又培养了学生周密思考的能力,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4 在章节小结教学时,可采用概括式提问
  教师设计概括式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例如,学完“四边形”一章内容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提问:“顺次连结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各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
  总之。课堂提问是进行数学学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提问的把握如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要做到课堂提问有的放矢,关键要抓住备课这一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达到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严重牙体缺损且已经过妥善治疗而被保留的患牙可在修复牙列形态和恢复功能中发挥作用。残冠、残根的利用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核冠、桩核冠修复,另一类是作基牙用于义齿修
我校正在开展“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到数学课堂上,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可否认,合作学习的优势是突出的,但是我们也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以致在教学实践中的低效现象比较普遍。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行之有效呢?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社区呼吸道感染(CARTIs)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致病原构成谱的不断变化以及致病菌耐药性的快速发展,呼吸道感染的诊疗难度日益增大,其治疗策略也需适时进
【正】"咕噜噜",保育员老师推车的声音由远及近,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期待,小鼻子使劲儿嗅着,兴致勃勃地猜测今天中午会有什么好吃的,只有刚入园的楠楠撇着小嘴,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在临床上逐年增多。两种疾病均在老年人中多发,而且在发展上相互促进。传统的临床处理方法提倡2种疾病分开手术,随着现代白内障手术
在当代社会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够调动起来。研究证明,每一次的教学活动能否取得预设的效果,主要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