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a1b1b1ccdd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浓度能否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以及D-二聚体浓度对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766例脓毒症患者,检测患者入院时的血中D-二聚体浓度(固相免疫层析法),并记录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和临床生理指标.以28 d为终点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系统Ⅱ(SAPSⅡ)评分;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766例脓毒症患者28 d内共有233例死亡,死亡组血中D-二聚体浓度(μg/L)明显高于存活组[1220.0(789.0,1835.0)比323.0(158.0,642.0),P<0.01].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APS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1=0.643,r2=0.632,均P<0.01).D-二聚体水平预测28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80,95%可信区间(95%CI)为0.855~0.904,P<0.001,预测28 d病死率的最佳界值为663.5 μg/L.血中D-二聚体>663.5μg/L、APACHEⅡ评分>19.5分和SAPSⅡ评分>39.5分是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分别为17.5、15.7、19.6,均P<0.001].D-二聚体< 250.0、250.0~663.5、>663.5 μg/L 3组间28 d病死率(1.4%、12.3%、64.2%)、APACHEⅡ评分[分:11(9,13)、13(11,16)、19(15,22)]、SAPSⅡ评分[分:24(18,29)、31(24,36)、40(33,4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二聚体水平是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指标.其预测能力与APACHEⅡ评分和SAPSⅡ评分十分相近;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分层.
其他文献
将信息论中熵的概念引入语言学,借助数学模型,通过对来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及金庸、古龙小说语料的分析,对熵在语言本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阐述和探索,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一
伽达默尔认为某个传承下来的文本成为要解释的对象,这意味着该文本对解释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理解一个文本就是理解文本提出并试图回答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既不是古典哲学家
戴维·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通过对建基于无政府主义的绿色政治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比较分析,指出了绿色政治的缺陷和弊端,建议绿色政治采用历
建基于《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一书,从先伦理学路径出发阐释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逻辑谱系,其基本要义在于:“分名伦和”作为先秦儒家治世伦理文化设计,具
在2010年8月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信息科学基础大会上,西安交通大学的邬焜教授第一次用英文提交了将近三十年来的信息理论与哲学研究成果.其理论(信息哲学的基础理论:BTPI)聚
“5.12”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社会生产、生活几近瘫痪,灾区人民的幸福指数急剧下降。提升灾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仅是灾后重建的应有之义,更是灾
新西兰对华传教史至今尚被忽略,本文尝试在国际差传体系的大视野下检视新西兰赴华传教的个案,先就人数、差会、性别比例、阶段性发展等因素作通史性勾勒,再以“英属殖民地差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1例由风湿免疫科和精神科联合会诊确诊为pSS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
为复兴教会,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于1930年发动了著名的“五年奋进布道运动”,各地教会积极配合,声势浩大.因来华传教士人数及差会经费减少,五年运动着力培养本土布道人才,举
分析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本体论方法建立图像底层特征本体及特定类图像本体.同时,定义了图像描述因子并建立相应的图像组合规则.最后,利用图像的底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