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大学生活散记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x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拂晓,萨瓦河刚从朦胧的晨曦中苏醒,贝尔格莱德“大学生城”的广播器响起柔和悦耳的乐曲,把一个个熟睡的同学从睡梦中叫醒。大学生们一天的学习生活开始了。和我同宿舍的同学一听到这起床乐曲,好像战士听到军号一样,立刻从床上跃起。而我,一个刚刚住进“大学生城”的外国留学生,常常听不见那起床的乐曲;倒是宿舍里洗脸间哗哗流出的自来水声以及各种洗漱用具的碰击声把我吵醒。
  但不久,生活的体验终于使我明白,南斯拉夫大学生活是充满紧张的节奏的。
  “大学生城”位于贝尔格莱德的西边,离古老市区十多公里。这里是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的三角洲,原先是一片荆莽丛生的沼泽地,如今绿树成行,碧草如茵,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是这个城市最繁华的新区。南斯拉夫的大学同我国大学不一样,学生住宿的地方同学校是分开的,学校有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但没有宿舍。学生只有在上课时,才来到学校,课后的一切活动都在离学校很远的宿舍区进行。贝尔格莱德只有一所大学,即贝尔格莱德大学,下分若干院和系。除农学院外,几乎所有的院系都集中在萨瓦河以东的旧城区。从共和国广场通往古城堡卡莱姆格丹的大道上,有一座富有民族风格的高大建筑物,这就是贝尔格莱德大学的中心所在地。在它的前面有一片宽阔的场地,叫做“大学生广场”。再往下是一个公园。贝尔格莱德大学图书馆在公园左角,隐蔽在绿树浓荫之中。公园里栽种各种美丽的花草和树木,环境幽美雅静。学生们常常三三两两在这里漫步,或坐在长凳上促膝谈心。
  从“大学生城”到学校上课,坐车约需半小时,然后还要步行l5至20分钟。一天之中,有时辗转几十公里。早上去上课,如果碰上工人上班的时间,路上的小汽车和公共汽车像长龙似的逶迤前进,速度比骑自行车还慢。有时坐车一个钟头也赶不到城里。学校一般在7时半上课,所以要想避开车辆高峰时间,就得提早上路。有一次,我因为赶车不及,上课迟到。当我踏入教室的时候,脸上热辣辣的,感到十分负疚。老师不但没有责备我,反而表示安慰地说:“物质文明到了一定程度,也会走向反面。你看,我们每天上下班,都是提心吊胆的:一是怕出车祸;二是怕上班迟到。碰上车辆拥挤,真叫人着急呀!”老师还把刚刚讲过的课又从头讲起。她那慈爱的表情和热心的态度使我深深地感动。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迟到了。
  (2)
  南斯拉夫的大学相对来说,学生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一些。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上课见面外,其余时间都不在一起。因此,学生的学习,多靠自觉。但是,学校的考试制度是十分严格的,学生如有一门功课不及格,一般来说必须留级。学校还以无息“贷款”的形式向学生发放助学金。学生按期通过考试和升级,每月可以领取一定数量的“贷款”,作为学习和生活费用。如能按期毕业,就业后就不必归还;如果留级,就没有权利取得贷款,而且就业后还要根据留级的年限分期归还。学校用这些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不敢怠慢和存有侥幸心理。
  我认识一个叫潘蒂奇的同学,贝尔格莱德大学医学院毕业,学习成绩优异。也许由于有这点资本,他一心想在大城市找工作,等了两三年还没有着落。据他说,开始时有人介绍他在贝尔格莱德一个医院里工作,他嫌专业不对口而谢绝了。他的几个在地方工作的同学三番五次来信催促他离开贝尔格莱德,到小城市工作,他也不肯接受。可是,在大城市里找工作越来越困难,而他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他的女朋友也催促他尽快结婚。最后,他终于接受招聘,离开贝尔格莱德到一个小城市医院工作。3个月后,他回“大学生城”来玩,我见他满面春风,情绪与前大不一样。他对我说:“真没想到,一切都很理想。那里的医院,设备不错,工作也对口,尤其是那里的人们,对我十分热情。”
  (3)
  南斯拉夫大学生中,有不少人是边工作边学习的。他们多数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被迫在生活上独立;但也有些是主动在社会上找工作的。他们有的当售货员,有的在饭店当跑堂,有的当搬运工。我同屋的两个同学波洛丹和斯托扬都有工作。波洛丹在一家剧院当售票员,每月收入足够维持学习和生活费用。每年夏天还到海滨度假几天,可见他平时还有些积蓄。当然,他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每天夜里常常到十一、二点才回来,有时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倒下便呼呼大睡。第二天天刚亮又得照样紧张地开始学习和工作。斯托扬的工作好一些,他每天上午去上课,下午在附近的一家超市当售货员,一天工作6个小时,晚上回来还有一些时间复习功课。他学习十分勤奋,所以成绩在班里算得上中上水平。本来,凭借学校的无息“贷款”他是可以维持学习生活的,为什么还要参加工作呢?这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是学文学的,他认为,学文学必须了解社会和人生,参加工作有助于体验生活,特别是接触普通劳动人民。
  我在南斯拉夫“大学生城”度过的两个春秋,是十分难忘的,萨瓦河畔的春草长青,我与南斯拉夫的大学同学们的友情也是常青的。
其他文献
如果你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说明你人感性,如果你选择了合适自己的说明你变聪明了。  李芹妈告诉她:算命的说她十八岁红鸾星动。李芹嗤了一声,她二十三岁了,还是孤家寡人,要命的是别人都不相信这么大姑娘了,还没谈过恋爱。李芹也会对着帅哥流口水,也对优秀的男人动心,只是动心打不过理智,冲动压一压就下去了。这个年龄不算大,可她妈着急,人家姑娘都是花枝招展青春明媚,自家女儿整日素面冲天,打扮得比妈还显老。  李芹联
一定有这样的时刻,你微妙地察觉到当下的日子是你切身经历过的某个阶段。或许是一种味道,或许是一种感觉。  站在眼前的人,多像你在激荡的青春里,爱过的那个人啊。他从暮霭中款款而来,如同温柔坚持的木槿花,幽香且温暖。右手的戒指下有一道淡淡的白痕,像被时光亲吻的影子,安静而利落。谁又能说,它不是爱情的痕迹呢?  前景后世在时光的罅隙中统一融合。你迷离着,以为是那个人。  多少时光是今日的重叠呢,日子的褶皱
风纵横于四季,没有一刻消停,没有哪一个日子会离了风的邂逅,风始终以一种不请自来的姿态傲世万物,它会轻啄你的脸和眼,让你流水般的日子充满了生气。  我一直梦想着做风的情人,可阳光不乐意呀,一位年长者告诉我:阳光才是风的原配。  既然是原配,人家就是合法的夫妻,有天地日月作证,有万物苍生为媒。一年365日,几乎天天有风吹过,阳光也是占了日子的大多数,它泽被着世人的爱情。风活生生地被阳光困在自己的怀抱里
岩的男朋友问:当年你看上二叔哪儿了?  我说:聪明。  岩的男朋友重新打量一会岩的二叔,说:能想象出来,二叔当年很帅。  我也重新打量岩的二叔,他正在餐桌前排兵布阵,人就在那站着,还用想象吗?  年轻人看人,习惯看身高、体重、五官,到我这个年龄,看人看的是举手投足,做人做事。我喜欢他眼角的皱纹,和我眼角的皱纹正好般配,那里既有岁月走过的苍凉,也有岁月留下的暖意。  女友们说起老公都习惯说:我家某某
1、关于“coffee”名词的由来  所有的历史学家似乎都同意咖啡的诞生地为衣索比亚的咖发 ( Kaffa ),至于咖啡这个名称则是源自于阿拉语“Qahwah”,意即植物饮料。后来咖啡流传到世界各地,就采用其来源地“KAFFA”命名,直到十八世纪才正式以“coffee”命名。  2、牧羊人的故事  十六世纪衣索匹亚有个牧羊人,有一天发现自己饲养的羊只忽然在那儿不停的蹦蹦跳跳,他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仔
住在乡下的亲戚家里,正是寒冬腊月,窗外是零下三十度的冰封雪盖。坐在热热的火炕上,那个九岁的小女孩正在翻着自己春天穿的衣服。她认为春节快到了,春天快来了,就要春暖花开,先把衣服找出来准备着。  忽然,她很是惊喜地叫了一声,只见她从一件花衣服的口袋里,翻出许多干枯的花瓣。她拿着那些花瓣,仔细地看着想着,然后给我讲,都是去年春天时从野外采来的,都是什么花。她把花瓣递给我,让我闻,还残留着淡淡的香气。她又
在厦门一家台资企业上班的陈龙夫妇原本应该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2004年,当他们的孩子被确诊为脆骨病以后,全家人都陷入了不安之中。陈龙和妻子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拿出超常的耐心呵护女儿陈宇欣,妻子余瑛甚至辞掉工作,专门当起了陪读。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2007年,陈宇欣在香港紫荆歌舞大赛中获得金奖,没人知道,几年以前,医生给这个孩子下了诊断:这个孩子即使不终身卧床,也不能做过于剧烈的运动。  200
01.   那天,没有什么征兆,戴尔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站在我家楼下,肆无忌惮地喊着我的名字,我吓得面无人色,乖乖地从楼上现身,站在阳台上对戴尔吼,你再杀猪一般乱叫,我就从这儿跳下去。   戴尔才不吃我这一套,她嘴里嚼着口香糖,仰头看我,笑得眼睛眯缝到一起,林小锋,林小锋……   我哭笑不得,这位小姑奶奶真是个难缠的主儿,再这样喊下去,只怕全楼的人会一起去派出所报警。   无奈,我只好
作者:杨苡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名篇推荐:从此津门无故人  《逝者如斯: 杨宪益画传》以画传的形式收录了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在生活中,以及事业上重要时刻所留下的珍贵照片。画传中还包括了部分书信等重要手迹。通过直观的图片形式让读者了解到杨宪益先生作为一名翻译大家的严谨、坎坷,同时又充满魅力的人生轨迹。
1  邱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透过落地窗帘的缝隙,她呆呆地望着窗外幽暗的夜空,心绪如流云。丈夫陈钢就在隔壁房间里玩电脑,半天也没有过来。  夜,一片寂静。耳畔只有闹钟“滴答、滴答”的声音清晰入耳,一声声撞击着内心深处最温柔的部分。  邱云又转了一个身,抬眼就看见墙上挂着的水晶相框,借着窗外挤进来的一点淡淡的光,她怔怔地看着相框中神采飞扬的陈钢。陈钢怀里偎依着的那个身着华服、笑靥如花的女子是自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