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思考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是学生思想和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素养的熏陶之外,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全面素养,比如德育素养、能力素养等。随着党中央及各级政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成为大学生接受教育工作的必然措施,所以有必要对于这种措施进行思考。
  [关 键 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0-0052-02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接触教育开始,学生一直就接受着思想政治的教育,是伴随着学生成长的一门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却是大学生步入大学之后才接触到的新的课程,对于心理教育的理解也开始于大学。大学生的心理看起来都比较成熟,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健康因素,实际的大学生心理状态都没有表面看得那么健康。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是人对于外界事物产生的一种认知反馈,个体生活环境的不同会使得个体的心理特征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于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的策略和手法,促进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和谐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是指一个人对某件事形成的想法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群体或者社会运用一定的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思想观念,促使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主要方法。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
  1.根本目的一致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群体都是当今的大学生,通过对大学生的认知教育、意志教育、情感教育、行为教育四个方面的培育来达到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育目标是把大学生培育成心理素质健康、没有心理疾病、拥有健全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目标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明确的政治观点,深厚的文化内涵,促使大学生努力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接班人。二者之间看似没什么联系,一个偏重心理健康的教育,一个偏重思想政治上的教育,但是二者都为了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素质全面发展。
  2.内容相互交织
  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内容包括理论的政治教育知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精神文明的教育等,主要强调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思想教育。侧重于政治方面,继承优良的精神文明,进行自我约束和道德规范。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均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良好的教育素质。
  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内容则包括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及知识体系、心理治愈的途径方法、心理异常的现象、心理调整的方式方法,侧重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性格形成、生活适应及未来就业的选择方向等。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会融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不仅会传授心理知识还会接收到其他方面的知识信息。
  3.工作上相互互动
  从发展的过程来说,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会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学生的思想上对学习进行正确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思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正确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运用健康的心理状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才会出现整合的契机。
  (一)产生的理论基础不同
  大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属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等思想为基础来进行指导,与国家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生活中要紧紧结合党和国家的一切思想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培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热爱社会主义的全新大学生。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心理发展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科的知识解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与生物学、社会学联系紧密,重点解决心理疾病。
  (二)二者之间解决问题的层面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比较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针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层面进行教育影响,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识。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发展学生的心理,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整和矫正,其主要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调整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存在能力,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三)教育的侧重内容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阐述当今大学生在社会中遇到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观念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促进学生的一生得到正确的发展。心理教育则偏重于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的分析、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分析和心理知识的讲解等,偏重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两种教育开展的方式方法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授方法有课堂教学、定期举办报告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竞赛或者带领学生参观革命老区,让学生从中体会出深深的政治情怀和思想意识。思想政治的教育一般具有说教性质,老师占有主导地位,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为中心,在课堂上运用榜样激励、正面启示、实践锻炼等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一定的保密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人数一般较为固定,强调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训练,让学生运用咨询、探讨等方法来进行心理调节。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整合策略
  (一)理论层面进行整合
  运用科学的系统论进行理论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层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不同的思想领域,不同的学科体系,但是二者都属于教育类的范畴之内。因此,在理论上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看做一体,在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之外,也要将二者统筹起来,相互补充。二者都以塑造健全人格为培育目标,所以可以将“培育健全人格”作为进行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切点,把二者有机结合,将道德素质教育与健康的心理人格教育连接起来,促使形成一个高效果、高水平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系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完善学生的心理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养成高素质的人奠定基础,遵循人格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不同的心理需求和个性性格。健全的人格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以学生日常的行为举止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展开教育,改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和不良的行为举止。从学生的日常举止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学生思想政治的缺失,让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中的行为符合一致性。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需要以及情感。
  (二)实践层面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不能仅仅教授心理知识,还要不断给学生教授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心理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丰富的心理专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思想,在进行心理知识课堂的教学之时,要利用自身的心理和思想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改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意识,还要对心理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宣传教育。
  (三)具体层面
  教师在采用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重观察对于大学生中存在的较多或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比如大学生学习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考试焦虑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分析和集体咨询,特别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公共课授课过程中,我们应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问题相联系,要以实例为支持理论,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案例。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救助学生脱离心理疾病,更应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爱护自己的心理和预防心理障碍的自我保护意识,大学生要树立人人都应该提高心理素质的意识。基于此,学校有必要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教育。
  在新生入学的心理教育中增加建立了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举措。当今的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大都是根源于学生的中学或更早的时期。因此,在新生入学之际进行心理状况普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通过各种调查统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学生建立自己的心理档案,对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登记起来,在日后主动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咨询,坚持追踪调查,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发展,对于当今的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改变学生的思想面貌,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隐形的心理健康方面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纠正和规范,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是为了培养出身心发展健全的人格完整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李玉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5).
  [2]邱佳明.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大江周刊,2011(11).
  [3]严寒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思考[J].学园,2014(2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人流术后保健对生育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计划生育门诊2012年1月——10月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手术者3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计划生育保健干预,1年后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及非愿意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避孕相关知识得分情况,术后1年观察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对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2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物、手术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伤后1年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价:死亡6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7例,中残4例,良好8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尽早行动态CT或MRI检查早期确诊,及时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主要手段以多种药物联合和手术治疗。 
本文概述各国高通量堆的技术特点、辐射设施、近年来开展工作情况、燃料元件有降低铀浓缩度趋势和堆的利用率。结合我国高通量堆的情况加以讨论,以期对它的进一步应用有所补
【摘要】临床麻醉是高风险性的医疗行为,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医生手术效果,更事关患者生命安危。因此,提高临床麻醉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本文以临床麻醉安全性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通过“提高术前麻醉准备工作质量、加强患者麻醉过程的呼吸监管、合理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提高临床麻醉的记录水平、加强患者苏醒期风险管理、确保患者各种管道通畅和固定完好、加强患者术后监测力度”等七项具体措施的阐述,期望对临床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