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探究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ky_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层次教学的历史渊源
  分层次教学又称能力分组教学,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义务教育的推广,各阶层子女纷纷进入学校,学生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当时的资产阶级现代教育派提出并试验了按智力、成绩分班,有教学内容深浅不同的班,还有优等生为快班、差生为慢班等形式。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能力分组受到了各方面尖锐的批评。其理由是按能力分组不民主,造成对差生的歧视,而对优秀生特殊照顾助长傲气。20世纪60年代,西方一些教育家恢复了对能力分组教学的重视和再实验。经过反复研究,证明按照能力分组进行教学,可以因材施教,从而避免由于“一刀切”而造成的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针对按能力分组不民主的批评,西方教育家的理论观点是按能力进行分组教学,不是不民主,民主的教育恰恰在于根据个人的特点、能力提供适当的受教育的机会和受教育的权利。
  二、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让学生成为“乐之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法多种多样。让学生享受成功无疑是激发学生成为“乐之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初中历史的分层次教学是“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的良好体现,正好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1)分层次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的学生对初中历史不同的学习需要;(2)分层次教学给学生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可以防止基础好的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也可以防止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3)分层次教学引入了差别机制,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施历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既有内在的要求,又有外在的客观必要性。
  1.初中历史学科特点要求分层次教学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克服传统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确定了新课程应该十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更新历史课程面貌的关键所在。为此,历史教学应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注意到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这些都要求历史教育者在课堂中充分尊重个性的差异,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其本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发展。
  2.现实状况决定了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
  当今有个奇怪的社会现象:在影视面前,人们往往对历史题材的作品情有独钟。在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的话题往往也跟历史有关。可在调查中,最不受学生欢迎及重视的课当中就有历史这门学科。究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应试教育下的历史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环节的整齐划一,从而让多数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其主要原因。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大多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体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而近年来,一些学校经过大规模的扩招后,班级学生数量超饱和,学生的生源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学习态度的差异和学习基础的差异都十分明显,这种差异不但表现在纵向的,与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学习模式的不一样;也表现在横向的,同一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有了很大变化,加之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盘踞人们心间,社会的浮躁情绪对学校教育也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现实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如果历史教学仍片面强调学科知识的齐步走,而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将触角伸向不同学生灵魂的深处,那么,它将永远没有出路。
  四、历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案
  同样的课本,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室,面对同样的试题,这种班级授课制,目前尚无法改变。因此笔者局限于对同一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尝试。
  1.闯关决定学习层次
  (1)设置预习关。教师课前设计好预习题。题目要灵活使用教材,降低难度,要求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基本线索、史实,就某些重大人物事件做出一般分析评价。
  (2)挑战材料关。成功闯过预习关的学生可阅读教师提供的相关图文材料,探究相关问题。教师准备的材料及相关问题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结构、基本线索和史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晋升专家关。此关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知识结构、基本线索、史实后,由教师补充跟本节课有关的最新历史学术动态,介绍相关历史原理和一些历史名家对本段历史的不同见解,或由学生自带其感兴趣的相关历史书籍、资料,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能根据史实用历史原理分析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并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成为历史小专家。
  2.对学习层次以动态化的管理
  用闯关来决定学习小组层次,学生在每一节课上的层次是不固定的,这必然要求课堂实行动态化管理。首先,座位的动态化管理,每一节历史课留一大组的空位,只需空出课桌,凳子可以随人走,此位置是给“专家”预留的。空桌上会摆放一些相关的历史书籍、最新历史学术动态等资料。预习关是最基本的层次,各个学生可以坐在各自的凳子上完成。完成此关的学生可以站起来挑战材料关,而只有完成两关的同学方可到专家位置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第三关。其次,是过关的动态化管理。预习关是基础关,难度较低,一般依据教材便可解决,因而过关管理可以跟班级小组常规管理相结合。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采取单循环过关(甲负责乙,乙负责丙,丙负责丁,丁再负责甲,若乙先通过预习关,则甲负责丙,丙负责丁,丁负责甲,依此类推。最后一名过关者由教师负责)。材料关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解决学生“吃饱”的问题。能进入此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对此类学生重在点拨,让他们看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进入第三关由教师来评定。晋升专家关的学生知识基础牢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注意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其可持续发展。
  3.建立对各学习层次的评价机制
  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防止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分层次教学的评价应体现多元性。从评价的范围来看,应侧重于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及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价。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但产生差异的因素会有多种。有的因能力原因,有的是因方法原因,还有的是因态度原因等等,教师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评价并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相应的层次得到恰当的教育,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并不断改进,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不断取得进步。从评价方法来看,笔头评价和口头评价可相互应用,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可相互融合,学校评价和家庭评价可以相互结合等等。评价的方式、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从评价模式来看,可将传统的单向评价模式——教师评价学生,改为双向评价模式——教师学生互评。这样可以及时改进并协调教与学两个方面,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最优化。
  总之,分层次教学的评价机制也需要因材施评,层次越高不一定评价越高,层次低者也可获得高评价。评价机制需攻心为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精神)需求,激发他们最大的学习潜能。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在高龄孕产妇妊娠与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選择2015年  6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高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
学生进入初中后,对数学的学习渐渐变得枯燥乏味,怎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的新鲜感呢?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而功倍。     一、巧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動力。其实新课导入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学好数学。  一、引导学生在课前关注值得体验的内容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他们学起来会很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这些知识之前多想想办法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和学的活动,就是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活动。数学探究式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使他们在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通过对问题的合作式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共享知识和经验,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怀疑和批判,因而能力得到了发展。    一、
新时代的住宅小区设计除建筑学外,还应该囊括心理学、生态学、环境学及社会学,在空间组织、绿化景观及细部处理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住户心理,为住户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精神世
近年来我国有关机构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因此,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
房地产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开展以来发展迅速,大规模的信贷向单一的房地产行业集中,对金融机构而言意味着经营风险将更多的受该行业的变动影响,金融机构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积
应用PDA培养基培养出茶炭疽病的疑似病原菌,采用电脑可视显微镜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茶炭疽病,以此菌体为模板.并根据炭疽病原28SrRNA基因间隔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