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题材品德课教学策略探寻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fi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地理内容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少教师或由于自身地理知识的贫乏,或由于知识本位意识的根深蒂固,总觉得是难以攻克的“堡垒”、难以啃下的“硬骨头”。细细分析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地理学科的知识目标被“以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德育课程目标所取代。这样一来,地理知识就变成了人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有生命的地理。
  
  一、认知起点——万物兴歇皆自然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可是,实践中,我们往往会以成人的视角去分析研究教材、选择教学的切入点。当预设的精彩并没有如期而至时,往往会将原因归结为学生基础差、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等。其实,课堂本是学生的活动场,它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并不是教师的秀场。因此,我们应该弄清孩子的认知起点,站在孩子的视角做出合理的选择。
  如在教学《我国的行政区》(浙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时,为了解学生对行政区的已有认知,一位教师做了课前小调查,发现行政区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而对于行政区之间的隶属关系更是一团雾水。抓住了这样的认知起点,教师展开了教学:
  师:孩子们,见到你们真高兴。能告诉老师你是哪里人吗?
  生:漓渚的。
  师:哦,是漓渚镇的。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
  生:杨汛桥镇。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大屏幕上写着呢!(孩子指指大屏幕)
  师: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弦子。是的,我们杨汛桥镇和漓渚镇都属于绍兴县。(课件出示绍兴县地图)看一看,漓渚镇在哪里?杨汛桥镇又在绍兴县的哪个位置?
  生:漓渚镇在绍兴县的西南方向。
  生:杨汛桥镇在绍兴县的最西边。
  师:你是怎么来判断它们的位置的?
  生: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师:真能干!借助这个口诀,我们就能轻松看懂地图了。
  师:那我们绍兴县是谁的“孩子”呢?
  生:绍兴市的。
  (绍兴县地图逐渐缩小“飞”到绍兴市地图中)
  师:那么,绍兴市又是谁的“孩子”?
  生:浙江省。
  (绍兴市地图逐渐缩小“飞”到浙江省地图中)
  (学生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
  师:小朋友们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我们漓渚镇已经很大了,可是在刚才老师出示的绍兴县地图中,漓渚才占了这么小一块地方。
  生:而绍兴县放到绍兴市地图中,也是这么小。现在,把绍兴市放到浙江省地图中,也只有这么小一点。
  师:是啊。想知道浙江在中国地图中的样子吗?(边说边让浙江省地图缩小,“飞入”到中国地图中)
  生(惊讶):又只有这么小一点?
  师: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生:祖国妈妈可真大呀!
  师:是啊,太大了!为了方便管理,祖国妈妈就把全国分成几个行政区(板书:行政区),就像老师把我们的班级分成几个小组一样,这样管理起来就方便多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我国的行政区》。
  以上的教学,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从他们所熟悉的家乡出发,以辐射的方式,带领孩子一步步从家乡走向全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老师用儿童化的语言,把下一级的行政区称为是上一级行政区的孩子,把行政区比作是班级中的小组,从而将抽象的行政区概念变成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什么是行政区。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从学生熟悉的家乡出发,用图片缩小“飞入”地图的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幅员的辽阔,“祖国真大”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如此,找准了孩子的认知起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就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定下了成功的基调。
  
  二、生活原点——豪华落尽见真淳
  
  品德课程中,将地理题材的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所见所闻为基础,贴近生活实际,会让地理课堂教学多一些生活的色彩。
  如教学《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一课时,正值“五一”小长假前夕,本班学生大多有出游的习惯。于是,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开展了以下教学活动:
  师:小朋友们,5月1日就快到了,有3天时间休息,你最想去哪儿玩呢?
  生:上海科技馆。
  生:宁波凤凰山。
  师:想知道老师想去哪儿吗?读了这句话,就知道老师最想去的地方是哪儿了。
  (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生(争着说):黄山。
  师:你们真聪明,都猜中了老师的心思。去黄山旅游,3天时间刚好。
  生:我也想去。语文课中学到过《黄山奇石》,我很想亲眼看看。
  生:对,我也想去。
  (一时间,好些同学都产生了去黄山一探的兴趣)
  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去黄山这个话题。出门旅游,首先要考虑出游的方式。我们现在的位置是绍兴,黄山在哪个省?
  生:安徽省。
  生:我在地图上查找了一下,发现安徽是浙江的邻居,很近的。
  师:出游前查查地图,就知道路途的远近了,这个方法真好。据老师了解,有三种方式可到达黄山。
  (师出示表格见表1)
  师:你们认为哪种出游方式比较好呢?
  生:坐火车,便宜。
  生:我选汽车。虽然火车便宜了23元钱,但是,却
  要多花一倍的时间,不划算。
  生:我也选汽车,其他的方式中途都要转车,汽车是直达的,方便。
  师:好,我们就选汽车。平时,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关注什么?
  生:那里有什么好玩的。
  生:那里有什么好吃的。
  师:好,请你选择一个主题,先读读信封中老师给你准备的资料,也可上网查找一下黄山的资料。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分钟后,学生如数家珍)
  生:云海是黄山一大奇观,每年平均约有260天有雾……
  生:云、石、松、泉是黄山四绝,松分为迎客松、陪客松……
  生:黄山有和尚榧、毛峰荼……
  本堂课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旅游策划活动结合起来,切合了学生的生活需要,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明确我们的生活和地理密切相关,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有效性,从而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豪华落尽见真淳”,生活,让地理更有趣;地理,让生活更美好!
  
  三、兴趣焦点——好诗不过近人情
  
  兴趣是品德形成的催化剂,它在品德教学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兴趣的缺失就意味着人文追求的放弃。
  1.拼一拼
  拼图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教学《我国的行政区》一课,教师顺势开展了玩拼图的教学活动:
  师:大家想像老师那样来拼一拼吗?
  生(热情高涨,齐声):想!
  师:小朋友的抽屉里就有一块拼图,对照课本第53页的我国行政区图,比一比,看谁拼得快。
  (教师一声令下,学生马上动起手来,不到5分钟,全班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师:你是拼得最快的。说一说是怎么拼的?
  生:我找大的先拼。
  师:最大的是哪个行政区?
  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生边说边把拼图中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拿起来展 示,满脸的自豪感)
  师:奖励你用课件把这块最大的图拼上。
  (学生高高兴兴,蹦跳着上前拼图)
  师:小朋友们,还有哪些行政区的名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像?
  生(纷纷回答):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師:对,这是我国的五个自治区。它们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民族特色。让我们开展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活动。
  (教师出示了一段新疆舞的视频和布达拉宫、蒙古包、枸杞、20元人民币上的桂林风景四张图片。学生兴致勃勃地猜着、说着,教室里洋溢着快乐的学习气氛)
  在玩拼图的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熟悉了我国34个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通过猜一猜的活动,了解了民族自治区的民族风情。如此,在快乐玩耍的过程中,就让“了解我国的一级行政区”这个本来显得有点枯燥的认知目标顺利达成了。
  2.演一演
  中低段的小学生表演欲望强烈。针对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演一演。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世界真奇妙》一课,在讲到各国的礼仪时,把一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人;另一半同学扮演游客,在出访不同国家的过程中,行不同的见面礼,如:握手礼、合掌礼、拥抱礼、碰鼻礼等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中西礼仪文化的不同,感受了世界之奇妙。
  3.赛一赛
  小学生好胜心强,通过赛一赛的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知识目标。
  如教学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我们的地球》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一位老师巧妙利用竞赛作为突破口:
  (1)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研究研究它们在地球仪上所处的位置。
  (2)请同学们自学书上75页的内容,结合搜集的资料完成以下问题:地球上最大的洲是____,最小的洲是____。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最小的洋是____。
  学生通过形象的图片,真实的数据,有选择的竞答,直观地认识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并整体感知了洲洋交错分布的美。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又成功地对课程内容和资源进行了整合,点面结合,打通了课内与课外的界限,沟通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
  
  四、生成亮点——柳暗花明又一村
  
  巧妙捕捉生成性教育资源,往往能促进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如在教学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我国的行政区》一课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认识祖国最东边的行政区和最西边的行政区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出示本校的作息时间表和新疆小学的作息时间表。当学生看到自己是上午8:00到校,而新疆的小朋友是10:10到校时,不禁发出了感叹:“他们真舒服,可以这么迟上学!”老师顺势引导:“是这样吗?让我们上上网,欣赏一下早上八点钟两地不同的风光吧。”
  通过百度的图片搜索,两张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一张是浙江早上八点忙碌的上班上学图,一张是新疆地区早上八点晨曦微露图。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新疆的小朋友舒服,是时差导致两地上学时间不同。如此,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幅员的辽阔。
  案例中,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认识上的分歧这一动态生成,运用教学机智,借助便利的信息工具,对教学资源进行了重组,经过巧妙的“穿针引线”,使教学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总之,在地理题材品德教学中,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学生的生活原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焦点,捕捉教学的生成亮点,以生为本,才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
其他文献
〓〓1. 引言  〓〓PIC16F877是由Microchip公司所生产开发的新产品,属于PICmicro系列单片微机,具有Flash program程序内存功能,可以重复烧录程序,适合教学、开发新产品等用途;而其内建ICD(In Circuit Debug)功能,可以让使用者直接在单片机电路或产品上,进行如暂停微处理器执行、观看缓存器内容等,让使用者能快速地进行程序除错与开发。  〓〓模糊控制可
一、改变观念  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的前身是佛山市石湾区石湾高中,成立于2002年。它从一“出世”起就“先天不足”。首先,学校被定位为辅助新佛山二中做大做强;其次,中考成绩出来后由高到低,佛山二中优先录取;第三,政府优先加大对佛山二中的硬件投入力度,以保证该校顺利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石湾高中面临着学生入学分数不高、校园面积狭小、基础设施不足、教师发展迷茫、社会认同度不高等诸多不利因素,是一所传统
通过田间试验,掌握了我县高山区低肥力地小麦最佳施肥数量、基肥、追肥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为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小麦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
古代历史上的河西,原是少数民族杂聚的地方。汉初,匈奴人游牧于此,控制了河西和西域,中断了中西交通,并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汉武帝为了斩断匈奴右臂,曾派霍去病出击匈奴并获得了胜
通过对张家川县农田害鼠种类及分布情况调查,摸清害鼠种群分布和生活习性,为大田综合防治提供了比较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先天性情绪,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特有意向,并伴随着良好愉快的主观情绪体验。  教师要尽量把自己设想成与学生一般大的孩子,以孩子的心态不断地去挖掘语言材料中的趣之所在,坚持不懈地在学习活动中带给学生。例如字母教学中我用漫画式的梯子图片呈现字母Aa,孩子们的眼球一下子就被色彩明快、模样滑稽的图形吸引住了。趁他们学Aa的兴致还
社会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社会不公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提升社会公正理念并使其制度化。法与公正有着天然的本质联系,建立以经济法为主导的社会公正维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