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风力发电产业历史性发展的一年,全球风电产业格局发生新变化,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新增12904台,装机容量18928MW,累计总装机34485台,装机容量44733MW,我国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小型离网风力发电产业也得到了稳步增长,创出了离网型中小风力发电行业历史新高,产量、产值、保有量、生产能力仍居世界之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离网型风电行业现状
1、研制、生产单位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底,从事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企业超过百家。其中主要生产企业38家。在这38家企业当中,又有部分企业在整个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包括: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蜂鸟电机有限公司、广州红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中科恒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宁津华亚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华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海力特、青岛安华新源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宁波爱尔韵升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北京远东博力风能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希翼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夏风霸机电有限公司、深圳泰玛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高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上海法诺格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浙江钻宝电子有限公司、内蒙呼市博洋可再生能源公司等。
主要科研单位:中科院电工所、内蒙工业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所、汕头大学能源研究所、中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爪极电机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总后西安建工所等。
2、机型、产量及销售量
2010年生产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共有19个品种,单机容量分别为:100W、150W、200W、300W、400W、500W、600W、800W、1kW、2kW、3kW、4kW、5kW、10kW、20kW、25kW、30kW、50kW、100kW。年生产能力达20多万台,2010年统计的31个主要制造企业共生产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145418台,生产的设备装机总容量130060.6kW,总产值123118万元,总销售量134626台,销售设备装机容量120178.3kW,销售额10917万元,利税14265.73万元。
据协会秘书处历年统计,从1983年到2010年底,我国各生产厂家累计生产各种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达768389台(详见表1及图1)。
据31个生产企业报表统计,2010年从事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生产职工数为2504人,技术人员269人,占职工总数的30.7%。其中工程师以上308人,占技术人员总数40%。固定资产原值55803.95万元,净值39723.37万元,注册资金40864万元。
5、产品出厂价格
由于各生产企业技术水准、生产规模、制造工艺、以及出厂配套件不同,因此,同一机型出厂价格差异较大(价格中不含蓄电池)。
如:300W风力发电机组:2400元/台~3100元/台;
1kW风力发电机组:2800元/台~10000元/台;
5kW风力发电机组:32000元/台~85000元/台;
10kW风力发电机组:60000元/台~160000元/台;
20kW风力发电机组:114000元/台~127000元/台;
30kW风力发电机组:245000元/台~475000元/台;
50kW风力发电机组:460000元/台~775000元/台。
三、行业发展特点
1、机组单机容量不断增加
离网型风力发电产品已经从当年100W发展到200kW。其中,单机容量100W、150W机组产销量在减少,2010年两种机型仅销售774台,占总销量的0.6%;200W至5000W机型销量达到132085台,占总销量的98.1%,成为风电市场的主流机型;10kW至100kW机型销量在增加,2010年达到1747台,占总销售台数的1.3%。而这一档次机型出口数量则为1306台,占总销售量的74.8%。但其中有25.2%的产品销在国内,说明我国对这一档次的中型机组也具备一定的市场需求。
2、重点骨干企业初步形成,初显优势
年产量超万台或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扬州神州、湖南中科恒源、广州红鹰、宁波风神等企业。北京远东博力、上海致远、浙江华鹰、安徽蜂鸟、青岛安华、宁津华亚、新高能源、北京希冀、爱尔韵升等外向型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后劲十足。
3、市场亮点明显
2010年销售亮点仍然是:
出口外销:千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大多数出口欧美地区。主要用于分布式发电和独立供电系统。
城乡照明路灯:千瓦级以下风力发电机组用户以风光互补路灯居多。2010年扬州神州、中科恒源、广州红鹰、宁波风神等四家用于风光互补路灯配套的300W~600W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超过45000台。
其他领域开始应用风力发电系统供电,其中包括移动通讯、边防哨所、石油开采、海水淡化等。
4、企业开始重视品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在现代化工业发展阶段,企业比较注重自己的品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形象,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据统计2010年共有12家企业获得国家专利172项。
5、产品机型设计多样化
除传统的水平轴侧偏折尾机组外,上海法诺格的双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北京希冀的φ形叶片的垂直轴机组、浙江华鹰的变桨距下风向机组,浙江菲尔德斯无铁芯垂直轴机组,无锡韦伯生产带风筒机型,深圳泰玛磁悬浮机型、上海致远和浙江华鹰的液压助力安装等都有批量生产并形成各自特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四、问题与建议
1、离网型风力发电行业目前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希望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对离网型风力发电机行业发展给予支持,列入“十二五”规划,出台有关政策,激励离网风力发电产业发展。
2、对生产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配套件的企业,在企业获得国家标准认证的条件下,给予优惠信贷,以解决经营困难和工厂技术改造资金,施实出口退税制度。
3、建议在西部边远地区,将“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列入国家”支农“项目名单,像“家电到乡”和“农机购置补贴”那样,给予不低于50%的购置补贴。
4、在国内,出台允许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并网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供电的规定,推广净值计量或双表计量办法,以刺激离网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5、尽快完成IEC标准体系的发布应用,制定和完善离网型风力发电设备运行和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生产企业应加强自律,加速产品研发,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加强售后服务。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6、建立国家级试验、检测基地,建立国家级试验、检测机构和认证体系。支持有资质的认证机构对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认证并进行国际互认。对获得通过国际CE认证、UL认证的企业给予资金方面的补贴。
7、建设国家级中小型风力发电技术研究机构、开发公共平台,支持企业开发、试验新产品能力。
8、继续加强海峡两岸合作与技术交流。海峡两岸离网型风力发电机行业协会2010年已经进行了成功的互访与技术交流,在今年4月上海第五届世界风能博览会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离网型风力发电产业的共同发展。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风力发电产业历史性发展的一年,全球风电产业格局发生新变化,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新增12904台,装机容量18928MW,累计总装机34485台,装机容量44733MW,我国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小型离网风力发电产业也得到了稳步增长,创出了离网型中小风力发电行业历史新高,产量、产值、保有量、生产能力仍居世界之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离网型风电行业现状
1、研制、生产单位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底,从事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企业超过百家。其中主要生产企业38家。在这38家企业当中,又有部分企业在整个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包括: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蜂鸟电机有限公司、广州红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中科恒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宁津华亚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华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海力特、青岛安华新源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宁波爱尔韵升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北京远东博力风能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希翼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夏风霸机电有限公司、深圳泰玛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高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上海法诺格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浙江钻宝电子有限公司、内蒙呼市博洋可再生能源公司等。
主要科研单位:中科院电工所、内蒙工业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所、汕头大学能源研究所、中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爪极电机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总后西安建工所等。
2、机型、产量及销售量
2010年生产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共有19个品种,单机容量分别为:100W、150W、200W、300W、400W、500W、600W、800W、1kW、2kW、3kW、4kW、5kW、10kW、20kW、25kW、30kW、50kW、100kW。年生产能力达20多万台,2010年统计的31个主要制造企业共生产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145418台,生产的设备装机总容量130060.6kW,总产值123118万元,总销售量134626台,销售设备装机容量120178.3kW,销售额10917万元,利税14265.73万元。
据协会秘书处历年统计,从1983年到2010年底,我国各生产厂家累计生产各种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达768389台(详见表1及图1)。
据31个生产企业报表统计,2010年从事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生产职工数为2504人,技术人员269人,占职工总数的30.7%。其中工程师以上308人,占技术人员总数40%。固定资产原值55803.95万元,净值39723.37万元,注册资金40864万元。
5、产品出厂价格
由于各生产企业技术水准、生产规模、制造工艺、以及出厂配套件不同,因此,同一机型出厂价格差异较大(价格中不含蓄电池)。
如:300W风力发电机组:2400元/台~3100元/台;
1kW风力发电机组:2800元/台~10000元/台;
5kW风力发电机组:32000元/台~85000元/台;
10kW风力发电机组:60000元/台~160000元/台;
20kW风力发电机组:114000元/台~127000元/台;
30kW风力发电机组:245000元/台~475000元/台;
50kW风力发电机组:460000元/台~775000元/台。
三、行业发展特点
1、机组单机容量不断增加
离网型风力发电产品已经从当年100W发展到200kW。其中,单机容量100W、150W机组产销量在减少,2010年两种机型仅销售774台,占总销量的0.6%;200W至5000W机型销量达到132085台,占总销量的98.1%,成为风电市场的主流机型;10kW至100kW机型销量在增加,2010年达到1747台,占总销售台数的1.3%。而这一档次机型出口数量则为1306台,占总销售量的74.8%。但其中有25.2%的产品销在国内,说明我国对这一档次的中型机组也具备一定的市场需求。
2、重点骨干企业初步形成,初显优势
年产量超万台或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扬州神州、湖南中科恒源、广州红鹰、宁波风神等企业。北京远东博力、上海致远、浙江华鹰、安徽蜂鸟、青岛安华、宁津华亚、新高能源、北京希冀、爱尔韵升等外向型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后劲十足。
3、市场亮点明显
2010年销售亮点仍然是:
出口外销:千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大多数出口欧美地区。主要用于分布式发电和独立供电系统。
城乡照明路灯:千瓦级以下风力发电机组用户以风光互补路灯居多。2010年扬州神州、中科恒源、广州红鹰、宁波风神等四家用于风光互补路灯配套的300W~600W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超过45000台。
其他领域开始应用风力发电系统供电,其中包括移动通讯、边防哨所、石油开采、海水淡化等。
4、企业开始重视品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在现代化工业发展阶段,企业比较注重自己的品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形象,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据统计2010年共有12家企业获得国家专利172项。
5、产品机型设计多样化
除传统的水平轴侧偏折尾机组外,上海法诺格的双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北京希冀的φ形叶片的垂直轴机组、浙江华鹰的变桨距下风向机组,浙江菲尔德斯无铁芯垂直轴机组,无锡韦伯生产带风筒机型,深圳泰玛磁悬浮机型、上海致远和浙江华鹰的液压助力安装等都有批量生产并形成各自特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四、问题与建议
1、离网型风力发电行业目前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希望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对离网型风力发电机行业发展给予支持,列入“十二五”规划,出台有关政策,激励离网风力发电产业发展。
2、对生产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配套件的企业,在企业获得国家标准认证的条件下,给予优惠信贷,以解决经营困难和工厂技术改造资金,施实出口退税制度。
3、建议在西部边远地区,将“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列入国家”支农“项目名单,像“家电到乡”和“农机购置补贴”那样,给予不低于50%的购置补贴。
4、在国内,出台允许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并网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供电的规定,推广净值计量或双表计量办法,以刺激离网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5、尽快完成IEC标准体系的发布应用,制定和完善离网型风力发电设备运行和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生产企业应加强自律,加速产品研发,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加强售后服务。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6、建立国家级试验、检测基地,建立国家级试验、检测机构和认证体系。支持有资质的认证机构对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认证并进行国际互认。对获得通过国际CE认证、UL认证的企业给予资金方面的补贴。
7、建设国家级中小型风力发电技术研究机构、开发公共平台,支持企业开发、试验新产品能力。
8、继续加强海峡两岸合作与技术交流。海峡两岸离网型风力发电机行业协会2010年已经进行了成功的互访与技术交流,在今年4月上海第五届世界风能博览会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离网型风力发电产业的共同发展。